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管理>> 管理杂谈>> 综合>>正文

由安全卫生事故频发看民企的社会责任

作者:尹凤婷 贾杏玲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04月26日

  三、事故频发与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内在规律

  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民营企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急功近利的历史阶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出现企业规模扩大数量扩张,不顾社会责任,产生大量生产安全卫生问题。薄弱的管理与冲动的投资,使安全卫生主体责任不落实。第二产业占的比例越大,事故发生率越高,这是由工业本身的特性决定的。同时,企业的社会责任又和企业成长生命周期密切相关。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周期过短。处于这个阶段的企业还顾及不到企业形象,它首先考虑的是生存问题,只有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才会更重视社会责任、安全生产等一系列问题。由此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怎样改变企业高死亡率、高能耗、高污染、高利润、低效率的低成本竞争模式,提高安全生产成本,稳步推动整个国家的工业化周期缩短。只有一个办法,推动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使其尽快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从世界近代经济发展史来看,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国家在其工业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如美国、日本以及欧洲一些国家也发生了大量的安全生产事故。但从我国历史看,工伤事故死亡特点和世界上许多国家不同,由于受国家宏观经济影响,出现反复波动。一般西方工业化国家,其安全生产事故大都经历了上升、高发、逐步稳定、下降的周期。但我国呈现出:当经济高速发展时,死亡人数就多;当经济发展速度减缓时,死亡人数就会少的波动规律。

  西方工业化国家经验告诉我们,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区间,是安全卫生事故的高发期,经济高速发展,职工权益迅速受侵犯。我国目前正处在这样一个阶段,虽然经济规模总量大,但在微观把握经济平衡方面经验不足,低层次粗放型重复较多。在这个过渡期,必须依靠国家的宏观干预。按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一下把死亡人数降下来比较困难。国家安监总局的统计数字告诉我们,要想使死亡人数下降,GDP增长指标不能超过7%,但这是很困难的,预计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我国的安全生产还会非常严峻。

  伤亡事故动力学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表明,一旦经济增长指标过高,就会造成投资和基本建设规模及整个社会需求增加,就会刺激企业的经济活动扩张,就会增加事故风险,而增加事故风险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价格诱惑。据统计,当煤炭价格超出450元,伤亡事故急剧增加。因为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和高能耗的产业结构加剧了供需紧张,结果政府加大土地资源、环境等成本,企业提高员工权益保障等社会责任约束,价格必然下滑,诱惑就会降低。因此,越是经济高速发展,企业越要履行社会责任,这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否则,和谐失调加大发展成本。

  四、寻求企业社会责任实施路径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时代提出的要求。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引导企业树立现代经营理念,切实承担起社会责任”的战略要求,表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承担社会责任不但规范企业行为,提升企业形象,拥有竞争基础,也成为缓解社会矛盾的润滑剂。

  1、尽快制定符合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并以立法的形式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①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规范其社会责任行为。履行社会责任毕竟要支付现实成本,必须把国际通行做法与我国国情结合起来使之具体化。②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强化企业在生产中遵守劳动法、生产安全法、环境保护法等各种相关法律,承担职工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责任。

  2、通过健全法律体系来督导或强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法律规范与社会监督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强大推动力。企业社会责任不能依赖企业自觉,而应建立在法律和规则的基础上。因此,①建立以《公司法》为核心的强制性法律规范体系,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刚性制约。通过完善《公司法》,将分散于经济法律法规中的企业社会责任规范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体系。细化企业社会责任原则,合理设计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的各项集体制度。②制定协调劳资利益冲突的法律规则。③建立以税法为核心的激励机制,引导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④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⑤制定责任追究法律条款,使民企老板无法逃避法律责任。

  3、建立政府激励机制,让企业来履行社会责任有动力来源。履行好企业的社会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仅要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还要强化社会各界的责任意识,尤其是政府相关部门的责任意识,因此,①地方政府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要进行财政支持、技术支持。②完善保险制度,鼓励企业投保。③培育企业社会责任认定中介机构,鼓励企业形成符合社会责任要求的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

  4、尽快建立起完整的社会责任 。①强化行业自律约束,制定企业社会责任行动守则。②强化企业社会责任行为。③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实行产业政策倾斜。④加大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和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民间团体的作用,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体系。

  5、树立企业诚信理念,营造社会诚信环境。①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只有建立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才能促进诚信经营、提升竞争力。美国管理大师克劳斯比指出:“由诚信可信赖的人建立起来的可信赖的组织,必然产生出‘有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也必然具有可靠的市场份额、忠实的客户和稳定的利润。”诚信作为一种价值观,是企业处理各种关系,解决各类矛盾的坐标,舍此会使企业走向衰败。企业诚信主要体现在管理诚信、市场诚信、财务诚信、技术诚信及道德诚信。②政府应加强道德调控,加快建立企业、中介和个人诚信档案,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根治失信顽症,营造社会诚信环境。

  6、建立实施社会责任披露制度。①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并形成披露制度。②要求民营企业建立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会计制度,并鼓励社会责任意识强的企业做更多的自愿性披露。③建议国家制定相关法规,明确规定社会责任披露内容和要求。④规范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式。⑤建议政府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制度。借鉴欧美国家的审计经验,加强对我国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监督,促进其社会责任的履行并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7、把问责制落实到位。许多社会责任缺失的源头都与执法偏差、政府监督不到位有关系。因此,①制定官员问责法律法规,落实地方政府对企业监管主体责任,建立科学的问责制,将其尽快纳入法制的轨道,使其经常化、制度化,逐步避免干部问责的运动式、随意性以及人治色彩。②把企业社会责任监管纳入考核地方官员的政绩体系,定期公布实施情况。③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分配关系,减少地方政府经济利益驱动。加强全面调控,减少地方政府盲目扩张。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