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货运输管理制度

  
评论: 更新日期:2014年04月30日

        15、车辆中途发生故障,应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修理,并在车后设置故障车警告标志或开启危险信号灯,不能及时排除故障及时报修,不得擅自离开车辆,严禁行车道上修车或“带病”行车。
        16、在高速公路行车必须遵守高速公路交通管理规定,不准倒车、逆行,不准穿越中央分隔带掉头或转弯;不准在匝道、加速车道或减速车道超车、停车;不准骑、压车道分界线行驶或在超车道上连续行驶;不准右侧超车;不准随意停车;不准在紧急停车带和路肩上行车;严禁在停车道上修车,确保行车安全。
        17、车辆需要停车时,应提前减速,平稳停车,车速降至5公里时,踩下离合器,轻踩制动踏板,平稳停车。
        18、车辆调头或倒车,应有人员在车后或车下指挥,若无人指挥,应看清车后情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倒车,必要时须下车观察。
        19、收车后将车辆停放于指定场地,关闭电源,拉好手制动,锁好车门。
       
       
       
        十三、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
        1、由押运部负责人、安检员、安全员、司机班长、押运班长组成现场危险、危害辨识评价小组,对现场是否存在重大危险源进行确认。将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及时将识别时间、源点属性、源点位置、风险等级、所处时态、消减措施与相应要求报送公司危货运输安全领导组。
        2、对重大危险源由公司施工项目部编制重大危险应急救援预案及应急演练方案,并由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审核,适时实施演练以验证救援预案的可行性。由公司工程采办部配备基本的应急救援器材、物资。
        3、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及时审议项目单位所报的重大危险源有关情况与动态,确定消减措施的有效性,指导项目现场落实方案措施。项目现场安全员和安全监督要按方案和措施要求及时对重大危险源动态进行检测、监控,保持检测、监控记录。遇险情扩大迹象,及时向项目负责人报告,同时采取恰当的避险措施,防止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4、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收集、分析和保存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方式方法,并保留必要的监测结果。  
        5、重大危险源所在项目部,对重大危险源危急动态随时保持与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门的联络,有效进行应急处置。
       
       
        十四、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为了企业避免和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依照国家及行业有关规定,制定现场伤亡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制度,以便按有关规定及时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上报事故。
        (一)事故报告制度
        1、未发生事故前,上险率达到100%。
        2、单位发生轻伤事故、应直接或逐级报告公司人事部门或公司安委会。
        3、单位发生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应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公司负责人、公司人事部门或安全部,发生火灾应立即打119 电话报警,并报告以上部门。
        4、公司负责人、公司人事部门、安全部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的报告后,应由公司人事部和安委会立即报告市劳动局、市公安局、社会保险局、市总工会。
        5、发生死亡、重大死亡事故、单位应组织人员保护事故现场,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二)事故调查制度
        1、积极配合调查组赶赴现场帮助组织抢救,并迅速组织调查工作。
        2、协助调查事故发生原因、过程、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
        3、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及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所采取措施和建议,并接受调查 组对事故单位负责人的处理建议。
        4、写出事故报告。
        (三)事故处理制度
        在处理事故时应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即:事故发生后:
        1、原因不查清不放过;
        2、不采取改进措施不放过;
        3、负责人和职工群众不受到教育不放过;
        4、对事故有关领导和负责人不查处不放过。
        5、发生事故后启动事故应急预案。
        (四)伤亡事故统计制度伤亡事故统计是国家对伤亡事故的发生进行控制的一项措施。
        1、它及时反映国家行业及企业安全生产状态和形势,便于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 拟定改进措施,杜绝和预防伤亡事故的发生。
        2、通过统计数字可以比较各单位、各地区的安全工作情况,分析安全工作形势, 为制定安全管理法规提供依据。
        3、事故积累的资料不仅是 的宝贵材料,也为生产、设计、科研、施工清 除隐患,保证安全生产,促进技术进步,提供基础资料。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为迅速、妥善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积极开展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危害,特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公司成立交通事故处理应急领导组:
        组  长:       ,全面负责交通事故处理的应急指挥和协调。
        副组长:       、       。
        成  员:       、       、       。
        领导组下设事故处理、应急救援两个小组。
        事故处理小组由       、       、       组成,负责联络、协助交警、保险等有关部门的现场勘查、责任认定、保险理赔等事故的处理事宜。
        应急救援小组由       、       、       组成,负责协助医疗机构对受伤人员救援,对所载货物进行现场保护、清点、转载等事宜。
        二、应急处理程序
        ⒈发生交通事故,当事人应立即报警并进行自救。电话:122(交警)、119(消防)、120(急救),应简明讲清事故地点、伤亡、损失等情况,以及事故对周围环境的危害程度,保护现场,抢救伤员,保护货物财产并通报公司车队。
        ⒉车队接到事故电话后,马上向公司交通事故处理应急领导组组长汇报,组长决定启动应急预案。
        ⒊召集两个小组人员以最快速度赶往事故地点,按照分工开展事故处理事宜。如交警、医疗机构还未到现场,事故处理小组布置好安全警戒线,对现场进行保护;应急救援小组将伤亡人员移至安全地带并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发生火灾的要立即采取灭火措施,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⒋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事故处理、医疗救援、善后各项事宜。
        三、应急保障
        ⒈通信保障:事故报告电话         (白天),    (夜间)。
        ⒉物资保障:公司应准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卫生急救用品等物资。
        ⒊人员保障:参加应急处理的人员进行相应的消防、卫生等救援知识的培训并组织演练。
        四、事故报告
        公司接到交通事故报告后,应马上将事故简要情况向交通运管机构进行报告,并每两小时将事故情况向公司领导和运管进行报告,事故处理后将事故情况书面上报,并将事故记录留存归档。
       
        九、突发公共事件道路运输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时对应急物资的运输需要,积极配合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完成应急物资运输任务,提高对突发公共事件道路运输的应急处置能力,降低突发社会公共事件危害程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有关法规,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协同应对、措施果断。
        二、组织领导
        公司成立突发公共事件道路运输应急领导组:
        组  长:       。
        副组长:       、       。
        成  员:       、       、       。
        三、应急准备
        ⒈运输车辆:投入应急运输车辆使用年限不超过5年,并经检测合格、车况良好的在用车辆。
        ⒉驾驶人员:参运人员年龄在20至50岁之间,符合道路运输经营条件的驾驶人员,且技术过硬、作风正派、身体健康;运行单程在500公里以上必须配备2名驾驶员,每位驾驶员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
        ⒊应急装备:储备必要的手电、手套、防暑防寒用品、一般急救药品、通讯器材等必要的装备设施。
        四、应急响应
        ⒈接到政府或交通部门指令立即响应并启动应急预案。
        ⒉通知有关人员集合,对执行任务的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如运送食品、药品等有卫生条件要求的物品及时对车辆进行清洗,加足燃油,备足必要的装备物品。
        ⒊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地点集结,三辆车以上由车队长带队。
        五、执行指令任务
        ⒈服从交通主管部门的统一调度、指挥,与有关人员作好沟通,保持联络畅通,遇事主动请示、汇报,协调解决好各项工作事务。
        ⒉按照指定的地点、路线运送物资,行驶途中保持相应车距,步调一致,防止掉队,杜绝单独行动。
        六、应急终止
        完成物资运输任务,按照政府和交通部门的指令终止应急运输。
        七、总结奖惩
        对应急运输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查找不足,分析原因,完善预案。对参加应急运输任务的人员表现优秀的进行表彰,对推诿、逃避、阻碍、散布消极言论、不服从命令的人员给予相应惩处。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