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防护器材使用管理、防毒面具校验、防护器材的维护和保管的内容与要求。
本制度适用于甲醇分厂气体防护器材的使用与管理工作。
2.一般要求
2.1事故柜的使用、管理
2.1.1事故柜应设置于醒目易取和温度、湿度适宜的地方,发生事故时迅速取用防护器材。
2.1.2车间事故柜只允许事故状态下抢救人员处理事故使用。禁止用于教学和训练。
2.1.3事故状态下动用事故柜内防护器材后要立即将防护器材放回原处并通知气体防护站。
2.1.4事故柜应作为班长交接班内容之一,交接班时两个班长要查看事故柜铅封。交接中如发现事故柜及救护器材有破损,由上班负责。
2.1.5未经气体防护人员许可,任何人不得移动事故柜的位置,防护器材发生问题由当班班长负责。
2.1.6气体防护人员每周定期巡回检查事故柜及器材,抽查个人防护器材,每月定期检验事故柜的防护器材,确保其使用安全可靠。
2.2防护器材管理及使用
2.2.1防护器材管理规定
2.2.2过滤式防毒面具由气体防护人员,根据需要配给个人专用或岗位公用。
2.2.3发给个人专用的防护用具,上班必须带至岗位,气体防护人员有权检查岗位工人对防毒面具的使用和保管情况。
2.2.4发至岗位公用的过滤式防毒面具,平时放置事故柜内保存。
2.2.5发给个人的防毒面具,在职工调离有毒岗位,应交回发放单位,如有丢失损坏,照价赔偿。
2.2.6各种防护器材严禁碰撞、烘烤、重压及接触油脂和有机溶剂。
2.2.7过滤式防毒面具在不用时,应将滤毒罐的上下盖拧紧,再用75%的酒精消毒。
2.3防护器材的使用规定
2.3.1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和有害气体的浓度的大小及使用地点,选择不同类型的防护器材,有效地进行防护。
2.3.2在氧气浓度低于18%和有毒气体浓度高于2%时,进行事故抢救,应用隔离式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
2.3.3在移动性不大或毒性浓度较小的场合,进入密闭设备如:槽车、贮罐、地沟、污水井内进行检修、清洗工作应使用长管式面具。长管式防毒面具适用于任何种类、任何浓度下的有毒气体。
2.3.4在有毒气体含量小于2%时,操作、取样可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过滤式防毒面具严禁用于窒息性气体。
3.氧气呼吸器的使用规定
3.1使用时左右肩背好,捆好腰带,打开氧气瓶开关,检查压力表,当压力高于8.0MPA时戴好面罩,作数次深呼吸检查面罩密封合格后方可进入毒区。
3.2随时观察压力表指示变化,当压力低于3.0MPA时需迅速离开毒区。
3.3戴呼吸器进入毒区工作,必须两人结伴而行,以防发生危险。
3.4如感到氧气不足或口内有酸味时,应按补给按钮。
3.5氧气呼吸器发生故障时,不准在毒区内摘下面罩或做任何修理,应立即退出毒区。
3.6在使用和保管中,不准与油类、明火接触,绝对禁止动定量孔调节螺母,清净罐阻力重量超过规定时要及时更换吸收剂。
4.长管式防毒面具的使用规定
4.1长管式防毒面具分自然通风与强制通风两种:自然通风式管长度15米以下,强制通风式15米以上。
4.2自然通风式长管式防毒面具的使用规定
4.2.1使用长管式面具前必须进行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带上面罩,用手卡住进气口作深呼吸,吸不进气为气密合格,方可使用。
4.2.2使用时应看准风向,将吸气口置于工作地点的上风处,离地面最少5厘米,并注意上风口有排料、放空等情况。
4.2.3使用时应检查单向阀门是否灵活好用,无问题方可佩戴适宜型号面罩进行工作。
4.2.4使用长管面具要有专人监护,监护人必须认真负责,坚守岗位,确保软管畅通无阻,被监护人员与监护人之间必须事先定好联系讯号。
4.2.6必须由掌握此种面具使用方法的人才能使用。
4.3强制通风式长管面具的使用规定
4.3.1使用强制通风式长管面具,必须按空气呼吸器的使用规定对面罩、导管、气瓶及附件进行检查。
4.3.2进入毒区或密闭设备内工作,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间必须事先约好联系讯号。
4.3.3当撤离毒区后,必须先摘面罩而后关闭气瓶气阀。
4.3.4只有掌握空气呼吸器使用方法的人才能使用。
5.过滤式防毒面具的使用规定
6.1MP型滤毒罐的种类、防毒范围及技术性能(见附表)
5.2先将面具左右肩挎背好,扎好腰带,打开底塞,戴好面罩试验气密,合格后即可进入毒区工作。
5.3过滤式防毒面使用范围:空气中有毒气体浓度不得超过2%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不得低于18%,窒息性气体环境中严禁使用。
5.4使用中当闻到所预防物质的气味或感到呼吸阻力加大时应迅速撤离毒区,检查并更换滤毒罐。
5.5气体防护员、车间、班组安全员要经常检查过滤式防毒面具是否合格,过滤式防毒面具经过一次使用或经过一段时间应进行重量检查,超过规定重量必须更换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