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笔者读到一个安全事故:一名操作工,穿着拖鞋在淬火池旁作业,由于鞋滑而掉进温度较高的油池内,搭上了生命。事故调查组在查阅其班组一年来的 资料时,发现接受教育的员工签名笔迹,均出自班长一人之手。
这是一起典型的 “偷工减料”所引发的事故。这种“偷工减料”平时主要表现在,进行三级 时,只进行厂级教育,或只进行车间教育;有的干脆把厂级、车间级教育都免了,直接到班组接受教育;教育时间不足,或未按要求进行,有的只讲课不考试,有的只将考试题讲一讲,应付了事,完全未起到作用。
出现“偷工减料”的原因在于,少数人思想麻痹,工作缺乏责任心, 只流于形式,敷衍了事,甚至奉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错误认识,只顾做好表面功夫,走过场。这必将给安全生产工作埋下隐形的定时炸弹。
众所周知,每个岗位都有各自的操作规范和安全规程, 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员工的生命安全。这既真实地反映职工的安全意识,也体现出每个人在执行 是否真正做到了对自己负责、对企业负责。反思每一次安全事故,最直接的原因往往是员工违章操作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因此,我们要结合不同工种、岗位实际,开展不同形式、富有针对性的
,做到既有共性教育内容,又有分层次、分工种,因人而异的教育重点;既有整体教育目标,又有阶段、可操作的具体要求,切实把对员工安全理念的培育、思想行为的引导,直接融合到安全生产过程中。只有这样,安全生产责任制,才能落到实处,职工的生命安全,才能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