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焦安全规程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05月27日
  1.12 塔器的窥镜、液面计,其玻璃应能耐高温,并应严密。
  1.13 一切自动或遥控的设备,其周围应有防止人员接近的措施和警告牌。
  1.14 在轨道上行走的设备,其两端应有缓冲器,轨道两端应设电气限位器和机械安全挡。
  1.15 在同一轨道上行走的两台设备,必须有防止碰撞的信号或自动联锁装置。
  1.16 行走设备和无法安装防护罩的转动设备,均应设声、光信号及制动闸。
  1.17 转动设备和提升设备周围,应设防护栏杆。
  1.18 安全装置不全不允许启动的设备,均应设安全联锁装置。
  1.19 兼具电动和手动两种方式的转动设备,应设手动时自动断电联锁。手动操作前,应拉下设备的电源开关。
  2 管线
  2.1 全厂性的工艺管线,宜集中布置形成管线带,并采用地上架设。
  2.2 可燃气体或甲、乙、丙类液体管线,不得穿过仪表室、变电所、配电室、办公室和休息室,不宜穿过与该管线无关的贮槽区或生产厂房。
  2.3 可燃气体或甲、乙、丙类液体的管线,不宜地下敷设;需用管沟敷设时,在管沟进出装置和厂房处应妥善隔断。管沟内不得积聚可燃气体、蒸汽。
  2.4 腐蚀性介质的管道,应敷设在管线带的下部。
  2.5 蒸汽管与易燃物管道同向架设时,蒸汽管应架设在上方。
  2.6 输送易凝、可燃液体的管道及阀门均应保温,禁止使用明火烘烤。
  2.7 甲、乙、丙类液体或有毒液体管道,禁止采用填料补偿装置。
  2.8 阀门安装位置不应妨碍本身的拆装、检修和生产操作,手轮距地面或操作平台的高度宜为(1.2m)。阀门的数量应保证每台设备或机组均能可靠地隔断。
  2.9 阀门应有开、关旋转方向和开、关程度的指示,旋塞应有明显的开、关方向标志。
  2.10 禁止用管道上的调节配件代替隔断阀门,禁止以关阀门代替堵盲板。
  2.11 事故排放管应坡向事故排放贮槽,管道上尽量少设弯头、支管,除设备附近的隔断阀门外,沿排放管全长都不应设旋塞和阀门。
  2.12 敷设在煤气鼓风机电机专用通风机的吸风口附近的蒸汽管道,禁止安设阀门和法兰等连接件。
  2.13 盲板和其垫圈的手柄应有明显区别。
  2.14 穿过防火堤的管道,其管沟必须填平。禁止与油库无关的管道穿过其防火堤。
  2.15 禁止利用甲、乙、丙类液体及可燃气体的管道作零线或接地线。
  2.16 水、蒸汽、空气等辅助管线与甲、乙、丙类液体或有毒液体、可燃气体的设备、机械、管线连接时,若有发生倒流的可能,则应在辅助管线上安装逆止阀。
  2.17 引入煤气管道上的蒸汽吹把管,使用后,必须严格与煤气管道隔绝。
  2.18 供油泵在停电、停汽或其他情况下可能发生倒流时,应在其出口管道上安装逆止阀。
  2.19 酸、碱、酚和易燃液体的输送泵,应用机械密封;若用填料盒密封,应加保护罩。
  2.20 酸、碱、酚及高温液体管道的法兰应加保护罩,法兰位置应尽量避开经常有人操作的地方。
  2.21 污水总排出管应设水封井。全厂性下水道的干管、支干管,在各区(装置区、贮槽区、辅助生产区)之间,应用水封井隔开;水封井之间管道长度不应超过300m。
  2.22 管线涂色应遵守GB
 7231-87的规定。
  3 贮槽
  3.1 贮槽的布置及防火间距,应符合GBJ
 16-87的规定。
  3.2 带盖贮槽应设放散管,可能堵塞的放散管应设蒸汽吹扫管。
  3.3 容量大于100m3的贮槽宜分设走梯。
  3.4 甲、乙、丙类液体的地上、半地下贮槽或贮槽组,应设置非燃烧材料的防火堤,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防火堤内贮槽的布置不宜超过两行,但单槽容量不大于1000m3且闪点高于120℃的液体贮槽,可不超过四行;
  b.
 防火堤内有效容量不应小于最大槽的容量,但对于浮顶槽,可不小于最大贮槽容量的一半;
  c. 防火堤内侧基脚线至立式贮槽外壁的距离,不应小于槽壁高的一半。卧式贮槽至防火堤内侧基脚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m;
  d.
 防火堤的高度宜为1--1.6m,其实际高度应比按有效容积计算的高度高0.2m;
  e.
 沸溢性液体地上、半地下贮槽,每个贮槽应设一个防火堤或防火隔堤;
  f. 含油污水排水管出防火堤处应有水封设施,雨水排水管应设阀门等封闭装置。
  3.5 闪点高于120℃的液体贮槽,桶装乙、丙类液体的堆场,甲类液体半露天堆场,均可不设防火堤,但应有防止液体流散的设施。
  3.6 贮槽组内,甲类与乙、丙类液体贮槽之间应设分隔堤,其高度不得低于0.5m,且比防火堤低0.3m。
  3.7 酸、碱和甲、乙、丙类液体高位贮槽,应设满流槽或液位控制装置。
  3.8 甲、乙类液体贮槽的注入管,应有消除静电的措施。
  3.9 甲、乙、丙类液体贮槽宜布置在地势较低的地方;若布置在地势较高的地带,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3.10甲、乙、丙类液体贮槽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的规定。

 
 
 
 
            表4 甲、乙、丙类液体贮槽之间的防火间距m
━━━━┯━━━━┯━━━━━━━━━━━━━━━━━━━━━━━━
        │        │                       贮槽形式
        │        ├─────────────┬────┬─────
液体类别│单槽容量│         固定顶槽         │        │
        │(m^3)  ├───┬────┬────┤浮顶贮槽│卧式贮槽
        │        │地上式│半地下式│地下式  │        │
────┼────┼───┼────┼────┼────┼─────
        │≤1000  │0.75D │        │        │        │
甲乙类  ├────┼───┤ 0.5D   │ 0.4D   │   0.4D │不小于
        │>1000  │0.6D  │        │        │        │ 0.8
────┼────┼───┼────┼────┼────┼─────
丙类    │ 不限   │0.4D  │  不限  │  不限  │     -  │
────┼────┼───┴────┴────┴────┴─────
        │        │                   间距
━━━━┷━━━━┷━━━━━━━━━━━━━━━━━━━━━━━━

  注: D为相邻立式贮槽中较大槽的直径(m);矩形贮槽的直径为长边与短边之和的一半。
   3.11 露天甲类液体贮槽区立式贮槽的走台通道,不宜从贮槽顶部通过.
(六)工业卫生
 1 防尘防毒
  1.1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不得大于10mg/m3,其外排气体的含尘浓度应符合现行工业三废排放标准。
  1.2 作业场所中有毒气体浓度应符合表5的规定。
5 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气体最高容许浓度     mg/m3
━━━━━━━━━━━━┯━━━━━━━━━━━━━━━
  汽 或 气 体        │         最高容许浓度
────────────┼───────────────
     一氧化碳           │              30
      硫化氢            │              10
        氨              │              30
     二硫化碳           │              10
        酚              │              5
      氰化氢            │              0.3
━━━━━━━━━━━━┷━━━━━━━━━━━━━━━ 
 1.3 粉碎机室、筛焦楼、贮焦槽、运焦系统的转运站以及熄焦塔应密闭或设除尘装置。
1.4 除尘设备应同相应的工艺设备联锁,做到比工艺设备先开而后停。
  1.5 焦仓漏嘴的开闭宜远距离操作。
  1.6 生活用水管和蒸汽管,应与生产用水管和蒸汽管分开。

   1.7 焦化厂酚、氰污水总排放口的水质,应符合GB 8978-88规定的排放标准。
  1.8 生产中的废渣,如生化处理产生的剩余污泥等,应进行综合利用或配入炼焦煤中,不得排入江河湖海。
 2 防暑、降温
 2.1 下列地点应有降温措施:
  a.
 焦炉炉顶等高温环境下的工人休息室和调火工室;
  b. 推焦车、装煤车、拦焦车和熄焦车的驾驶室;
  c. 交换机工、焦台放焦工和筛焦工等的操作室。
 2.2 拦焦车的驾驶室,应有隔热措施。
 2.3 必须供给高温作业人员足够的含盐清凉饮料。
  3 通风、采暖
 3.1 多尘、散发有毒气体的厂房或甲、乙类生产厂房内的空气不得循环使用。
 3.2 甲、乙类生产厂房的排、送风设备,不应布置在同一通风机室内,也不应和其他房间的排、送风设备布置在一起。相互隔离的易燃易爆场所,不得使用一套通风系统。
 3.3 火灾或爆炸危险场所的通风设备,应用不燃材料制成,并应有接地和清除静电的措施。
 3.4 含有燃烧和爆炸粉尘的空气,应在进入排风机前进行净化。
 3.5 回收车间鼓风机房;应安设自动或手动事故排风装置:
 3.6 经常运转的露天移动设备的司机室内,温度不应低于10℃。
 3.7 闪点28℃以下的液体(如二硫化碳等)的生产车间或仓库不得采用散热器采暖。
 4 防噪声
 4.1 现有企业作业场所的噪声一般不得超过90dB(A),新建、改建企业作业场所的噪声不得超过85dB(A)。
 4.2 鼓风机背压汽放散管和罗茨鼓风机等可能超过噪声标准的设备,应采取消声或隔声措施。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