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燃、可燃液体防静电安全规程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05月27日

第一条 为减少静电危害,保证安全生产,特制订本规程;
        第二条 制度适用全厂对易燃、可燃液体的装卸、输送、调合、采样、检尺、测温及设备清洗等,易燃、可燃液体贮罐(槽)车、汽车罐(槽)车,鹤管以及设备、管线等,防止人体带静电作业。
        本制度不适用于雷电及杂散电流的防护,固体、气体、粉尘的防静电。
        第三条 要防止易燃、可燃液体的静电危害,必须消除静电引燃的条件:
        1、有静电电荷的产生。
        2、有是以产生引燃性放电的静电电荷的积聚。
        3、有合适的火花间隙,使积聚的电荷以引燃的火花形式放电;
        4、在火花间隙中必须有可燃性液体的蒸气-空气的混合物。
        第四条 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对贮存易燃、可燃液体的分类,如下表所列。
        进入贮罐和槽车对甲、乙类易燃,可燃液体其电阻率等于或少于108欧姆.米者不受本规定约束。
        第五条 甲、乙类液体进入贮罐和槽车时,初速不得大于1米/秒,当入口管浸没200毫米后可提高流速,最高不得超出6米/秒。
        甲、乙类液体含水、含杂质以及两种以上油品混送时的初流速亦不得超过1米/秒。
        甲、乙类液体经过添加抗静电剂,专门静电消除器,报警仪同时具备的流速可按6米/秒。
        当液体输送管线上装有过滤器时,甲、乙类液体输送自过滤器至装料之间应有30秒的缓和时间,如满足不了缓和时间,可配置缓和器和采取其它防静电措施。流速的限制见下表。
        第六条 贮罐装入易燃,可燃液体时,必须做到:
        1、严禁从贮罐上部注入甲、乙类液体。
        2、罐内液体必须进行充分脱水后,方可进料。
        3、禁止对装过汽油等高挥发性产品的油罐切换注入低挥发性油品。
        4、在贮罐变更注入油品时,必须进行惰性气体置换,置换后测定空气中的油体浓度,使之符合安全规定范围。
        5、对于难以进行惰性气体置换的桶、槽等容器,必须严格控制流速和静电接地。
        第七条 油品调和的规定:
        1、严禁用压缩空气进行甲、乙类油品的调合。
        2、丙类油品的调合,其中有一个单体组分属于甲、乙类油品时,也不准用压缩空气进行调合。
        3、丙A类油品用压缩空气调合时,必须控制风压不大于0.343MPa,并注意油品调合温度应控制在低于该油品闪点20℃。
        第八条 甲、乙类液体的检尺、测温、采样规定:
        1、液体进入贮罐,给一定的静电时间,方可进行检尺测温、采样作业,但浮顶罐浮船(盘)已接触油面或装有检尺、检尺井的贮罐,不受上述静置时间的限制。
        2、不准使用两种不同材质(指导电性能不同的材质,如金属器具和尼龙绳索)的检尺、测温、采样工具进行作业。
        3、凡是用金属材质制成的测温盒和采样器,必须使用导电性材质的绳索,并与罐体进行可靠接地。
        4、对固定顶油罐或浮顶油罐在未浮起之前,进行液体测温和测样时,不得猛拉快提,上提速度不大于0.5米/秒,下落速度不大于1米/秒。
        5、铁路罐(槽)车和汽罐(槽)车的检尺和测温,必须在装完且静置2分钟后进行。
        6、工作人员在检尺、测温和采样前,必须消除人体所带静电。
        7、贮罐在收油过程中,会聚积大量静电荷,应逐步采用自动检尺,测温和采样设备。
        第九条 铁路罐(槽)车装卸规定:
        1、液体装车鹤管应逐步采用液下密闭装车设施。
        2、铁路罐(槽)车浸没装油速度应满足下式关系:
        VD≤0.8
        式中V-油品流速,米/秒
        D-输油管径,米。
        3、鹤管应插入罐(槽)车底部,距罐(槽)车底部不大于200毫米为宜。
        第十条 汽车罐(槽)车装卸规定。
        1、汽车罐(槽)车在进行装卸作业之前,必须将车体接地。
        2、装卸操作完毕,要经过表3规定的静置时间,才能进行提升鹤管,拆除接地线等作业。
        3、汽车罐车浸没装油速度应满足下式关系:
        VD≤0.5
        第十一条 小型容器盛装易燃液体规定:
        1、不宜使用绝缘材料的桶盛装易燃液体。
        2、禁止用绝缘体吊挂容器盛装易燃液体。
        3、金属制桶盛装易燃液体前,桶体、漏斗和注油管嘴必须接地。
        4、桶罐注油品,宜采用导电胶管(电阻值<10欧姆)。
        第十二条 为防止人体带静电产生电击或放电,可引起可燃性物质着火,爆炸等事故的发生,必须消除人体静电。
        第十三条使人体所带静电安全地泄漏于大地,在O区爆炸危险场所新建装置一定按规范要求设计、施工、验收。宜将地面做成导电性地面,其电阻率应在10欧姆左右为宜。
        贮罐梯子进门处,应在已接地的金属扶栏上留出1米长的裸金属面,做为手握接地体。
        第十四条 防止人体带电,着装时注意:
        1、在爆炸危险场所不准穿宜产生静电的服装和鞋靴。
        2、在爆炸危险场所不准脱衣服、鞋靴、不准梳头。
        3、除雨天在积水场所进行作业时穿着橡胶雨衣和高腰胶靴外,均不得在爆炸危险场所穿用。
        4、人工清洗油罐和洗刷槽车时,必须穿着防静电工作服和防静电雨衣,导电胶靴。
        第十五条 清洗设备、器具的几不准:
        1、不准使用汽油、苯类等易燃溶剂进行设备器具的清洗。
        2、使用液体喷洗溶器时,压力不得大于0.981MPa。
        3、不准使用压缩空气进行甲、乙类易燃、可燃液体管线的清扫。
        4、采样器的清洗,必须用所要采样的同类油品进行清洗,清洗用过的和剩余的样品不准倒回罐内。
        5、在易燃、易爆场所不准使用化纤材质制作的拖布、抹布来拖擦物体和地面。
        6、不准在一个容器内同时采用人工和机械两种方法清洗。
        第十六条 接地是防静电的最基本的措施,主要是将设备管道等金属导体与大地进行电气上的连接,使金属导体上的静电泄入大地,使与大地接近同电位,但必须做到:
        1、在“接地连接”的各导体之间,接触应牢固可靠,确保电气通路的完好性。
        2、如接地连结系统有断裂点,在从事恢复性工作前,应确保断裂点周围的环境内没有易燃、易爆物质。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