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
规范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评价,增强安全风险预防和控制能力,确保安全生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气雾剂公司安全风险识别、评价和控制的管理
3、 职责
3.1各科、组\车间:负责分管区域生产活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和控制管理。
3.2安管科:负责编制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表,指导各科、组\车间开展危险、有害因素风险识别、评价,负责各科、组\车间风险评价记录的审查与控制效果有效性验证。建立、更新《重大危险源档案》,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3.3经理:
3.3.1负责组织分管部门生产活动中危险、有害因素风险识别、评价、更新和控制管理工作;
3.3.2负责审核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结论。
3.4执行董事:
3.4.1负责组织生产活动中危险、有害因素风险识别、评价、更新和控制管理工作;
3.4.2负责审批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结论。
4、内容与要求
4.1公司建立风险评价组织,组织成员由执行董事、经理、安管科长、各科、组\车间主管和基层班组长骨干组成。
4.2风险评价和控制以各科、组\车间为单位进行,各科、组\车间在安管科的指导下实施。审核由执行董事、经理、安管科负责。
4.3评价依据风险评价准则,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分析。
4.4各级员工应积极参与所从事生产活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工作。主动参加公司和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掌握基本分析评价方法,能自行评价。
4.5 同一个项目涉及多个部位作业的(如设备、电气、仪表、几个施工单位等),由各部门自行分析评价后,项目负责人进行汇总。
4.6风险分级管理
4.6.1风险评价依据本制度附录《风险评价方法》进行分级。
4.6.2各科、组\车间负责对所辖范围内所有的直接作业、操作岗位、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进行风险评价。
4.6.3作业风险:重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经安管科负责人复审签字后,报执行董事批准;较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后,报安管科审核批准;中等风险、可接受风险和可忽略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签字审核批准。
4.6.4岗位(装置、部位等)风险: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所在的岗位(装置、部位等)由所在部门作为重点部位和关键装置按照《安全生产重点部位管理规定》进行管理;中等风险、可接受风险和可忽略风险所在的岗位(装置、部位等)应由所在部门采取隔离、防护、制定操作规程等措施降低风险。
4.6.5风险评价职责
4.6.5.1项目规划、设计前应由有资质的机构从事设立安全评价。
4.6.5.2项目的建设应由项目组进行风险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
4.6.5.3项目投产运行后,常规和非常规活动风险由各车间进行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关键、重要装置或系统的开停车风险由经理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
4.6.5.4工艺变更应由工艺部做好风险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
4.6.5.5设备、设施新增或拆除由工艺设备科负责组织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
4.6.5.6事故及潜在紧急情况的风险由所在车间进行评价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
4.6.5.7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均由所在车间进行作业风险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
4.6.5.8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风险应由所在车间、部门进行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
4.6.5.9人为因素,包括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风险应由所在部门进行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
4.7风险评价方法选择
4.7.1直接作业环节的风险评价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
4.7.2岗位、部位、装置等风险评价方法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
4.7.3重要设备、关键设备的风险评价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
4.7.4新生产工艺线路的设计评价方法宜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
4.7.5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等其它评价方法。
4.8风险评价准则
4.8.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4.8.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4.8.3本公司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4.8.4本公司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具体风险评价参照附录《风险评价方法》进行。
5、风险评价实施步骤
5.1执行董事主持风险评价活动,成立评价组织。组织成员由经理、各科、组\车间主管和有安全评价工作经验和安全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
5.2危害辩识,实施现场检查、识别危险、有害因素。
5.3通过定性或定量评价,确定评价目标的风险等级。
5.4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控制措施。
5.5得出评价结论。
5.6风险评价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重点考虑以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