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屑法试行技术规范

  
评论: 更新日期:2017年06月09日
钻屑法(煤粉钻孔法)是通过在煤层中打小直径(41~50mm)钻孔,根据排出的煤粉量及变化规律以及有关动力效应鉴别冲击危险的一种方法。
第一节 冲击危险指标
1、检测指标由煤粉量、深度和动力效应组成。
煤粉是是每米钻孔长度所排出的煤粉的质量,单位为公斤。
深度是从煤壁至所测煤粉量位置的钻孔长度,可折算成钻孔地点实际采高的倍数。动力效应是钻孔产生的卡钻、孔内冲击、煤粉粒度变化等现象。
2、用钻粉率指数方法判别工作地点冲击地压危险性的指标,可参照表1的规定执行。
在表1中所列的钻孔深度内,实际钻粉率达到相应的指标或出现钻杆卡死现象,可判所测工作地点有冲击地压危险。
表1    判别工作地点冲击地压危险性的钻粉率指数。

 

钻孔深度/煤层厚度
1.5
1.5~3
3
钻粉率指数
>1.5
2~3
≥4
                               每米实际钻粉量(Kg)
            注:钻粉率指数=
每米正常钻粉量(Kg)
正常钻粉量是在支承压力影响带范围以外测得的煤粉量,测定正常钻粉量时,钻孔数不应少于孔,并取各孔煤粉量的平均值。
3、冲击危险指标由矿井冲击地压防治组负责,以井田为单位按煤层分别测定并报矿务局批准。
没有确定冲击危险前,由矿井冲击地压防治组负责,根据实际经验,参考表1及附录,规定临时的冲击危险指标。
4、冲击危险的指标由专人负责,评定结果由评定人通知有关部门。
第二节 施工方法
1、钻孔时,应采用专用钻架和钻杆导向装置,保证钻孔直径和方向。
2、钻孔应布置在采高中部,平行于层面,垂直于煤壁。
3、确定冲击危险最大的检测深度一般为3.5倍采高,在此范围内,如已确定冲击危险,可停止探测。
4、钻孔地点、孔距以及检测时间按施工目的测定。
预测冲击危险的钻孔应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布置在根据推测最可能发生冲击地压的地点。建议按表2确定孔距和检测时间。
孔距与间隔时间按所测地区预先评定的冲击危险等级和地质条件适当调整。
表2   建议的煤粉钻孔检测参数
检测区类型
重点检测范围
孔距(m)
检测间隔时间
回采工作面及平行于工作面的巷道帮
全长范围
10~50
1~3个工作循环
回采顺槽及垂直于工作面的巷道两帮
回采工作面前方60m以内
10~30
1~3个工作循环
掘进巷道工作面
全断面
每孔10~20m2
1~3个工作循环
掘进巷道两帮
掘进工作面后60m以内
10~30
每周一次
对严重冲击危险区,可取表中推荐的下限值,对中等冲击危险区,可取表中推荐的上限值。在地质构造变化带,按实际需要适当减小孔距、缩短检测间隔时间。
5、检测工作应由专业队进行。
6、检测时应记录钻孔时间、地点、深度、每米钻孔的排粉量、施工中的动力效应以及钻孔地点的生产地质条件,并绘制钻孔位置示意图。
升井后,施工人员应立即填写钻屑法检测结果记录表,记录表要有专人负责存档备查。
钻屑法检测结果记录表的表格见表3。
表3     钻屑法检测记录表

 

检测时间
钻孔编号
检测地点
采高
钻进深度(m)
煤粉量(Kg)
其他指标
钻进过程简述
 
 
 
 
 
 
 
 
 
 
 
 
 
 
 
 
 
 
 
 
 
 
 
 
 
 
 
 
 
 
 
 
 
 
 
 
钻孔地点示意图
 
冲击危险评定结果
 
施工人员
 
负责人签字
 
 
钻屑法试行技术规范附录
门头沟煤矿、龙凤矿、天池煤矿的冲击危险指标,见附表1~3。
 
 
 
 附表1        门头沟煤矿二槽煤层冲击危险指标
 

 

深度(采高的倍数)
1.5~3
2
2.5
3
煤粉量(Kg/m)
4●
5●●
8
16
25
动力效应
钻杆卡死
 
注:●钻头直径42mm;●●钻头直径45mm。
 
附表2    龙凤矿冲击危险钻屑检测指标

 

项目
钻粉量(Kg/m)
钻屑粒度
备注
峰值至煤壁距离(m)
>4
4~6
>6
大于3mm的组分
等级
<3.5
<4
<5.5
<20
 
3.5~5
4—5.5
>6
>30
有煤爆和片帮现象打眼有时卡钻
>5
>5.5
 
>30
有冲击声卡钻现象严重
 
附表3    天池煤矿冲击危险指标
 

 

深度
钻粉率
指数
 
冲击
危险
等级
2—3
(m)
3—4
(m)
4—5
(m)
有冲击危险
中强
>2
1.8—2
1.8—2
>3
2.5—3
2—2.5
>4
3—4
2.5—3
无冲击危险
<1.8
<2
<2.5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