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安全生产的许多具体问题虽然表现为多种形态、存在于多个环节,然而,就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而言,较为突出、对生产安全直接构成危害的还是生产作业场所的隐患问题。因此,在继续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的同时,值得对其内在规律性进行系统的、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
一、认定隐患应从两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为了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更有成效,我们应当弄清什么是隐患这一基本问题。就技术层面而言,生产设施及其生产作业环境的任何一个方面其状态超越了安全生产标准规范设定的基准线,都有可能构成事故隐患,然而,这种判别方式还仅仅属于定性分析,因为即使是违反了同一项安全生产标准强制性条款,对于不同的生产设施和生产作业环境,其现实危险性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我们还应当从另一方面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确认,判断一下在特定的生产设施和生产作业环境中这一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规范的设备、设施、状态或方式究竟存在多大的现实风险,按照行业标准是否处于可接受范围,进而,对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暂行规定》,划定隐患性质和等级。在通常情况下,由于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规范的设备、设施、状态、方式的存在,导致安全风险明显提高,就可以认定为事故隐患。
二、安全检查是一连串的提问与解答过程。安全检查是排查生产作业现场隐患问题的常用方式。一个由四五人组成的检查组花两三个小时的时间以参观或比参观稍慢的速度依次从容通过被查企业的一大片生产作业场所后,如果现场存在较多的隐患问题的话,检查人员在稍加整理后便会引经据典、滔滔不绝地道出其中的原委,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显然,弄清这一点有利于提高安全检查的工作效率。事实上,看上去有点象参观的安全检查并非轻松,在进入生产作业现场前,检查人员通常会根据所掌握的被查企业情况在头脑中列出一些基本问题,并力求从现场得到答案;进入生产作业现场后,检查人员都会眼观四处、耳听八方,并配以嗅觉,捕捉种类现场信息,同时,对照安全生产标准规范,在脑海中默默地提出问题、默默地解答问题,而向现场人员提问仅仅是求证答案的方式之一。在生产作业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其实就是一场业务考试,而其难度又大于考场,因为检查人员必须在短时间内有针对性地收集题材、提出问题、解答问题,任何一个环节迟缓或出现差错都有可能让隐患问题擦肩而过。
三、排查治理隐患关键在于抓住隐患。虽然在通常情况下生产作业现场的隐患并非时隐时现让人捉摸不定的东西,然而,检查人员每次都能准确无误地抓住隐患问题的要害也并非易事,所以,对照安全生产标准规范找出现场的不符合项还只是第一步,发现了不符合项不等于能真正抓住了隐患。要想抓住隐患,就必须对现场获取的直观信息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对隐患的现实风险作出判断:现场的不符合项是否有可能直接引发事故?现场的不符合项是否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相邻设备、其他区域出现异常后是否因此而引发更大的次生事故?等等。弄清了隐患问题的危害性,何去何从也就有了方向。抓住隐患的最终目的在于整改隐患,所以,我们还不应当仅仅满足于揭示了隐患的危害性,必须牢牢盯住隐患,追根溯源、举一反三,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形成从根本上消除隐患的对策措施。对于不同类别的安全检查,虽然检查人员处置隐患的具体方式不同,但抓住隐患都是关键一环,就执法检查而言,只有抓住了隐患问题的本质所在,随后采取的现场处理措施或行政强制措施才能有的放矢,提出的整改要求企业也更乐意接受;就企业自查而言,只有真正弄清究竟错在哪儿、隐患有多大的危害性,隐患整改才有方向、才能成为自觉的行动。
四、降低安全风险是治理隐患的基本目标。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责任的主体,面对生产作业现场的隐患问题,如何依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同时又是最经济的方式进行整改?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现实问题。将安全风险降至可接受程度是隐患整治的基本目标,从技术层面来讲,安全生产标准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款、推荐性条款就是一道基准线,在通常情况下,对照安全生产标准规范要求,消除了生产作业现场的不符合项,其相应的安全风险也就随之降至可接受程度;而对于一些复杂的生产系统和生产作业环境,即使是所有安全设施都符合要求,也不能确保整套生产设施的安全风险是可以接受的,所以,制订和实施隐患整改方案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消除现场的不符合项,而是应当围绕降低安全风险这一基本目标加以通盘考虑,从局部到整体进行系统分析,棋观三步、谋及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步入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提高的境界。整改了一处隐患就要立下一道新规矩,如此,整个企业的安全风险方能稳步下降。
五、管理缺陷是产生隐患的主要根源。生产经营单位的隐患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逐步积累使原本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设施沦为重大隐患的?一家生产经营单位如果在新建之初没有按照标准规范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和组织竣工验收,除确保能生产出合格产品外,任凭业主压减投资、简化生产装备,必然会埋下许多这样那样的隐患问题;一套经过正规设计、规范施工并经严格把关通过验收的生产装置,如果不依照行业规范要求进行维护保养,几年以后,就有可能变得破烂不堪、险象环生;一个布局合理、秩序井然的生产区域,如果凭着感觉哪儿缺就在哪儿搭、哪儿方便就往哪儿接,要不了多久就会变得棚舍纵横、管线盘错,一处火警八方株连;一项过得硬的安全管理制度,如果主管领导带头变通、管理人员上行下效,普通员工乐于省事,关键时刻必定坏了大事!凡此种种,生产经营单位的隐患就是这样产生的,而这一切最终又都可以归结为管理问题,归结为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没有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职责!
发现问题、抓住问题、解决问题是一种可取的方法。在对排查和治理隐患相关问题进行粗略分析后,我们似乎已经察觉到事故隐患在部分企业长期存在的内在原因。显然,生产经营单位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责任感是破解隐患治理这一难题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