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设备正常运转,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设备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特制订本办管理制度:
一、 设备及安全装置定期检查制度:
◆ 机械设备定期检查是促进机械管理,提高机械完好率、利用率,确保安全生产有效措施。
◆ 定期检查的内容:
☆ 检查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和贯彻执行情况;
☆ 检查管理机构和机务人员配备情况;
☆ 检查技术培训及各级人员素质情况;
☆ 检查机械技术状况及完好率、利用率情况;
☆ 检查机械使用、维修、保养、管理情况;
☆ 检查机械使用维修的经济效果。
◆ 定期检查的组织实施
☆ 生产部每半年组织一次设备检查,组织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和操作维修人员参加,明确检查重点和部位、检查方式,科学地组织分工,做到各负其责。
☆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安全检查记录表的形式通报该部门主管,定人定质限期解决。
☆ 各部门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须及时整改,并将整改后情况提报整改监督人确认。
☆ 设备使用部门每月组织一次设备检查,重点检查使用、保养及安全设施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报整改监督人确认。
☆ 各部门设备管理员必须经常巡视设备使用现场,监督检查设备使用保养情况,并做好记录和总结,发现问题采取措施限期整改。
二、 设备及安全装置定期维修制度:
◆ 设备修理应贯彻计划修理与视情修理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定期检测,掌握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避免机械设备带病运行、不坏不修、乱拆乱换或过度修理现象。
◆ 生产设备由生产部根据设备的实际运行时间和设备的动力性等要求,编制设备定期维修计划,并报总经理批准。
◆ 设备的定期维修由生产部根据定期维修计划及生产情况分批进行。
◆ 在进行定期维修时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保证设备维修后有稳定的技术性能状况,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 管理部修理人员严格按安全技术措施和有关技术规范进行作业。
◆ 修理过程中控制好质量和进度、质量和成本的关系,加强维修工艺的管理,确保维修质量。
◆ 设备修理必须严格执行修理前、修理中、修理后的“三检制度”,严把修理过程控制关,质量不合格的材料、配件不准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总成不得装配,修理不合格的设备不能投入使用。
◆ 承修单位应建立“自检、互检、专检”的三检制度,彻底消除各种隐患问题。
◆ 管理部电工组对各生产设备建立易损、易耗零件及易损、易耗零件清单,并对易损、易耗零件建立安全库存。
三、 设备及安全装置定期保养制度:
◆ 为保证机械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随时可以投入运行,减少故障停机日,提高机械完好率、利用率,减少机械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设备运行和维修成本,确保安全生产,必须强化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 设备保养必须贯彻“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到定期保养、强制进行,正确处理使用、保养和修理的关系,不允许只用不养,只修不养。
◆ 设备保养坚持推广以“清洁、润滑、调整、紧固、防腐”为主要内容的“十字”作业法,实行例行保养和定期保养制,严格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周期及检查保养项目进行。
◆ 设备保养时须执行以下规定:
☆ 定点:规定保养部位、名称及加油点数;
☆ 定时:规定加、换油时间;
☆ 定量:规定每次加、换油数量;
☆ 定质:规定每个加油点的油类质量;
☆ 定人:规定每个加、换油点的负责人。
◆ 设备保养内容:
☆ 设备外表的清洁,确认供给电压正常,每日的润滑,每周的润滑,确认设备运转声正常。由设备操作员进行保养工作。
☆ 设备内部的清洁,设备精度调整,每月、每季、每年的润滑,消耗品的替换。由设备操作员和课主管共同进行保养工作。
◆ 每半年进行一次半年度设备保养,设备分批作保养,在规定的保养时间内完成设备的内外部保养。具体保养由各课组长视生产状况安排机台设备做先后顺序保养并执行。
◆ 每台设备设立设备保养记录卡,执行设备保养后,须做好运行记录。
◆ 设备操作和维护人员必须随时注意设备各部润滑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 维修人员在进行维修时须切断设备电源,并按电工安全操作规程执行维修作业。
◆ 保养计划完成后要经过认真检查和验收,并编写有关资料,做到记录齐全、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