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理论>>正文

激励与安全生产

  
评论: 更新日期:2009年11月30日

  三、群体、非正式群体与安全生产

  1.群体的凝聚力与安全生产

  由两人以上组成并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结合起来的集合体,称为群体。亦即具有共同目标,心理上互相依附,行为上交互作用、互相影响,情感上具有集体意识和归属感的一群人。如家庭、学校、企业、单位等。这里指的是生产群体,如班组、工段、车间、厂矿等。群体的凝聚力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和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凝聚力大的群体,成员的向心力也大,有较强的归属感,集体意识强,能密切合作,人际关系协调,愿意承担推动群体工作的责任,维护群体利益和荣誉,能发挥群体的功能。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五个方面:

  (1)成员的共同性,其中最主要的是共同的目标和利益。此外,还有年龄、文化水平、兴趣、价值观等。

  (2)群体的领导者与成员的关系,主要指领导者非权力性的影响力。此外,民主式领导可使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谐,从而增强群体的凝聚力。

  (3)群体与外部的联系,当群体受到外来压力时,其凝聚力会增强。

  (4)成员对群体的依赖性,群体能满足成员的个人需要时,其凝聚力也会增强。在群体实现其目标时,凝聚力也会增强。

  (5)群体规模大小与凝聚力成反比。群体内信息沟通时凝聚力高,反之则较低。

  群体的凝聚力与安全生产关系,取决于群体的目标和利益与企业是否协调一致以及群体的规范水平。一般来说,群体的目标和利益与企业整体的目标和利益总是相一致的,因此,凝聚力大的群体安全生产的绩效也较好,当安全生产绩效卓越受到奖励时,又会进一步提高群体的凝聚力。  心理学家沙赫特(S.Schachter)曾在严格的控制条件下,研究了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凝聚力和诱导,因变量是生产效率。四个实验组分别给予四种不同的条件,即以高、低凝聚力和积极、消极诱导进行四种不同的组合,另设一对照组,观察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结论认为:

  ①  无论凝聚力高低,积极诱导都可提高生产效率,尤以高凝聚力的群体为佳。消极诱导则明显地降低生产效率,而且以高凝聚力的群体降低更为明显。

  ②  群体的规范水平极其重要。高凝聚力的群体,若其群体规范的水平很低时,则会降低生产效率。

  沙赫特的实验给出两点启示:

  ①  如果车间、班组的安全生产目标与企业的整体目标一致时,其安全生产目标规范水平较高,当群体凝聚力越高时,安全生产活动的成效就越好,效率也越高。反之,当车间、班组的安全生产目标与企业整体目标不一致时,其安全生产目标规范水平偏低,在群体凝聚力越高时,其安全生产活动的效果亦不会良好。

  ②  企业安全生产的领导和管理人员不仅要重视企业各种群体的凝聚力,而且要重视提高企业各群体及其成员对安全生产的认识水平,积极诱导他们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的规范水平,克服消极因素,使群体的凝聚力在保证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目标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2.非正式群体与安全生产

  非正式群体一般指没有明文规定而自然形成的群体。非正式群体是以成员之间的感情和需要作为纽带自然形成的群体。例如,车间、班组中的同乡、同学形成的群体;自愿结合的临时技术革新小组等。企业中非正式群体的出现和存在,并非偶然,它是由于人们为了满足正式群体之外的某些心理上的需要而逐渐形成的。例如,社交的需要、爱好兴趣的需要、归属的需要等。

  根据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①  情感型。以深厚的情感为基础而形成。

  ②  兴趣爱好型。以兴趣爱好相同作为基础。

  ③  利益型。以某种共同的利害关系作为基础。

  根据非正式群体的效应,可概括为三种类型:

  ①  积极型。例如,企业内自愿组合的技术攻关小组,企业的文体团体,这种非正式群体可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活动,是一种积极的因素。

  ②  消极型。例如,某些对企业安全生产目标或管理方式有抵触情绪的人自然形成的无形群体,这种非正式群体对于企业的正常安全生产活动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③  破坏型。例如,具有反社会倾向的非正式群体,这种非正式群体对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具有危害作用。

  由于非正式群体是人们为满足某些心理需要而自愿结合而成的,因此各成员的认识类同,情感共鸣,行动协调,凝聚力较强。此种群体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成员的心理需要,成员对此群体有归属感,群体成员会自然涌现出“头头”。群体成员的行为受群体中自然形成的“规范”调节和制约。此种群体内的信息构通渠道畅通,传递迅速。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