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公庙街道位于宁波市南郊,辖区总面积约7.7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0万余人,其中常住人口约2万多人。下辖9个社区、4个行政村和7个股份经济合作社。辖区各类生产经营单位1200余家,其中:有3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8家限额以上商贸服务业企业,2013年街道地区生产总值25.7亿元。
当前钟公庙街道正处于深入打造宜商宜居品质街道的关键时期。工业经济大量搬迁、转移升级;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崛起聚集,老旧村庄大规模拆迁、高档小区拔地而起,快速的经济转型与社会转型倒逼政府自身在经济社会管理服务上的转型。特别是公共安全工作,引用李克强总理的话:安全生产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是不能踩的“红线”,必须筑牢科学管理的安全防线。安全生产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要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创新安全管理模式,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升监管执法和应急处置能力。
2014年,宁波市钟公庙街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尝试用互联网思维,积极利用线上线下结合,通过网格化与网络化工作融合,提升监管成效,实打实地消灭各类安全隐患。
(一)安全监管网格化
2014年,公共安全工作将在村社区试行的月查月报的基础上,利用公共安全综合信息平台,整合社区E通等手机功能,推进公共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
1、网格化管理实现安全监管由行政监督向社会监督的转变
现有的监管模式是由安监部门或相关职能部门安排检查计划,组织实施检查整改,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监督模式。实行网格化管理后,将充分发挥社会监管力量,由网格管理员发现网格内的安全隐患,在劝阻的同时,并上报街道,形成自下而上的社会监督模式。同时倒逼政府及安全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的落实,推进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2、网格化管理实现安全监管由条条为主向条块结合转变
网格化管理将进一步强化街道安委会的领导作用,将属地管理与部门监管紧密结合,形成政府纵向分级负责,部门横向按责监管、网格人员责任管理的安全生产监管网络,最终构建“党工委领导、办事处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社会监督”的工作格局。职责明确的同时,也形成了对安全隐患治理的合力。
3、网格化管理实现安全监管从静态监管到动态监管的转变
通过利用移动手机,实时采集各网格内的检查信息,对安全隐患的数量、类型、分布、整改情况等大量信息实时统计和刷新,突显了“动态监管”,特别是有利于督促小隐患的整改,不让小隐患酿成大事故。
4、网格化管理实现安全监管从粗放型巡查到精细化巡查转变
安全检查工作涉及面广,检查内容相对专业。网格化管理能根据网格内的行业特点,细化公共安全(生产安全、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检查标准,梳理对应的隐患排查内容,增强可操作性,实现安全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网格化管理将通过:科学划分网络;绘制网格地图;明确检查内容;建立公示制度;形成工作机制等五步骤实施。
(二)安全宣传网络化
安全文化建设是预防各类事故的基础性工程,把生产领域的安全思想、观念和理论引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生存诸领域,统筹各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实践证明,采取技术性措施只能实现一定程度的安全,法制的措施可实现更高层次的安全,只有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不断提升社会公众的安全素养,才能建立起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实现本质安全。为此我们将充分利用网络宣传手段,搭建微信宣教平台。以全街道350余名持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员、街道及安委会成员单位联络员、中介机构的安全专家为受众群体,先期开设了政声直通车、安全警示、安全课堂、安全动态等四个栏目,涉及安全生产、消防、食品、特种设备、职业健康等五块内容。微平台的搭建,将改变以往安全生产“单向宣传”为“多向宣传”和“互动宣传”的转变,利用小小微信,开展点对点公共安全宣传,增强宣传的时效性、针对性、最终实现“小微信、大安全”的目标。
截止6月底,钟公庙街道已实际巡查网格内企业245家次,发现并整改各类隐患113条,累计完成各类标准化企业创建47家,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业企业58家,安全负责人及安管员持证312人,夯实并提高了辖区内的安全生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