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磨机维护检修规程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04月12日
3 检修与质量标准
3.1 两主轴承底座的相对标高允差度为0.5mm,并应保证进料端高于出料端。
3.2 两主轴承座底板纵向中心线不重合度≤0.5, 横向中心线不平行度 ≤0.5/1000,两底板中心线间距偏差<1.5mm。
3.3 主轴承座底板不平行度≤0.1/1000。
3.4 轴承座与轴承底座的接触面沿其四周应均匀接触局部间隙不得大于0.1mm,累积总长度不超过四周总长的1/4。
3.5 主轴瓦背与轴承座的球形面应接触度120,接触点在50 ×50平方毫米面积内不应小于4点,球形面边缘四周应均匀间隙在0.2—1.0mm,其深度在30—50mm,球形面不对称度不大于1.5mm。
3.6 主轴瓦和中空轴接触角在120°,接触点每平方厘米不少于1点,侧间隙在1.0~1.8mm。
3.7 轴瓦和轴瓦压板之间应有3—4mm间隙。
3.8 轴瓦密封架应根据应随轴瓦磨损情况调整,以保证密封圈与中空轴的良好接触。
3.9 进料端轴颈各轴瓦在轴间尺寸相差28mm,允许轴颈在轴瓦上轴向窜动。
3.10 中空轴的端面跳动允差1mm
3.11 大齿轮的法兰端面与筒体端面应贴合紧密,如有间隙不应大于0.15mm
3.12 对合大齿轮在对接法兰处的间隙不应大于0.1mm。
3.13 大齿轮装在筒体上时,大齿轮端面跳不大于0.35mm/每米,大齿轮径向跳不大于0.25mm/m节园直径。
3.14 传动轴与筒体中心线的不平行度≤0.15/1000。
3.15 装配后大小齿轮的齿侧间隙应在1.4~1.8mm。
3.16 大小齿轮啮合的接触斑点,沿齿高不应小于40%,沿齿长方向接触斑点小于50%。
3.17 大小齿轮装配的顶间隙为0.25~0.30mm。
3.18 各连接的传动轴同轴度误差不得大于0.2mm,弹性联轴器之间留5mm间隙,两端面四周间隙差不得大于0.2mm。
3.19 进料端鼓形给料器与筒体同轴度误差为1mm。
3.20 轴瓦安装后,应对轴瓦进行压力试验,其值应高于高压油泵额定工作压力,时间为30min。
3.21 在安装上盖前,应对主轴承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0.6MPa,试验时间为30min。
3.22 润滑系统检修后,其运行参数应达到铭牌规定,润滑系统投用前应进行水压试漏。
 润滑系统耐压试验压力为:冷却水道试验压为小于0.45MPa,高压管路试验压力不低于高压泵额定压力试压时间为30min。
 润滑系统检修后其运行参数应达到铭牌规定要求。
4 试验与验收
4.1 试车前准备
4.1.1 检查各部件质量符合要求各部螺栓已牢固,拧紧。
4.1.2 试车前必须清理现场,一时无法清理的以不防碍操作安全为准。
4.1.3 各润滑和冷却系统应符合要求,油、气、水流量和压力应达到规定值。如在冬季应将各部润滑油加热至20~25℃。
4.1.4 各处的安全联锁信号和安全保护装置应灵活可靠,显表显示准确,并做空投试验。
4.1.5 各附属设备应安装完毕,磨机起动后物料畅通无阻。
4.1.6 慢速装置操作应灵活可靠,不用时离合器应处于脱开位置。
4.2 试车
4.2.1 试车前应盘车检查,确定无异常情况。
4.2.2 磨机大修后空负荷试车(不加钢棒和物料),应连续运转24小时。
4.2.3 磨机第一次负荷试车应加入20t钢棒带煤连续运转48小时,再加入10t钢棒应带煤连续运转48小时,如煤浆粒度不合格则逐步加棒调整。
4.2.4 磨机空负荷试车和正常运行时,不允许不加物料连续运转超过半小时。
4.3 验收
4.3.1 小修由车间组织验收。
4.3.2 中修和大修由设备部及各相关单位技术人员参加验收。
4.3.3 检修质量应符合规程要求,检修试车记录齐全准确。
4.3.4 空载试车主轴承温度不超过50 ℃,负荷试车主轴承温度低于65 ℃,回油温度应低于50℃。
4.3.5 工作状态应平稳无异常振动和响声,各部件运转正常。
4.3.6 电气仪表设备运行正常,主电机电流无异常波动。
4.3.7 各主要操作指标,达到额定能力可办理验收手续正式移交生产。
4.4 设备完好标准
4.4.1 设备零件
4.4.1.1 主、辅件零部机齐全完整,质量符合要求。
4.4.1.2 仪表、信号联锁和各种安全装置,自动调节装置齐全完整、灵敏、准确。
4.4.1.3 基础、机座稳固可靠,地脚螺栓连接齐全紧固,衬板螺栓部位无漏浆现象。
4.4.1.4 管线、阀门、支架等安装合理,牢固完整 ,标志分明符合要求。
4.4.1.5 防腐、保温、防冻设施完整,标志分明。
4.4.2 运行性能
4.4.2.1 设备润滑良好,润滑系统畅通,油质符合要求。
4.4.2.2 各零部件,基础和管道支架等无异常响声和振动。
4.4.2.3 各部温度、压力、电流、流量等运行参数符合要求。
4.4.2.4 主轴承温度低于65 ℃,回油温度低于50℃,小齿轮轴承温度应低于85℃。
4.4.2.5 生产能力和出料合格率应达到规定要求。
4.4.3 技术资料
4.4.3.1 安装使用说明书,设备制造合格证,装配总图。
4.4.3.2 有安装试车验收资料。
4.4.3.3 设备档案,检修及验收记录齐全,填写及时准确。
4.4.3.4 设备运转时间统计及时准确。
4.4.3.5 设备零件图纸齐全。
4.4.3.6 设备履历卡片,历年设备缺陷及事故记录齐全。
4.4.3.7 设备润滑记录完整。
4.4.3.8 设备操作规程,维护检修规程齐全。
4.4.4 设备及环境
4.4.4.1 设备清洁,表面无灰尘、油垢。
4.4.4.2 基础及周围环境整洁。
4.4.4.3  设备及管线,阀门等无泄漏。
4.4.4.4 动静密封点达到检验标准。
4.4.4.5 设备防腐完整。
5 维护与故障处理
5.1 日常维护
5.1.1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启动、运转、停车及控制各项技术指标,并做好记录。
5.1.2 按规定路线、内容、时间巡回检查。
5.1.3 严格执行“设备润滑管理制度”按规定补充润滑油,发现油质不合要求时,应更换润滑油。
5.1.4 按时检查油泵及润滑控制系统保持油压在规定范围内。
5.1.5 按时检查轴承温度并做好记录。
5.1.6 按时检查各连接部件是否有异常响声,发现异常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处理。
5.1.7 设备进出料端及设备本体无泄料现象。
5.1.8 冬季停用时,应排净冷却水,做好防冻。
5.1.9 长期停用时,高压油泵每隔一段时间应开车四分钟,很长时间停车,应将钢棒倒出并每隔一段时间慢驱盘车一次,以免筒体变形。
5.2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故障现象
故 障 原 因
处 理 方 法
1、磨机内撞击声大
1.进料量太少
2.衬板脱落
3.钢棒太多
4.乱棒
1.加大进料量
2.急停,固定衬板
3.调整钢棒量
4.紧急停车,调整
2、噪音过大
1.大小齿轮啮合不好
2.啮合面润滑油量不够
3.大齿轮螺栓松动
4.大齿轮碰撞防护罩
1.调整齿轮啮合间隙
2.检查干油喷射系统
3.紧急停车,紧固螺栓
4.紧急停车,修理防护罩
3、电机电流不稳
1.进料量不稳
2.轴承配合不好
3.电气故障
1.稳定进料量
2.调整轴承间隙
3.电气处理
4、轴承温度过高
1.润滑油少
2.油内有脏物
3.负载过大
4.冷却水中断
1.检查润滑系统,使之正常供油
2.更换过滤器或润滑油
3.降低负荷至额定范围
4. 检查水路系统,使之正常供水
5、润滑油泵振动大
缺油
检查油泵及管路使油路畅通、清洗或更换过滤网
6、主轴瓦振动
齿顶间隙不一致
大齿轮偏心
球面接触不良
调整齿轮
调整
研磨球面
7、进出料端盖漏煤浆
安装未装紧
橡胶填料或密封垫损坏
运转中螺栓松动
拆开清理,重新安装
更换
紧固螺栓
8、煤浆达不到要求
钢棒配比不合理或有断棒
提升条磨损严重
滚动筛堵塞或损坏
重新配比或更换新棒
更换
清理修复或更换滚动筛
9、离合器闸与鼓轮不能脱开
释放弹簧坏
离合器被腐蚀,闸瓦无法返回
充气胶囊硫化变硬
气囊的排不掉
更新弹簧
维修闸瓦
尽快更换
检查气路
10、磨机加速失败,即大于7秒
空气管路或旋转密封阀有漏气
空气压力不足,电磁阀没做充气动作
单向节流阀压力设定过大
电磁阀故障
立即维修或更换
检查空压机,提高空气压力
重新调整至适当值
电仪维修
5.3 紧急情况停车:
5.3.1 大小齿轮啮合不正常,突然发生较大震动或异常响声。
5.3.2 润滑系统发生故障,不能正常供油时。
5.3.3 衬板,回转件发生松动或折断脱落时。
5.3.4 主轴承,小齿轮轴承,温升超过规定值。
5.3.5 主电机,电流和温度超过规定值。
5.3.6 筒体内钢棒乱棒时。
5.3.7 输送设备发生故障并失去输运能力时。
5.3.8 筒体或进出料系统发生产生泄漏时。
5.3.9 在遇到紧急情况而影响系统安全时。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