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企业是武安市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也是武安市生产安全事故的高发领域。而工业煤气,无形无色,无臭无味,却易燃易爆,毒性极强,成为钢铁冶金企业地地道道的“第一杀手”。
近一个时期以来,冶金行业事故多发。通过分析,主要存在以下3个外在特点:一是事故性质主要是煤气中毒、窒息和爆炸;二是事故均发生在项目施工或停产检修、试车等非正常生产期间;三是事故发生后盲目施救,造成事故扩大。细细思之,诚如国家安监总局专家所言,造成这些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三不适应”。一是企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家族式、经验式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企业规模迅猛发展的形势需要。二是安全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从业人员素质低下,安全操作、应急处理、自身防护能力无法适应工作需要。三是安全欠账较多,安全投入不足,无法适应安全生产工作迫切之需。突出地表现在安全设施设备配备不足,特别是诸如煤气连锁报警、快速切断、应急救援装备等不到位,建设项目没有正规设计施工,安全“三同时”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标准化滞后等方面。
如何真正地吸取事故教训,避免同类事故的重复发生,坚决扼住煤气这个“第一杀手”,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大而迫切的课题。笔者以为,只有按照“立足当前抓整治,着眼长远促规范”的原则,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从六个环节入手加大整治力度,才能逐步扭转冶金企业事故多发的被动局面。
一、强化煤气安全规程落实,抓好煤气安全现场管理。一是立即进行煤气安全自查整改。对照国家总局文件要求,逐条、逐项、逐环节对照检查整改,明确煤气区域和管理责任划分,修订完善巡回检查、施工检修、煤气设施设备管理、煤气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培训教育等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吹扫置换、施工检修、点火、停送煤气、带煤气作业等安全操作规程。二是突出重点,加强施工、检修、动火、交叉作业、进入受限空间等高危作业的安全管理。凡涉及煤气的施工、检修、交叉作业、动火、进入受限空间、带煤气作业等危险作业,必须事先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方案,组织专家审核后,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涉及煤气区域内作业,必须强制按要求进行吹扫置换,并经检测合格,落实安全监护措施后,方可进行作业。三是严格督促检查。凡发现涉及煤气的施工、检修、动火等危险作业安全措施不严谨、未实行安全确认制、未办理动火票,未组织专家审核签字的,一律作为重大事故隐患,停止作业或停产整顿。
二、深化冶金行业整治,弥补关键薄弱环节。一是按照省安监局、省工信厅《2010年全省冶金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方案》、邯郸市和我市冶金企业安全整治方案,积极开展“对标”活动。二是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对企业排查和专家会诊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必须按期整改到位。对短期内难以整改的,制定相应的监控和应急防范措施,确定合理整改期限,确保按期完成。存在重大隐患的,立即停产整改,坚决杜绝带病生产,冒险作业。三是加快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进度。项目建设前,必须向安监部门进行申报,并按要求开展安全预评价、安全设施设计和竣工验收评价。对违规建设、生产的,将依法采取停止建设、停止生产等措施。
三、对接国家有关政策,深入推进安全标准化工作。各冶金企业在全面整治提高的基础上,立即开展安全标准化达标,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年底前实现管理单元、炼铁单元、炼钢单元达到三级以上安全标准化水平。年底前未达到安全标准化的,按上级要求将采取停产整顿措施。
四、发挥救援大队作用,提高企业应急救援水平。一是在全市钢铁危化应急救援大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各企业的应急救援队伍的管理军事化、装备现代化、技能专业化的水平,确保应急队伍在关键时刻能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二是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各冶金企业要制定煤气作业工艺各个环节的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实战应急处置能力。三是要加大投入,配足必要的检测报警装置和个体防护用品,提高应对突出事件的预警和防护能力。四是实行科技兴安,加快建立全市重大危险源自动监控应急平台,提高对企业重大危险源和关键部位的远程自动监控水平。
五、注重人才配备和培养,加强职工安全培训教育。一是加强企业管理层、重要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的人才配备。二是对人员配备暂时达不到要求的,必须与大型国有企业、中介服务组织等签订安全技术服务协议,定期邀请服务单位进行安全管理和生产技术服务指导。三是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全市强制性安全培训教育,并加强日常企业内部的三级安全培训。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加强职工日常安全培训教育,做到应知应会,提高岗位技能和安全意识。
六、树立持续发展观念,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机制。企业管理机制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根本因素,各企业主要负责人要转变观念,摈弃“家族式”管理的落后模式,学习借鉴先进企业经验,构建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实行所有权、经营权、监督权“三权”分离,聘请并授权职业经理人全面负责生产技术管理,多方位引进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借智借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从根本上确保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