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理论>>正文

安全管理客体—上层建筑系统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4月23日

  3.主观性与客观性

  上层建筑在很大程度上是统治阶级的主观意志的表现和主观意识的反映,因此它具有主观性的特征。但是,上层建筑的这些主观表现和主观反映又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这种存在不是随意的、盲目的,而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具有自身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它又具有客观性的特征。

  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社会性、传统性、主观性和客观性。企业安全管理客体是安全生产的主力,企业安全生产的好坏对社会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发生重大事故,有可能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地区或行业的经济发展。安全生产又有传统性,现代安全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是在传统的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安全生产是人们的主观愿望,为了实现这一愿望,就要尊重客观规律,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技术的、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诸多手段去实现安全生产。   

  三、上层建筑系统的运行规律

  上层建筑系统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系统,既有其客观存在的形态和设施,又有其自身的客观运行规律。认识和掌握上层建筑的各种客观运行规律,对于搞好上层建筑各个领域的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从总体上说,上层建筑系统的运行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任何形态的社会都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个方面构成的。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一对矛盾中,首先表现为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主要的决定作用。从总体上说,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根源和基础,上层建筑必须和经济基础相适应。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即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并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而不可能凭空出现。虽然在有些特殊场合,当新的生产关系尚未形成时,就有了新的上层建筑萌芽,但在这种情况下,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是存在的。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内容  上层建筑既然是经济基础的反映,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必然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必然会产生不同性质的和不同内容的上层建筑。当然,这是就其基本性质和基本内容而言的。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变更和发展的基本方向  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动态过程。也就是说,经济基础的相对稳定会决定上层建筑的相对稳定;经济基础的变革就会引起上层建筑的相应变革;旧的经济基础被新的经济基础所代替,旧的上层建筑也会相应地被新的上层建筑所代替。当然,这种决定作用也是就变更和发展的基本方向而言的,其质变要有一个较长的量变过程。

  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但是,上层建筑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它对经济基础也有强大的反作用。

  (1)当新的生产关系尚未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时,与它相适应的新上层建筑的萌芽极力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和思想影响,反对现存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为新生产关系的发展扫清前进的道路。

  (2)当新生产关系取代旧生产关系,构成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之后,原来与它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萌芽也就必然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这种新确立起来的上层建筑会积极地同旧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残余进行斗争,极力巩固和发展自己的经济基础。

  (3)当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由新变旧,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阻碍时,它的上层建筑会千方百计地压制新的经济基础的成长,竭力延长旧的经济基础的寿命。

  总之,企业的安全生产是一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反映,安全生产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也反映出一个国家统治阶级的意志。在一个企业里,企业经济实力强大,安全生产投入充足,那么安全生产就有了一定的甚至深厚的经济基础,安全生产就一定能见到成效,企业安稳而无危险,就会形成稳定的环境,职工群众安居乐业,整个社会就会稳定发展。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企业的安全生产是一个国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反映。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