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设备管理与安全管理的协调发展,提高系统保障能力
(二)设备管理层面
1、设备本身存在的问题:新区的行车设备绝大部分是2004-2005年安装投入运行的,在新区建设初期,由于设备加工的工期紧,厂家又多,一些备件统一难度较大,在运行了近5年多的时间后,按照我国起重设备安全运行的相关规定,大部分已进入大修期,也是设备故障潜在的高发期,隐蔽性、突发性设备故障会影响到设备的正常运转。如:出坯跨厂房梁导轨安装误差,造成行车车轮沿磨损加剧,更换频率高、使用周期寿命短,虽已处理多次但效果不佳,病根未从根本上消除;钢水接受垮11#、12#、13#、14#225吨行车箱梁多处出现裂纹,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设备点检、检修中存在的问题:维修人员对设备各机械结构掌握不细,点检深度不够、检修存在遗漏项。比如:对炼钢加料跨大起厂家生产的3台225t行车主钩减速机内部结构缺乏认识,对棘轮技术性能掌握不够细致,问题发现滞后,导致工作上存在被动。
3、设备创新改造中存在的问题:维修人员对设备“疑难杂症”诊断能力和创新改造能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如对出坯跨41#-43#行车大车传动轴联轴器的改造,存在测量参数失误,改造后不匹配的问题。
三、对策实施
(一)大力实施安全基础支撑战略,提高本质化安全水平
1、强化安全基础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优化完善
络。将安全计划与总结、安全检查的实施与处理、安全活动的策划和运行、安全学习教育和会议、安全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考核体系的建立和优化、特殊工种的管理、安全信息反馈与处理等各个方面优化完善,形成了系统全面的
络。
实行安全基础资料档案管理。对各项安全原始资料、记录、总结、文件等配备专用档案盒进行分档管理;规范班组工作分析、安全信息日报表、设备检查和点检记录、行车工交接班记录、危险源量化控制检查表等相关记录的填写标准和要求,每日按时召开安全工作落实会议,畅通安全信息流,使整体工作处在可控状态。
2、落实五大培训措施,提高员工安全素质
常规化安全培训教育。每月制定安全学习计划,充分利用周五安全学习/活动日,组织学习安全相关知识,每月进行一次学习考试测验,形成了长效学习机制。
课堂化安全知识教育。每季度制定集中培训教育计划,制作培训教育课件,由车间安全特别助理、书记、车间高级技师和技师担任培训师,在炼钢大学堂进行了40余课时的安全知识培训教育,促进员工对安全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形象化事故案例教育。搜集行车相关事故案例,提炼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对事故应接受的教训等,编制成规范化教材,利用安全学习和课堂培训对全员进行教育,全面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员工树立起了正确的安全态度。
基地化操作技能培训。为提高员工岗位操作技能,研究制定“行车工/钳工技能比武活动方案”,每季度通过实践操作的形式开展一次技术大比武活动,交流先进操作经验,互学互助,树立和发挥先进引导作用,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操作及维修技能。
应急技能现场演练。为提高员工的防护技能和规避风险的能力,车间每月结合岗位需求和季节特点,制定应急演练方案,组织员工进行煤气应急逃生训练、触电应急演练和防洪、防风、防震综合抢险应急演练活动,有效提高了员工自我防护和规避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