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现场应急反应组织机构的职能和职责

  
评论: 更新日期:2022年10月07日

一、事故现场总指挥的职能和职责:

a.所有事故现场的指挥和协调;

b.现场事故评估;

c.保证现场人员和公众应急反应行动的执行;

d.控制紧急情况;

e.现场应急反应行动的指挥,与在应急指挥中心的反应操作副总

指挥的协调;

f.作好应急救援处理现场指挥权转化后的移交和应急救援处理协调工作;

g.作好消防、医疗、交通管制、抢险救灾等各公共救援部门联系工作。

二、伤员营救组的职能和职责:

a.引导现场作业人员从安全通道疏散;

b.对受伤人员进行营救至安全地带。

三、物资抢救组的职能和职责:

a.抢运可转移的场区内物资;

b.转移可能引起新危险源的物品到安全地带。

四、消防灭火组的职能和职责:

a.启动场区内的消防灭火装置和器材进行初期的消防灭火自救工作;

b.协助消防部门进行消防灭火的辅助工作。

五、保卫疏导组的职能和职责:

a.对现场内外进行有效的隔离工作和维护现场应急救援通道畅通的工作;

b.疏散场区外的居民撤出危险地带。

六、抢救物资供应组的职能和职责:

a.迅速调配抢险物资器材至事故发生地点;

b.提供和检查抢险人员的装备和安全配备;

c.及时提供后续的抢险物资。

七、后勤供给组的职能和职责:

a.迅速组织后勤必须供给的物资;

b.及时输送后勤供给物品到抢险人员手中。

八、现场临时医疗组:

a.对受伤人员作简易的抢救和包扎工作;

b.及时转移重伤人员到医疗机构就医。

器材配备

⑴救护人员的服饰装备:头盔、防护服、防护靴、防护手套、安全带、呼吸保护器具等;

⑵灭火剂:水、泡沫、CO2、卤代烷、干粉、惰性气体等;

⑶灭火器:干粉、泡沫、1211、气体灭火器等;

⑷简易灭火工具:扫帚、铁锹、水桶、脸盆、沙箱、石棉被、湿布、干粉袋等;

⑸消防救护器材:救生网、救生梯、救生袋、救生垫、救生滑杆、缓降器等;

⑹自动苏生器:适用于抢救因中毒窒息、胸外伤、溺水、触电等原因造成的呼吸抑制或窒息处于假死状态的伤员。

三、重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⒈报警和通讯

⑴发现或得知事故现象的人员,应马上向组长报告,如果是火灾事故,必须同时向消防部门报警;

⑵组长接到报警后,通知副组长、组员,立即启动应急救援系统;

⑶根据事故类别向公司主管部门及公安、劳动、环保、建设等地方主管部门报告,报告执行事故调查处理管理制度以及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

⑷报警和通讯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和相关设施;

②事故类型:火灾、爆炸、有毒有害气体泄露、传染病、触电、中毒、高空坠落、坍塌、物体打击、机械伤害;

③联系人姓名和电话等;

④火警电话119、医警电话120。

⒉现场抢险

⑴对于火灾爆炸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任务有:

①引导消防队合理布置消防车和重点保护区域,对重要设备、设施进行重点监控和保护;

②营救、保护、转移事故中心区受伤人员;

③通过信号、广播,组织、引导人员的疏散;

④控制事故区域的边界和人员车辆进出;

⑤密切注视事故发展和蔓延情况,尽量减少损失,如继续扩大,由副组长及时向组长报告,请求地方及友邻单位支援。

⑵对于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泄露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任务有:

①实施急救措施,严重者,由组长及时与医疗部门联系就医;

②控制事故区域的边界和人员车辆进出;

③切断气源,预防爆炸,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而引起爆炸,立即实施消防措施;

④迅速撤离污染区人员,可能的话,将容器移至合适仓间,实施泄露应急处理措施;

⑤应急处理人员应采取防护措施;

⑥合理处理废弃的气体,减少环境污染。

⑶对于触电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任务有:

①控制事故区域的边界和人员车辆进出;

②迅速脱离电源;

③脱离电源后,应迅速通知医疗部门,同时对伤情进行简单诊断,实施对症救治措施。

⑷对于热烧伤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任务有:

①控制事故区域的边界和人员车辆进出;

②尽快使伤员脱离致伤因素,以免继续损害深层组织,并格外注意观察伤员有无进展性呼吸困难,为下一步救治创造条件;

③伤员经现场处理后,立即送医院救治。

⑸对于电烧伤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任务有:

①控制事故区域的边界和人员车辆进出;

②视情况进行心肺功能的复苏;

③经相应处理后,尽快护送到医院救治。

⑹对于化学烧伤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任务有:

①控制事故区域的边界和人员车辆进出;

②现场处理;

③送医院作进一步治疗。

⑺对于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等引起的出血、软组织割裂伤、挫伤、刺伤、骨折等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任务有:

①控制事故区域的边界和人员车辆进出;

②根据现场条件,及时、正确地采取暂时性的止血方法止血;

③采取包扎固定措施,预防感染,减少出血、损伤、疼痛,预防休克;

④伤员经现场止血、包扎、固定后,尽快正确地运送伤员到医院。

⑻对于传染病、职业病,应急领导小组的任务有:

宣传、贯彻、执行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目录中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综合管理》、《急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慢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职业卫生与职业病的预防控制》。

⒊应急方案

⑴火灾

采取隔离灭火法,限制火灾范围;

采用窒息法和冷却法把或扑灭;

扑灭油品火灾用干粉、泡沫灭火器,扑灭可燃气体火灾用干粉、1211灭火器,可燃固体复燃火灾用水体灭火器,电气、高温场所用干粉、气体灭火器,精密仪器、贵重设备用气体灭火器,贵重书籍用干粉、气体灭火器;

对于固体物质的地面火灾,可用扫帚、树枝进行人力拍打,或用铁锹挖土覆盖、掩埋,沙箱可用于扑灭地面油类火灾,油锅着火,可用棉被、毛毯沾水捂盖灭火,液化气角阀或胶管着火,用干粉撒上;

自动苏生器适用于抢救因中毒窒息、胸外伤、溺水、触电等原因造成的呼吸抑制或窒息处于假死状态的伤员。

⑵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

①CO

a健康危害

CO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胀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50%;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约经2-60天的症状缓解期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

b急救措施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c爆炸特性与消防

危险特性: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CO2、干粉。

d泄露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米,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罩,尽可能切断泄露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e储存注意事项

易燃有毒的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库内,温度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氧化剂等分类存放,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f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状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CO过滤式自救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避免高浓度吸入。

g环境

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h废弃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允许气体安全地扩散到大气中,控制焚烧后处置。

②液化石油气

a健康危害

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拖染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可致皮肤冻伤。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劳情绪不稳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b急救措施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c爆炸特性与消防

危险特性:极易燃,与空气混合物,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CO2。

d泄露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罩,尽可能切断泄露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e储存注意事项

易燃有毒的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库内,温度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卤素(氟、氮、溴)、压缩空气、氧化剂等分类存放,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f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状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CO过滤式自救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避免高浓度吸入。

g环境

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h废弃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允许气体安全地扩散到大气中,控制焚烧后处置。

③C2H2

a健康危害

具有弱麻醉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窒息。

急性中毒:暴露于20%浓度时出现明显缺氧症状,吸入高浓度,初期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嗜睡、失调、严重者昏迷、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

b急救措施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c爆炸特性与消防

危险特性: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与氟、氯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CO2、干粉。

d泄露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米,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罩,尽可能切断泄露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e储存注意事项

乙炔的包装发通常是溶解在溶剂中及多孔物中,装入钢瓶内,充装要控制流速,注意防止静电积聚,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库内,温度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氟、氮、溴)、氧化剂等分类存放,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f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状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CO过滤式自救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避免高浓度吸入。

g环境

对环境可能有危害,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h废弃

允许气体安全地扩散到大气中,当作燃料使用。

④氧气

a健康危害

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吸入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

长期处于氧气压60-100Kpa(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

b急救措施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c爆炸特性与消防

危险特性: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灭火方法: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源选择灭火剂灭火。

d泄露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尽可能切断泄露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e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库内,温度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易燃气体、金属粉末分类存放,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f废弃

允许气体安全地扩散到大气中。

⑶触电

执行金盾出版社《建筑工程安全员必读》第六章常见事故伤害的现场救护第一节触电事故现场急救。

⑷烧伤

执行金盾出版社《建筑工程安全员必读》第六章常见事故伤害的现场救护第二节烧伤救护。

⑸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等引起的出血、软组织割裂伤、挫伤、刺伤、骨折等事故

执行金盾出版社《建筑工程安全员必读》第六章常见事故伤害的现场救护第三节出血救护。

⑹传染病、职业病

执行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目录中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综合管理》、《急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慢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职业卫生与职业病的预防控制》。

四、条件保障

⒈器材

根据自身需要,确定各应急人员器材装备应为何标准,包括通讯器材、救援器材、防护器材等。

落实对防护器材(徐达)、救援器材(丁少华)、药品(季洁)等的专人保管、定期检查保养制度,使常处于备用状态。专人负责对应急救援器材使用方法的培训(丁永春、何念祥)和检查(邹科华)。

⑴通讯器材

移动电话:分公司九个,每个项目部不得少于三个。

⑵防护器材

⑶救援器材

⒉经费

分公司及各项目部应保证应急救援所需经费的来源、额度。

⒊人员

应急人员应按照分工明确、便于领导、便于集结和开展救援的原则,建立组织,落实人员,每年年初根据人员变化进行组织调整。对各应急人员,对其权利与义务做出相应规定。

⒋建立相关制度

⑴值班制度,建立昼夜值班制度,明确值班任务。

⑵检查制度,结合生产、质量、安全等工作检查,定期检查应急救援工作情况。

⑶例会制度,结合质量、安全等工作会议,定期召开应急人员会议,汇报上阶段的安全生产和救援工作情况,布置下一阶段的安全和救援工作。

⑷总结评比,与质量、安全、生产的评比结合进行。

五、培训和演练

⒈培训

根据接受培训的人员不同,选择不同侧重点,确定培训内容,制定培训计划。

⑴鉴别异常情况并及时上报的能力与意识;

⑵对待各种事故如何处理;

⑶自救与互救的能力;

⑷各种器材、工具的技能与知识;

⑸任务的目的和如何完成任务;

⑹与上下级联系的方法和各种信号的含义;

⑺具有哪些危险隐患;

⑻防护用具的使用和自制简单防护用具;

⑼紧急状态下如何行动。

⒉训练和演习

定期组织进行训练和演习。

六、预案的评估和修改

⒈为了能把新技术和新方法运用到应急救援中去,及对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保持一致,预案至少应每三年重新编写一次。

⒉对危险源和新增装置、人员变化进行定期检查,对预案及时更新。

⒊在实践和演习中提高水平,对预案进一步合理化。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