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实际需要,研究制定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相关安全标准规范。要研究制定《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细则》,为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和评审工作提供抓手。要开展金属粉尘防爆抑爆课题研究,研究制定《铝镁制品机加工粉尘防爆安全规程》等有关规范,加强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金属粉尘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应对建议
严把准入关,加强源头管理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政府安全监管。
各级政府应深刻吸取江苏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8·2”特别重大爆炸事故教训,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
强化红线意识,严把安全准入关。各地要把精力放在安全生产上,坚持“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原则。要全面排查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建设项目“三同时”情况,对安全生产把关不严的要立即纠正。
摸清底数,实行分类监管。各地要摸清辖区内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基本情况和安全生产状况,建立数据库台账,实行分类监管。对工艺装备落后、有火灾及粉尘爆炸场所、存在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具有严重职业危害因素的企业,要加大执法力度,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要坚决停产整顿。
一视同仁,从严执法。对所有企业,不论内资外资、不论国有民营、不论企业大小、不论是中央企业还是地方企业,在安全监管领域都必须实行平等待遇,要做到严格执法,一视同仁。
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加强源头管理。各级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激励约束政策,推动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在制度、规章、标准、操作、检查等方面,制定具体的规范和标准,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
面向社会公众和企业职工广泛开展公益性安全宣传教育,普及事故防范、避险防灾、逃生自救等安全常识。
健全完善企业安全
,进一步推动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依法完善企业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确保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基础管理、应急救援“四个到位”。
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鼓励全员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建立安全隐患台账,实行闭环管理,提升事故防控能力。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开展企业(工厂)级、车间(区队)级、班组级三级培训,坚持安全生产“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探索培育具有自身特点和行业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激发职工的内在精神动力,从而促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规范职工安全生产行为。
深刻吸取事故教训,认真开展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粉尘专项整治。
应进行彻底的、全覆盖的自查自纠,发现隐患,及时整改。要坚决贯彻落实《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必须确保作业场所符合标准规范要求,严禁设置在违规多层房、安全间距不达标厂房和居民区内;必须按标准规范设计、安装、使用和维护通风除尘系统,每班按规定检测和规范清理粉尘,在除尘系统停运期间和粉尘超标时严禁作业,并停产撤人;必须按规范使用防爆电气设备,采取防雷、防静电等措施,保证设备设施接地,严禁作业场所存在各类明火和违规使用作业工具;必须配备铝镁等金属粉尘生产、收集、贮存的防水防潮设施,严禁粉尘遇湿自燃;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防护制度,严禁员工培训不合格和不按规定佩戴使用防尘、防静电等劳保用品上岗。要切实做到“铁规定、刚执行、全覆盖、真落实”。
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全员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水平。
开展企业负责人专项安全培训。强化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负责人的安全发展理念和红线意识,始终坚持把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正确处理生产、效益与安全的关系,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谋求企业发展。
认真开展全员安全培训。做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班组长、新招录工人、转岗工人、“四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作业人员、农民工和劳务派遣工等的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全员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水平,做到全员安全上岗,实现“三不伤害”。
发挥企业工会的作用,组织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国有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必须重视工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觉接受工会的监督,切实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
外资和民营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要建立健全工会组织,履行《安全生产法》赋予工会的安全生产职能,组织职工参与本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与管理工作,切实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