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为保障铁路运输危险化学品专用线、专用铁路运输和装卸作业安全,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2 安全评价目的和基本原则
安全评价目的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保障铁路运输危险化学品专用线(专用铁路)安全,提高其本质安全程度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评价基本原则是指具备化学品制造业和铁路运输业安全评价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科学、公正和合法地自主开展安全评价。
3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我市行政辖区内铁路运输危险化学品专用线(专用铁路)及附属设施(以下简称铁路专用线)的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和安全现状评价。
本办法规定了铁路专用线安全评价的前提条件、程序、内容和要求。
4 评价依据
4.1 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第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国家主席令第3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第6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30号)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道部令第2号)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
《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公安部令第6号)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铁路运输危险化学品有关问题协调会议纪要》(安监管司办字〔2003〕25号)
《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的通知》(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
《关于印发〈安全评价通则〉的通知》(安监管技装字〔2003〕37号)
《关于印发〈安全预评价导则〉的通知》(安监管技装字〔2003〕77号)
《关于印发〈安全验收评价导则〉的通知》(安监管技装字〔2003〕79号)
《关于印发〈安全现状评价导则〉的通知》(安监管规划字〔2004〕36号)
《劳动部关于颁发〈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的通知》(劳部发〔1995〕56号)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则》(铁运〔2008〕174号)
《铁路环境保护规定》(铁计〔1997〕46号)
4.2 主要标准、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
《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10063-2007)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2006)
《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GBJ12-87)
《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范》(GB4387-2008)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1年版)
《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
《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版)
《铁路工程建设设计暂行规定》(铁建函〔1996〕431号)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4.3 被评价单位提供的相关文件、资料
5 安全评价程序
5.1 准备阶段
1)明确评价范围,进行现场调查,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评价项目的资料,重点收集以下资料:
(1)企业概况
(2)铁路专用线概况:含选址、地质、气象、水文、周边环境、专用线基本情况、货物运输量、装卸作业、车辆运输、通讯信号、储存设施、公用工程、建(构)筑物、劳动保护、消防、环保、人员配备、安全生产管理等。
2)安全验收评价和安全现状评价须进行铁路专用线现场安全检查,提出整改意见。
5.2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主要危险、有害物质辨识
依据《危险化学品名录》、《剧毒化学品目录》对铁路专用线装卸、储存、运输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特性进行辨识。
2)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根据选址、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总平面布置、建(构)筑物、装卸作业、车辆运输、通讯信号、储存设施、公用工程、消防、环保等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分析。
3)周边环境影响分析
分析在正常作业情况和非正常作业情况下,铁路专用线与周边环境的相互影响及其程度,以及自然条件对铁路专用线的影响。
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辨识重大危险源。
5)事故状态下防范环境污染的措施
(1)事故状态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重点分析铁路专用线危险化学品事故对周边社区、公共设施、江河水体和国家铁路、公路干线的影响。
(2)防范环境污染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