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于钢筋完全不能转动,如弯折钢筋或还要调整钢筋内力的场合,如施工缝、后浇带,可将锁定螺母和连接套筒预先拧入加长的螺纹内,再反拧入另一根钢筋的端头螺纹上,最后锁定连接套筒;或配套应用带有正反螺纹的套筒,以便从一个方向上能松开或拧紧两根钢筋。
三.直螺纹钢筋连接时,应采用扭力板手按下表规定力矩值把钢筋接头拧紧。
直螺纹钢筋接头拧紧力矩值 表5.2.11
钢筋直径(mm) | 16-18 | 20-22 | 25 | 28 | 32 | 36-40 |
拧紧力矩(N·m) | 100 | 200 | 250 | 280 | 320 | 350 |
第5.2.12条 钢筋滚压直螺纹现场连接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连接钢筋时,钢筋规格和套筒的规格必须一致,钢筋和套筒的丝扣应干净,完好无损。
二.采用预埋接头时,连接套筒的位置、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带连接套筒的位置应固定牢靠,连接套筒的外露端应有保护盖。
三.滚压直螺纹接头应使用扭力板手或管钳进行施工,将两个钢筋丝头在套筒中间位置相互顶紧,接头拧紧力矩参照表5.2.11的规定。扭力板手的精度为±5%。
四.经拧紧后的滚压直螺纹接头应做标记,单边外露丝扣长度不应超过2P(P为螺矩)。
五.根据待接钢筋所在部位及转动难易情况,选用不同的套筒类型,采用不同的安装方法(标准型接头安装、正反丝扣型接头安装、变径型接头安装和可调型接头安装)。
第5.3.1条 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第5.3.2条 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
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倍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及焊接的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
(2) 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
(3) 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应大于50%。
第5.3.3条 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l1(l 1为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图5.3.3)。
图5.3.3 钢筋绑扎接头连接区段及接头面积百分率
注:图中所示搭接接着同一连接区段内的搭接钢筋为两根,当各钢筋直径相同时,接头面积百分率为50%。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
(2) 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
(3) 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对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
(4) 纵向受力钢筋绑轧搭接接头的最小搭接长度应符合第5.3.5条的要求。
第5.3.4条 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箍筋。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
(2) 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
(3) 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
(4) 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其间距宜为50mm。
第5.3.5条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
一.当纵向受拉钢筋的绑轧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大于25%时,其最小搭接长度应符合表5.3.5的规定。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 表5.3.5
钢 筋 类 型 | 混凝土强度等级 |
C15 | C20-C25 | C30-C35 | ≥C40 |
光圆钢筋 | HPB235级 | 45d | 35d | 30d | 25d |
带肋钢筋 | HRB335级 | 55d | 45d | 35d | 30d |
HRB400级、RRB400级 | - | 55d | 40d | 35d |
注:两根直径不同钢筋的搭接长度,以较细钢筋的直径计算。
二.当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大于25%,但不大于50%时,其最小搭接长度应按表5.3.5中的数值乘以系数1.2取用;当接头面积百分率大于50%时,应按表5.3.5中的数值乘以系数1.35取用。
三.当符合下列条件时,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应根据以上两条确定后,按下列规定进行修正:
(1) 当带肋钢筋的直径大于25mm时,其最小搭接长度应按相应数值乘以系数1.1取用。
(2) 对环氧树脂涂层的带肋钢筋,其最小搭接长度应按相应数值乘以系数1.25取用。
(3) 当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受力钢筋易受扰动时(如滑模施工),其最小搭接长度应按相应数值系数乘以系数1.1取用。
(4) 对末端采用机械锚固措施的带肋钢筋,其最小搭接长度可按相应数值乘以系数0.7取用。
(5) 当带肋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搭接钢筋直径的3倍且配有箍筋时,其最小搭接长度可按相应数值乘以系数0.8取用。
(6)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构件,其受力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对一、二级抗震等级应按相应数值乘以系数1.15采用;对三级抗震等级应按相应数值乘以系数1.05采用。
在任何情况下,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
四.纵向受力钢筋搭接时,其最小搭接长度应根据上述第一至二条的规定确定相应数值后,乘以系数0.7取用。在任何情况下,受压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mm。
第6.0.1条 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第6.0.2条 钢筋绑扎与安装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一.划出钢筋位置线
平板或墙板的钢筋,在模板上划线;柱的箍筋,在两根对角线主筋上划点;梁的箍筋,则在架立筋上划点;基础的钢筋,在两向各取一根钢筋划点或在垫层上划线。
钢筋接头的位置,应根据钢筋规格按有关接头位置、数量的规定,使其错开,在模板上划线。
二.绑扎形式复杂的结构部位时,应先研究逐根钢筋穿插就位的顺序,并与模板工联系讨论支模和绑扎钢筋的先后次序,以减少绑扎困难。
三.准备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水泥砂浆垫块或塑料卡。
水泥砂浆垫块的厚度,应等于保护层厚度。垫块的尺寸:当保护层厚度等于或小于20mm时为30mm×30mm,大于20mm时为50mm×50mm,当在垂直方向使用垫块时,可在垫块中埋入20号铁丝。
塑料卡的形状一般有两种:即塑料垫块和塑料环圈。塑料垫块用于水平构件(如梁、板),塑料环圈用于垂直构件(如柱、墙)。
第6.0.3条 钢筋的绑扎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钢筋的交叉点应采用铁丝扎牢。
二.板和墙的钢筋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产生位置偏移;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全部扎牢。
三.梁和柱的箍筋,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
四.在柱中竖向钢筋搭接时,角部钢筋的弯钩平面与模板面的夹角,对矩形柱应为45°角,对多边形柱应为模板内角的平分角;对圆形柱钢筋的弯钩平面应与模板的切平面垂直;中间钢筋的弯钩平面应与模板面垂直;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浇筑小型截面柱时,弯钩平面与模板面的夹角不得小于 15°。
五.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的钢筋在上。
六.框架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应特别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距要有30mm,以利浇筑混凝土。
七.梁钢筋的绑扎与模板安装之间的配合关系:当梁的高度较小时,梁的钢筋架在梁顶上绑扎,然后再落位;当梁的高度较大(≥1m)时,梁的钢筋宜在梁底模上绑扎,其两侧或一侧模后装。
八.梁、板钢筋绑扎时,应防止水、电管线,将钢筋抬起或压下。
第6.0.4条 扎根据钢筋的直径、间距、均匀、适量、可靠的垫好混凝土保护层砂浆垫块和塑料垫块(环圈);当梁中配在两排钢筋时,可采用短钢筋作为垫筋在下排钢筋上。
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表6.0.4的规定。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mm) 表6.0.4
环境与条件 | 构件名称 | 混凝土强度等级 |
低于C25 | C25-C30 | 高于C30 |
室内正常环境 | 板、墙、壳 | 15 |
梁和柱 | 25 |
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 | 板、墙、壳 | 35 | 25 | 15 |
梁和柱 | 45 | 35 | 25 |
有垫层 | 基础 | 35 |
无垫层 | 70 |
注:1.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10mm;
2.梁、板、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第6.0.5条 梁类和板类构件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点合格率应达到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过其厚度数值1.5倍的尺寸偏差。
第6.0.6条 对受拉钢筋焊接网的最小锚固长度和钢筋焊接网搭接接头不同受力方向的最小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或现行国家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 114-97)的有关规定。
第6.0.7条 必须严格控制梁、板、悬挑构件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位置正确,浇筑混凝土时,应有专人负责看钢筋,有松脱或位移的及时纠正,以免影响构件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
第6.0.8条 基础内的柱子插筋,其箍筋应比柱的箍筋小一个柱筋直径,以便连接。下层柱的钢筋露出楼面部分,宜用工具式箍筋将其收进一个柱筋直径,以利上层柱的钢筋搭接。
第6.0.9条 钢筋骨架吊装入模时,应力求平整,钢筋骨架用“扁担”起吊,吊点应根据骨架外形预先确定,骨架钢筋各交叉点应绑扎牢固,必要时焊接牢固;绑扎和焊接的钢筋的钢筋网和钢筋骨架不得变形、松脱和开焊。
第6.0.10条 植筋所采用的钢筋胶粘剂、钻孔直径与深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或征得设计同意方可施工。
第6.0.11条 植筋施工过程:钻孔、清孔、填胶粘剂、植筋和凝胶,其施工方法如下:
一.钻孔使用配套冲击电钻。钻孔时,孔洞间距与孔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二.清孔时,先用吹气泵清除孔洞内粉尘等,再用清孔刷清孔,要经多次吹刷完成。同时,不能用水冲洗,以免残留在孔中的水分削弱粘合剂的作用。
三.使用植筋注射器从孔底向外均匀地把适量胶粘剂填注孔内,注意勿将空气封入孔内。
四.按顺时针方法把钢筋平行于孔洞走向轻轻植入孔中,直至插入孔底,胶粘剂溢出。
五. 将钢筋外露端固定在模架上,使其不受外力作用,直至凝胶的化学反应时间一般为15min,固化时间一般为1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