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探安全技术规程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12月26日
7.5.2边界设置岗哨,使所有通道处于监视之下,每个岗哨应处于相邻岗哨视线范围之内。
7.5.3爆破前必须同时发出音响和视觉信号,使危险区内的人员都能清楚的听到和看到。事先应告知警戒范围及信号的意义。
第一信号------预告信号
第二信号------起爆信号
    第三信号------解除警戒信号
7.6爆破后的安全检查
7.6.1炮响后,露天爆破应不小于15分钟,地下爆破应不小于30分钟(经过通风排烟后),方可进入爆破作业地点。
7.6.2检查有无冒顶、危石、支护破坏和盲炮等,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并在现场设立危险警戒或标志。
7.7盲炮处理
7.7.1处理盲炮时,危险区范围内严禁进行其他作业,无关人员应撤离现场。
7.7.2禁止拉出或掏出起爆药包。
7.7.3电力起爆发生盲炮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及时将爆破网格短路。
7.7.4处理浅孔盲孔炮的方法:
1)尽量当班处理,为处理完毕应将情况(盲炮数量、炮眼方向、装药数量和位置、处理方法等)交换清楚,由下一班继续处理;
2)在原炮眼用木制、竹制不发生火星的工具,轻轻将大部分填塞物掏出,重新安置新药包加封泥诱爆;
3)重新打一炮眼与盲炮眼平行,间距不小于30cm,对于浅眼药壶法,平行间距药壶边缘不得小于50cm。为确定平行炮眼方向,允许从盲炮口取出长度不大于20cm的填塞物,插杆导向打眼;
4)处理裸露爆破的盲炮时,允许用手轻轻去掉部分封泥,安置起爆雷管重新封泥起爆;
5)经检查确认炮孔的起爆线路完好时,可重新起爆。
 
8通风与防尘
8.1地下硐室有害气体最大允许浓度见表6。
表6 地下硐室有害气体最大允许浓度表

 

名 称
符 号
最大允许浓度
体积比(%)
质量比(mg/m3
一氧化碳
CO
0.00240
30
氮氧化物(换算成NO2
NO2
0.00025
5
二氧化硫
SO2
0.00050
15
NH3
0.00400
30
硫化氢
H2S
0.00066
10
8.2竖井深度大于7m、平硐、斜井深度大于20m或硐、井内有害气体及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采用机械通风。
8.3每一独立的井硐应有独立的通风系统,当采用机械通风时,其设备的选型应保证巷道内所需风量和风速的设计要求。
8.4井、硐空气成分按体积计,氧气应不小于20%,二氧化碳应小于0.5%,作业点空气粉尘含量应不小于2mg/m3,入井风源空气含尘量应小于0.5mg/m3
8.5井下风速:工作面应大于0.15m/s,但不大于4m/s;巷道应大于0.25m/s,但不大于6 m/s。井下使用内燃机运输设备时,工作面应大于0.5 m/s,巷道岛屿0.6 m/s,但不大于6 m/s。作业面人均新鲜空气量不低于4m3/min。
8.6风筒口与工作面距离:压入式通风不得超过10m;抽出式通风不得超过5m;混合式通风时,压入风筒不得超过10m,抽出风筒应滞后压入风筒5m为宜。
8.7风筒口与硐口距离:压入式通风不小于10m;抽出式通风不小于5m;混合式通风时,压入式通风机与抽出式通风机的进风口间距不小于15m,抽出风筒应滞后压入风筒5m以上。
8.8在有瓦斯或可燃性气体的井、硐内,必须使用防爆型通风机。
8.9进入老窿或停工时间较长的井、硐之前,必须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超过允许浓度,必须经过通风后方可入内;遇有巷道穿过煤层或其他产生易爆、易燃、有毒、有害气体地层时,应每天至少一次检测,并加强通风。
 
 
 
 
9提升和装岩运输
9.1装岩作业前,应进行敲帮问顶、“三检查”(检查井、硐与工作面顶、帮;检查有无残炮、盲炮;检查爆堆中有无残留的炸药和雷管)工作。
9.2渣场倒渣位设挡车器。
9.3装、运渣设备应符合人机工程原理,装渣设备大小适宜,运渣车底板一般不宜超过1.2m。
9.4 机械运输应遵守下列规定:
1)运输巷道应凿设避让硐,避让硐间距20-30m;
2)瓦斯或者矿尘爆炸危险坑道,应使用防爆型机车;
3)使用内燃机车时,应有尾气净化装置;
4)采用架线式电机车时,电线悬挂高度应大于2吗,电线与顶板或棚梁距离应大于0.2m。
9.5斜井和竖井、浅井、坑、槽提升应遵守下列规定:
1)提升系统各部件(钢丝绳、吊勾、设备、索具、井架等)完好,安装牢固,有可靠的制动装置和安全挂钩、安全闭锁装置等安全设施(装置),安全系数不小于3;
2)提升用卷扬机必须由取得有效合格证的起重工操作,其他人员不得擅自使用;
3)提升容器装岩量应适宜,不得超出容器边沿10cm,且摆放均匀,大块石(直径大于20cm)应进行破碎后再装吊;
4)升降操作时应精力集中、准确、平稳、可靠,提升速度不大于0.5m/s
5)提升系统应设可靠的能上下同时发声或发光的信号装置及通讯装置,信号不清或没有信号不得作业;
6)电气控制系统可靠;
7)钢丝绳打到表7报废标准时,必须更换钢丝绳;当钢丝绳有锈蚀或磨损时,报废标准还应降低,以表7的断丝数再乘以表8所列百分率予以折减,按折减后的断丝数进行报废。
 
 
 
 
7 钢丝绳报废标准

 

安全系数K
钢丝绳结构
19
37
一个节距中的断丝数
交互捻
同向捻
交互捻
同向捻
6
12
6
22
11
6~7
14
7
26
13
7
16
8
30
15
注:①表中断丝数是指细钢丝,粗钢丝每根相当于1.7根细钢丝。
②一个节距,指每股钢丝绳缠绕一周的轴向距离。
8 钢丝绳的折减百分率

 

钢丝绳表面磨损锈蚀量%
10
15
20
25
30~40
40
折减百分率%
85
75
70
60
50
0
 
10支护
10.1 在破碎、松软或不稳定的岩层中掘进,应根据不同地层情况和井、硐用途设计合理的支护方案。
10.2 支护要求:贴紧、填实硐顶和硐帮(架子肩应与硐壁贴紧,用楔子敲紧;顶板用圆木排好,上面空间用土石填实);支架应设置斜撑;松软地层立柱应加垫块(俗称“穿鞋戴帽”)。
10.3 经常检查支架(放炮后应加强检查),凡有弯曲、歪斜、腐朽或折断等情况,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10.4 在破碎、松软或者不稳定地层掘进,应及时支护。
10.5 坑口及交叉处应加强支护。
10.6 架设、维修或者更换支架时,应停止其他作业。
10.7 采用木支撑时,支撑木要求坚硬结实,小头直径不低于150mm,为增加与梁腿接触面积,接口处成碗状口,并用抓钉呈45°角固定,严禁使用朽烂、开裂的木材。
10.8 采用钢支撑时,连接应牢固,焊接应采用满焊的方法。
排水
11.1坑探作业应采取有效的截水、排水措施,防止地表水和地下水影响掘进作业和人身安全。
11.2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接近水源可疑地段,应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11.3 在掘进工作面或者其他地点,发现有“出汗”、顶板滴水变大、空气变冷、发生雾气、挂红、水叫风透水征兆时,应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人员。
11.4 排水应根据水文资料和施工情况进行设计,确定排水方法和排水设备。
11.5 斜井、竖井、浅井掘进,应使用移动式水泵排水,开凿必要泵房和积水仓。
11.6 有瓦斯或者爆炸性粉尘井硐,应使用防爆型排水设备。
 
 
供电与照明
12.1配电采用“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的方式,配电箱应设于无滴水、无塌方危险的地点。
12.2供电线路必须采用电缆或绝缘电线,严禁使用裸线。电缆(线)敷设应遵守下列规定:
1)竖井井硐电缆(线)中间不得有接头;
2)平硐和斜井、竖井的风、水、电管线应分开铺设,电缆(线)悬挂设置在风、水管路另一侧,固定在井框内,不得移动;
3)电缆接地芯线严禁兼作其他用途。
12.3电气照明时要使用安全电压。干燥井硐照明电压不大于36V,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环境,照明电压不大于24V;特别潮湿时照明电压不大于12V。
12.4井硐内和作业面应保持足够的亮度,每隔10m-15m应安装一直照明灯,灯头与灯具结合牢固,灯具无开关,灯具内的界限必须牢固,灯具外的界限必须做可靠的防水绝缘包裹。
12.5在有瓦斯或可燃气体的井硐内,应使用防爆电气设备。
 
 
 
13应急处置
13.1工地现场应配备常见伤害的急救药品。
13.2作业人员应熟悉和掌握基本的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
13.3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根据分工展开应急救援,抢救伤员,保护现场,并及时上报事故。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