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
我方观点认为:预防事故主要靠人的安全行为。
造成事故的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无非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工伤事故都与人有关,企业工伤事故的主要根源是人的不安全行为,
如果人的不安全行为得不到纠正,即使其它方面做得再好,发生工伤事故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事故统计表明,绝大部分的事故是由于违章指挥或违章作业造成
的,因此,杜绝违章现象是企业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美国杜邦公司的研究表明:每3000起不安全行为方式,孕育着3000起被忽视的隐患;每3000起被忽视的隐患,孕育着300起可记录在案的隐患;每300起可记录在案的隐患,孕育着30起严重的违章操作;每30起严重的违章操作,孕育着1起重大安全事
故。在杜邦公司看来,事故的发生4%源于人所不及的不安全状况,96%的事故源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以减少和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遏制各类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今年1月5日国资委为防范违规行为遏制事故发生专门出台了《中央企业安全生产九条禁令》,9大严禁无一例外都是直接指向人的安全行为。凡事靠人去做,产品开发、项目设施、设备制造安装、规章制度制订、技术改造、岗位作业等等的安全因素都要人去把关。人开发产品、制造机器、操纵设备,人与物的有序配合就不会发生事故,但人如果发生不安全的行为,就必然会缩弱物的安全作用,再好的设备、再完善可靠的安全装置也可能会造成事故的发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企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这对防止事故和减少人的失误是有利的。但是再先进的设备也是离不开人的,仍要由人去操作、维护和管理。因此为搞好安全生产,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必须加强人的安全管理,制定正确的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和避免人的过失造成的事故,才能真正使安全生产收到实效。“安全即人、安全为人、安全靠人”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强化人的安全行为,让事故远离你、我、他。谢谢!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安全管理的内容很多,面也很广,但从事故因果分析来看,事故产生主要有人、环境、设备、工艺、原料等五大因素;然而,据统计70%以上的事故是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因此,分析、研究生产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减少、控制事故的有效手段。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发生的根源
近几年来,全国重特大事故频发,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给无数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悲哀。例如:2000年12月25日,河南洛阳市市民在东都商厦欢度圣诞节时,一场特大火灾给他们带来了灭顶之灾,309条生命被大火吞噬。再如:2004年4月16日,重庆市天原化工总厂发生的氯气泄漏大爆炸,当场造成9人死亡,15万人大转移的恶性事故。在事故相继发生后,国务院、各级人民政府虽三申五令要求加强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的形势也略有好转,但从效果来看是收效甚微,重特大事故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人们没有在思想上、安全意识上引起高度的重视,人的思想、安全意识决定人的行为,思想上不重视安全,安全意识差就必然导致出人的不安全行为,而不安全行为又是造成事故发生的根源。
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分析
人出于自身安全的需要,具有排除事故隐患、预防事故发生的本能和本领。例如:当人们看到自己上方有物体掉下时,就会迅速躲避。大人打小孩,小孩本能地用手去挡护。实践证明,除去不可抗拒的自然原因外,各类事故是可以预防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需要层次论中曾论述过,人有五种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当人们不能满足生理需要,他们会为人的生存而不择手段。例如:2000年3月11日,江西萍乡上栗县东源乡石岭村鞭炮作坊爆炸案,除了管理方面等因素外,就是贫困。这起事故中共有33人死亡;其中16岁以下小学生有13人,他们每天的打工收入只有2块钱。但是,当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随着享受、清闲欲望的升高,又会忽视安全,出现安全意识下降、违章行为增多,最终导致事故发生。例如:洒后驾驶汽车酿成的各类事故便是最好的佐证。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可以看到,人虽有安全的本能,但随着安全需要早已满足或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的安全行为就会被忽视,人的不安全行为也最易发生。
可见,行为的起因是需要,由于需要的不同,就导致人为差错。例如:2002年9月,某化工厂打算将一空渣油铁路罐车改作它用,雇用了几个外来民工清理罐底残油。工作接近结束时,有人突然来了“好主意”,如果用火烧,则又快又干净。就这样,在没有任何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决定动火清罐。在罐口几次点火不着,咋办?一人便下到罐底去点,结果可想而知,点火人险些葬身罐内。这件事,就作业过程我们不难看出有多处违章。因此,只要控制好人的行为差错,有效的激发人的安全本能和意识,做好事前预防工作,安全生产就能事半功倍。
三、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心理分析
人的行为既然受需要的支配,需要又是人们心理的反映,因此,要消除事故,首先要解决的是造成事故的不安全行为。虽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心理状态是复杂多变的,但在大多数事故发生前的心理状态,不外乎是这么以下几种:
1、逆反心理。在某些时候,人会存在好奇心、好胜心,或对某些事物存在偏见、对抗或抵触,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人常常会产生与常态心理相对抗的心理状态,偏偏去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而引发安全事故,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一些刚入厂不久的员工或非岗位人员身上,如电焊工必须持有安全技术操作证才能操作,但有些职工出于好胜、好奇等心理,他们往往会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产生一些违章操作的行为,偏要一试身手,这样就会导致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故发生,结果害人害已,成了事故的受害者、牺牲品。
2、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人们在适应群体生产中产生的一种反映,不从众的人会感到有一种社会的精神压力。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不安全行为也易被效仿。如,在工作中某一个或几个人的的违章行为没有发生事故,那么其他的同事很容易也会跟着那么做,如果不做,可能会被同行说技术不好、胆小、怕死等,所以这种从众心理,极易引发事故,严重地威胁安全生产。
3、侥幸心理。这种心理在人们中较为普遍,许多人认为:“世上没有那么巧的事,因自己的一次偶尔违章就会造成事故?”。然而,他们忘记了由于自己的违章行为,已埋下了事故的隐患,而事故的发生不发生主要看事故链是否形成。例如:过马路时遇红灯,行人应停止前进,但在路口时,经常看见有人“闯红灯”,这些违章行为人的理由是:“没有车,我过去没有问题”。然而由于“闯红灯”发生的交通事故举不胜举,血的教训告诫人们过路口时要“一慢、二看、三通过”,所谓“宁等三分,不抢一秒”就是这个道理。
4、冒险心理。其表现为:好胜心强,喜欢逞能;私下爱与别人打赌;有过违章行为而未造成事故的经历;为争取时间,不按规程作业;企图挽回某种影响。冒险行为只顾及眼前一时得失,而不顾客观效果,盲目行动,蛮干。由于冒险行为所引起的事故是很多的,尤其是在青年人中经常发生。
5、省能心理。人总是希望以最小的能量消耗取得最大的工作效果,这是人类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心理习惯,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惰性,这种心理给我们的人类进步带来了好处,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促使我们人类不断改进我们的劳动工具,从而使我们的生产向更加自动化的程度迈进,推动了人类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但是,在这种心理因素的指使下有时某些操作者在工作中因为嫌麻烦、怕费劲,就会省去一些必要的操作步骤和不使用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劳动保护用品,从而引发一些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