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紧张心理的调节
在前已经讲到应激的效应就是紧张。紧张状态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不仅存在于工作、劳动过程中,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它不仅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和安全。
人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中,总是主动的调节自己的生理心理状态,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当环境加于人的刺激超出了人对其做出相应反应的能力时,即环境的要求与机体的应付能力不平衡时,引起的一种生理心理状态,便称为紧张。例如,突然发生的爆炸、火灾、塌方等紧急危险,均会使人处于紧张状态。
职业性紧张(occupational stress)是指人们在工作岗位上受到各种职业性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紧张状态。它不仅与职业、个人、家庭有关,而且更取决于所处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其导致的后果不仅涉及人的行为和心身健康,而且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做好紧张心理调节是至关重要的。
(一)缓解和消除职业性紧张对职工不利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由于紧张是环境因素与机体的应付能力失调所致,因此,消除工作环境中的应激源是极其重要的有力措施。如在企业生产中,改善劳动条件(如噪声控制、防暑降温、改善照明条件等)可缓解生产环境中应激源对人的心理影响。改善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性和协调性也极其重要。例如,尽力满足职工的合理需要,人员与职务的合理设计,职工参与管理,正确地应用激励机制,为职工创造一个有利于发挥自身潜力的企业心理环境。这些均有利于缓冲紧张的作用。
2.提高职工应付紧张的素质。通过培训和教育,可缓解由于工作所致的紧张。因此,加强安全生产知识的教育及特殊技能的培训,可使职工适应安全生产的要求从而缓解紧张。企业定期开展不同类型的竞赛活动,开展有益的文娱活动和体育活动,能陶冶职工的情感,培养积极的情绪,也是缓解紧张的有效途径。要引导职工善于“自我松驰”、“自我调节”,促进积极的心理活动的形成,对增强控制紧张不利影响的能力也是有所裨益的。
3.开展职业心理咨询。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① 对企业预防紧张性心理不利影响的整体计划,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② 对职工进行心理教育。特别是各种应付紧张的办法。
③ 帮助处于紧张状态的职工度过“危机期”。
④ 对具有心理障碍的职工进行心理治疗。
(二)紧张心理的自我控制
当然,要避免过度的紧张,从根本上讲,最好是减少应激源,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完全消除应激是不可能的,比较主动的办法是从个体自身做起。关于如何控制紧张 心理,减轻心理压力,心理学家们提出了许多办法和建议:
1.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并做到客观评价,不做超过自己能力过大的职务和工作。简单地说就是要量力而行。
2.提高操作技能,注意积累经验,增强适应能力。
3.培养自己的稳定情绪、坚定意志和自制力。
4.进行预演性训练。即在从事每件事之前,预先设想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事前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这样在实际进行过程中,就会减少对所发生的事件的陌生感,从而就可以做到从容应付,镇定自若。
5.学会时间运筹,做时间的主人。大量的紧张状态是由时间因素引起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应该很好地计划时间,安排好时间表,并严格执行。在安排工作计划时,时间上要留有一定的冗余度。切忌临时抱佛脚,仓促上阵。
6.平时学习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如自我说服(自勉)、自我命令、自我激励(如默念“我一定能成功”)、自我分析(分析造成紧张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消除它)、自我放松(即通过生物反馈技术,使个体学会控制自主神经系统的水平,如血压、心率等),通过这些方法的训练,可以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减缓或消除心理的过度紧张。
7.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