导航: >> 安全管理>> 管理杂谈>> 综合>>正文

经济强国与安全生产

作者:刘强  
评论: 更新日期:2008年03月07日

按照十六大的战略部署,到2020年我国要建设成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这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建设的宏伟目标,它吹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角。按照十六大描绘的宏伟蓝图,中国将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同时,十六大也强调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确保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因此,确保安全生产是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做好安全生产具有深远和现实的意义。

一、经济强国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

现实中大量的事例已经证明,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从来都是密切相关的。要达到经济强国的宏伟目标,就必须特别注意安全生产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总量与事故经济损失的关系。根据专家分析预测,到2050年,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跃上新的水平,即由现在的发展中经济大国变为世界经济强国。到那时,中国经济总量将位于世界的第2位,仅次于美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将处于12%至16%之间,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之一,成为名符其实的经济强国。那么在2000年的时候,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重为3.4%,位次处于世界第7位的水平上;到2010年为5.0%,位次将跃居世界第4位,2020年为7.5%,位次晋升到第3位(见表1)。

1 2000年至2050年世界经济总量及中国经济占全球的比重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2050年

世界(亿美元)

319,800

429,800

577,600

1402,000

高收入国家(亿美元)

246,000

327,700

419,500

879,900

高收入国家占全球比重(%)

80

76

73

63

中国经济(亿美元)

10,800

21,600

43,200

172,800

中国经济占全球比重(%)

3.4

5.0

7.5

12.3

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确实让人振奋,但是当前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据统计2002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1073434起,死亡139393人。其中道路交通109381人,工矿企业14924人。平均每天有380多人丧生于各类事故。全国共发生特大事故127起、死亡2313人。其中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12起、死亡620人。2003年1月到3月,全国发生的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的40起,死亡692人(其中煤矿事故12起,死亡285人;道路交通事故18起,死亡265人),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25%和35%。除此之外,全国每年因工伤残的大约70万人左右。据专家测算,全国每年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加上间接损失,高达2000多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同时,研究也表明,安全生产对国内生产总值的综合贡献率为2.4%。也就是说,一方面,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搞上去了,就会减少这2.5%的损失。另一方面,安全生产工作搞好了,还会对国内生产总值贡献上2.4%。要是总体上算一笔账,安全生产工作抓到位了,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4个百分点。这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全球每年发生各类伤亡事故2.5亿起,工伤事故和职业病死亡人数约为110万人(其中1/4为职业病死亡),这比交通事故死亡99万人,暴力死亡56万人,局部战争死亡50.2万人和爱滋病死亡31.2万人都要多,联合国秘书长指出因工伤及职业病所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全球GDP的4%。

二是国家整体竞争力与安全状况的关系。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和洛桑管理研究院的研究结果表明,竞争力强的国家通常是很安全的,而安全状况差的国家是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的(见图1竞争力与安全)。从图1中可看出,竞争力与安全状况成正向关系,竞争力强的国家如芬兰、美国等,他们的十万人死亡率是很低的,而竞争力差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俄国等,他们的十万人死亡率是相对较高的。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02年至2003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经济竞争力升至全球第33位,进一步证明中国在全球的竞争力又有很大的提升。这就提示我们,要提升国家的整体竞争力,不仅在其它方面要努力工作,还要在安全生产方面下大力气去抓。通常,经济条件差的国家不能够支付更多的安全措施费用,那么,安全措施差的国家是不能够在长期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随着关税壁垒的解除,国家对经济市场的干预越来越少,市场变得透明,企业也随之不得不增强竞争力,以 求得发展。企业的竞争力包括三个方面:创新的能力、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率。因此,如果企业想在全球经济竞争生存的话,就必须重视这三个方面的因素。研究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发现企业的商业战略并不需要有多大变化,而变化最大的是企业及其职工的关系,即这种文化内涵的变化。这种新的变化可以概括成为“需要对员工进行投资(IIP)”,包括对员工的培训和改善工作条件。所以,安全生产不仅是国家法律的要求,也是企业提高生产率的一种手段。如果员工在一起事故受伤或死亡,那么很难找一个合适的员工去顶替,这样会影响工作效率。另外一种决定竞争力的因素是产品的质量。这也与安全生产有关,如果企业工作环境很安全,那么员工的出错的机率就很少,产品质量也随之提高。要达到高质量,不仅需要高技术,还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这样人员培训就显得很重要,当今时代,只要员工愿意并很感兴趣去从事工作,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因此,要调动员工积极参与。第三种因素是创新能力,工作环境的很多特点都与创新有关,安全的环境、轻松的环境都能让员工积极产生要创新的念头。把安全作为企业的战略目标之一并纳入到商业价值中去,那么安全就会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促进企业追求更好的商业表现。事实上,企业竞争在其它方面相同的情况下,企业的安全状况也成为竞争的一个要素,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的安全就更尤为重要,因为股东们都非常关心企业的安全,一旦发生事故,股票价格就会下降,股东的利益就要受损,其他人也不会愿意购买这个有事故公司的股票。所以安全好,企业的效益才会好已成为共识。有些国际型大企业已经这样做,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是小康社会与安全生产的关系。2050年中国人均GDP将与世界平均水平持平。这意味着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与世界人均生活水平相当,达到小康社会。据记载,“小康”一词最早源于《礼记*礼运》,将其与“大同”并列为两种不同的社会状态。“大同”是天下为公、井然有序的理想社会,“小康”是天下为家、温馨和睦、讲究礼仪的亲情社会。因此,小康社会逐步成为人们对理想生活和美好社会的一种描述。建设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最早在1979年提出的,是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一个通俗的描述。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同时,它也是劳动者的生命健康能够全面得到切实保障的社会。就安全生产的目标而言,它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必不可少。试想一个事故频发的状况,是与小康社会格格不入的,是不符合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要求的。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曾多次强调,要把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小康社会的安全生产应是一个长治久安的安全局面,只有把安全生产搞上去了,小康社会才有保障。

总之,经济强国,安全并非可有可无,它是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保障;生产商贸活动,安全并非可有可无,它是生产商贸活动的核心;小康文明社会,安全并非可有可无,它是体现人类价值的必不可少的标志。

二、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促进我国尽早成为经济强国

党的十六大报告为我们绘制了宏伟蓝图,而且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为全面贯彻十六大报告和国家安全监管局确定的实现“一个目标”、构建一种“工作格局”、抓好“三建大事”、构建“六个支撑体系”的总体工作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减少伤亡事故,促进经济发展,建议着重抓紧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制定安全生产长远规划,做到有目标、有措施,使我国的伤亡事故水平达到国际发达国家的水平。在参考借鉴国际上做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我国的安全生产长远规划,其中应包括到2010年、2020年和2050年的目标体系,行动计划、措施等。比如,国际劳工组织专家提出在今后五年的时间里,伤亡事故率下降20%。

二是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管理和竞争力,与国际接轨在企业推行职业安全健康 ,并力争在大型企业实行职业安全健康 的数量达到100%。目前,我国已倡导在企业开展职业安全健康 工作,一部分企业已经获得了职业安全健康 认证资格,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要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使大型企业全部通过资格认可,中小型企业的认证数量达到60%,使企业真正建立起“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

三是开展安全生产与GDP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安全生产尽管在国家政府、法律法规和舆论的地位很高,谁也不会说安全是件不好的事情,但确实有不少领导和企业负责人在执行落实中不那么起劲,有时甚至置若罔闻,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企业效益之间没有关联。但事实上,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从来都是统一的,这就需要展示两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四是制定加强西部大开发的安全生产指导意见。我国三大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如2000年,我国人均GDP最高的上海市是人均GDP最低的贵州省的9.6倍,在东部沿海地区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时,西部一些地区的工业化才刚刚起步。这些不平衡和差距意味着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今后西部地区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安全生产工作,避免走弯路。但如何重视,这就需要有个安全生产指导性意见,以便使西部地区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五是按与国际接轨的模式,加强并改进伤亡事故的统计和分析工作。我国目前安全事故死亡统计中,包括所有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并且这方面的比例占到80%以上,基本反映不出安全生产工作的变化、趋势,不利于正确分析和评价安全工作的效果,而国际上基本不把道路交通死亡人数统计在内。如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伤亡事故统计包括:死亡、受伤、损失工时等,并且呈金字塔形。我国只重视死亡人数的统计,很不全面,需要改进、完善,以便更科学,与国际接轨。

展望未来50年,我国将从工业化中期阶段向实现工业化、现代化阶段迈进,经济体制将向完善、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也将逐步向完善、科学的方向转变,并与国际接轨。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一定会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强国。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