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气瓶管理建议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办法。
1、提高充装企业员工素质和安全生产责任意识。
员工素质和安全责任意识,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员工素质提高,一方面要根据企业实际,提高新聘员工的要求,如规定新聘员工必须有高中文化;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在职员工的教育和培训,
、岗位培训工作不能“走过场”,要不是实实在在,切合实际。比如充装前检查岗位培训,就必须按各个检查项目进行现场培训,,每个项目具体如何做由经验丰富的老员工直接演示,使培训收到好的效果。员工安全意识、责任意识的提高,平时教育和领导强调不可缺少,但关键是要做到岗位责任明确,工作内容应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应完成什么工作,违反规定或出现责任事故应受到什么样的处罚都一清二楚,有明明白白的规定。比如对充装前专职检查人员来说,应做哪些气瓶检查项目,出现问题应负什么责任,应明确告知。
2、加强气瓶充装前检查工作,严格执行国家“七个不充”规定。
对于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来说,安全第一,安全比什么都重要。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知道,通常的气瓶安全事故都是因为“气瓶污染或侵入了油脂类、有机类可燃物”而引起。基于这个原因,企业在气瓶管理工作中,应特别加强气瓶充装前的检查工作。首先,要做到氧气瓶充装前的专人专责检查,检查工作落实到人,检查责任落实到人(通常需要采取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来落实),做到气瓶不检查不充装,检查不彻底不充装,检查不合格不充装。第二,对检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教育,保证检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态度,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尤其是工作态度有问题,坚决不能安排在气瓶充装前检查岗位工作。第三,针对“可燃物侵入(污染)气瓶主要是因为用户的不规范使用”这一事实,企业应将气瓶充装前的检查工作加以延伸,加强对气瓶用户的走访调查,对用户的气瓶使用给予指导和纠正。
企业应舍弃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严格执行国家“七个不充”的规定。现在常见的情况是,不是企业不知道“七个不充”,不是企业做不到“七个不充”,而是在要生产成本还是要安全生产之间,企业从市场和利润出发,选择了前者。但是越来越多的气瓶安全事故告诉我们,安全生产更重要,典型情况是“一次安全事故就可以吞食掉企业一年乃至数年的利润”。“七个不充”其实就是企业的保护伞。
3、建立和完善气瓶档案,做好气瓶充装生产记录。
气瓶档案管理需要做两方面的工作,第一,建立气瓶电脑档案。气瓶要登记新刻钢印、原始瓶号、生产厂家、购买日期、下次检验日期及其它有关气瓶属性等;第二,气瓶档案一旦建立,还应规定相应的气瓶档案管理流程,即如何利用气瓶档案来实现对气瓶的规范管理。比如,对于“检验到期的自有气瓶现要出售给用户”这一情况的处理,应该是气瓶档案管理员向气瓶检验员、气瓶充装前检查人员定期通报应检未检瓶情况,提醒注意;检验员定期将气瓶检验情况报送档案管理员,销售部门将气瓶产权变动情况及时通报档案管理员更新档案。只有管理流程清晰明确,及时严格执行,气瓶档案的建立才能对搬家管理工作有效。
气瓶充装生产记录是第一手的原始依据,根据企业管理需要,以及国家规定,充装记录应对充装生产中何时(充装起止时间)何地(充气排)何人(充装工)充装何瓶(瓶类瓶号)进行完整记录。这样做,第一,可以落实生产考核依据,明确气瓶质量责任;第二,可以通过抄瓶号这一动作要求,起到提醒充装工认真检查充装气瓶的作用,有利于气瓶安全管理;第三,更重要的是充装记录可以作为再现气瓶安全事故时的完整处理依据,一只气瓶出现事故,同类同批次气瓶很容易地就可以迅速查找出来,一只不漏,妥善处理,实现了气瓶收发同气瓶充装一样的何时何地何人及何瓶的完整记录,再配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自动化管理,则基本可实现气瓶流动的全程监控,事故的溯源追踪,安全妥善处理。
4、政府应加强管理力度和长效管理,同时加强气体协会的作用,进行企业间互查,对实名举报进行奖励。
政府是气瓶管理的执法机构,但从以往经验和现实情况来看,政府对气瓶的管理工作还应加强力度,尤其是要注重长效管理,不能紧一阵松一阵,这对企业影响较大,使企业气瓶管理也是紧一阵松一阵。根据政府部门人力有限的情况,在气瓶管理工作中,应积极发挥气体协会的作用,办法是通过授权或委托,明确协会相关职责、权力和义务,发挥协会“由各行业内企业组成、对行业熟悉”的特点,提升其气瓶管理的作用。企业间互查也是一种经过检验不错的气瓶管理方法。企业间互查由于有平等监督、平等协商和从本身利益出发的涵义在里面,效果往往不错。另外,在气瓶管理中,政府对于实名举报气瓶违规的人员或企业,应该进行适当的奖励,这也是对气瓶管理工作的一种促进措施。
5、气瓶联网管理。
在以往的气瓶管理中,气瓶管理混乱而无法根治,根本原因在于气瓶充装企业和企业之间的气瓶状态无法区分,气瓶从这个充装企业违规流动到其它企业的情况是无法掌握和管理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已基本上有了解决的方法,这就是气瓶的联网管理。通过气瓶珀联网管理,一只气瓶从制造厂家出来,就要将其原始信息,包括生产日期、编号、厂家等项目统统输入信息网络,地区共享,协同管理。在这种情况下,一只气瓶要被改动、改装或违规充装就几乎成为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