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理论>>正文

应激与安全生产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5月05日

 一、应激的概念

  在生产过程中,操作活动的要求随实际情境不断发生着变化,人适应这种变化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当人们面临超出适应能力范围的工作负荷时,就会产生应激反应现象。应激是人机系统中十分常见的现象,它与某些事故、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应激效应的控制十分重要。

  较为普通的观点认为,应激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每当系统偏离最佳状况而操作者又无法或不能轻易地校正这种偏离时,操作者呈现的状态就为应激。应激现象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1.应激是在系统偏离最佳状况时出现的。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操作者以一种最佳的方式工作,这时环境条件对操作者有中等程度的要求。如果上述这种要求变得太高或过低,操作者的效绩都将下降,从而偏离最佳状况。因此必须注意,负荷过高和负荷过低都是一种应激源,都引起应激效应。

  2.应激是环境要求与操作者能力之间不平衡引起的。应激不仅随环境状况发生变化,而且取决于个体能力、训练和身体状况等因素。同量的负荷可能引起某些人产生应激。而对另外一些人完全不会发生影响。

  3.应激的产生有动机因素的作用。一般认为,当系统偏离最佳状态时,操作者往往通过适当的行动来校正这种偏差,偏离越大,校正的动机越大。校正结果的反馈对操作者行为动机有影响,即随着偏离缩小,动机降低。如果操作者的一系列行动不能减小偏离,因而不能降低校正动机时,便会发生应激。

  与动机相联系的另一个问题是操作者的意图,只有操作者认识到偏离最佳状态状况可能造成重大事故以及力图避免这种状况时,应激才会出现。

  二、应激源

  能引起应激现象的因素很多,可把它们分成四个方面,作业时的环境因素、工作因素、组织因素和个性因素。

  1.环境因素

  如工作调动、晋升、降级、解雇、待业、缺乏晋升机会、与社会隔绝、失去社会的支持和社会联系,孤立无援,原来的心理活动模式(反应方式)与当前社会环境不相适应,生活空虚无目的等等,都会使人产生应激状态,并伴随产生焦虑、愤怒、敌对、怀疑、抑制、忿恨、绝望和其他负性情绪,这种情绪又加剧了职业性应激反应。这些问题不仅仅限于工厂,在现代办公建筑中也会发生这种应激反应。

  2.工作因素

  1)工作环境。恶劣的工作环境,如噪声、振动、高温、照明不足、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粉尘污染、工作空间过狭等常成为应激的来源。工作环境中的人际关系不协调也是一种重要的应激源,包括主管人员与下属人员之间、工作群体成员之间。在困难的情况下缺乏足够的组织支持也会导致应激,管理人员过多地采用行为监督,尤其是不公开的监督来控制工人的行为时,工人易出现应激反应。缺乏信息沟通、参与管理与决策的机会少,或过多使用惩罚手段或进行不公平的分配等,也是企业常见的应激源。此外,由于职业或工作的需要(如天文气象、水文、自动化生产中的某些单独操作岗位),工作环境中的隔离或封闭也会导致应激的产生。

  2)工作任务。工作负荷量过大,可使人的生理、心理负担增大。例如,在危险地段行车或运载危险物品的驾驶工作,长期从事需要高度注意力的工作(如仪表监视),长期担负重体力劳动强度的工作,会由于工作负荷量过大而感受应激。超负荷的脑力劳动已为许多职业(包括工程师、秘书等)的重要应激源。当然,工作负荷过小,从事简单、重复而勿需发挥主动性的工作、在无法实现自己的才能时,缺乏自我实现的机会也会形成心理压力。劳动速度是一个重要的劳动负荷因素,特别是在工厂由于对完成任务所采取的方法、速度缺乏自我主动选择或控制时,可以导致应激状态。例如,在现代工业流水线上作业,不仅总在按照极简单的工序进行重复操作,而且必须服从前后工序的速度要求,工作速度极快,工人会遭受双重的压力。据报道,大多数计算机终端操作人员认为他们的工作速度太快,而且他们又不能控制这一速度。值得提及的是,由于近代工业组织管理的复杂性和工作负荷太大,越来越成为管理人员心理应激的原因,尤其在高层次管理人员中易于出现,在中层管理人员中,既要受到企业领导者的要求制约,又要接受下属及职工的要求,这是一种困难较大的情况,这种处境的管理人员易于导致应激反应。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