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管理>> 管理杂谈>> 综合>>正文

安全管理:必须正确处理“五种关系”,坚持“八种”基本管理原则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03月23日

        4、正确认识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安全生产的方针。在生产过程中,强调“安全第一”,是对一切工作的具体要求。把安全放在首位“安全第一”,不是无条件的,而是有它特定涵义的。因为,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安全与不安全两种因素,首先是安全因素,如果一生产就伤人或死人的话,就不可能进行生产,这是无法估量的损失。
        而“预防为主”正是实现这一要求的根本保证。简单地说:预防为主就是对生产或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事故隐患,可能会发生的事故伤害,引发哪类事故,做到心中有数,进而制定出相应对策来控制或避免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第 一”。
        “综合治理”则是秉承“安全发展”的理念,从遵循和适应安全生产规律出发,依靠法制、经济、行政的手段,从责任追究、行业管理、安全投入、教育培训,安全技术,隐患排查治理,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预案等方面着手,落实“五个转变”,即:人治向法治转变;处罚为主向安全绩效考核转变;经验式管理向安全文化引导转变;事后查处向超前预防转变;单一安全监管向系统化、标准化管理转变。尽一切可能把静态的、被动的、滞后的安全管理变为动态的、主动的、超前的安全管理,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真正落实到实处。
        5、安全责任教育是搞好安全生产的最有效的方法
        安全理念决定安全责任和态度,安全态度促进安全责任的落实。安全责任教育与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教育相比,更需要耐心。因为,这种教育的难度相对于其他形式的 ,困难要大一些;其原因:安全责任教育是一种把那些“明知故犯”或者“不负责任”的人,教育成为“认真负责,细心严谨”的人。首先是企业领导层和管理层对搞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意识和责任心。其次是工人对安全责任教育的理解和领会,使他们明白“安全为了谁”,“谁是受益者”。明白作为工人,既有享受劳动的权利,也有遵守劳动安全法规的责任。
        6、全员参与是搞好安全管理最直接的手段
        安全管理不是哪个人或哪几个人在屋里捏弄几句词语就成了的事。它涉及到企业生产的方方面面,涉及到企业生产的全部过程和全部时间;包括一切变化着的生产因素。需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管理。而不是少数几个人和安全管理机构的事。而是一切与生产有关的人共同的事。需要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如果缺乏职工参与,安全管理不会有生气,所有的制度也都是一纸空文。
        7、保证安全投入的合理性
        安全投入,首先要摆正企业高层对安全生产的认识,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进度、安全与效益之间的关系,从原则上讲:安全投入一般都会增加生产成本。追逐效益最大化决定了企业要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其实,安全投入与降低成本并不矛盾的。凡事都要讲究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就是过犹不及,成本过大,就是另一种浪费。各个行业都有其保证安全生产的标准和要求。在安全投入上,只要达到或略高于各自的标准和要求就可以了。若过分强调安全,随意提高标准和要求,必然要加大资金投入,形成“大马拉小车”的局面。因此,在安全管理中,安全投入要适度、适当,精打细算,统筹安排。既要保证安全生产,又要经济合理,还要考虑力所能及。按照标准和要求,当投的则一分不少花,不当花的则一分不多投。否则,就会走入为了省钱而忽视安全生产,或为了追求高标准不惜资金投入的盲区。
        8、安全责任是安全管理持续的动力
        企业是安全管理责任主体,企业法人、企业“一把手”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落实安全责任是根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明确各级领导者和一切与生产有关的机构,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应承担安全职责。有了安全责任,就能把安全与生产在实施过程中有效统一起来,把“管生产同时管安全”从制度上固定下来。它不仅可以调动广大职工参与安全生产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全员安全生产防范意识,增强各级领导者的安全责任心,使安全管理由单科纵向管理,变为横向综合管理,实现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且不可等到大难临头,再去考虑“安全第一”、“落实安全责任”,不然发生了事故,会连累很多人……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