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理论>>正文

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一般规律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5月05日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不符合交通安全规范,有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人的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分为有意的和无意的两类。

  人的行为是人的有机体对于刺激的反应,是人通过一连串动作实现其预定目的的过程。

  1. 人的行为的一般过程

  外界事物的变化(刺激)作用于人的有机体,人体做出行为反应,达到改变外界事物的目的。

  人从接受外界刺激到做出行为反应,实际上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外界事物(刺激物)作用于人的感官(眼、耳、鼻、舌、身),引起神经冲动,沿着传人神经到达中枢神经(主要是大脑)。中枢神经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后发出指令,通过传出神经,指挥运动器官(手、脚、声带等)做出行为反应。

  在上述心理过程中,有时是依*人的本能无意识地自动进行的。然而,大多数人的心理过程是在主观意识调节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的。当中枢神经接受感官传来的信息时就会产生感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并在此基础上进而形成知觉(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再应用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回忆),对感知到的事物信息进行认知(确认)、思维(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从而做到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的、规律性的认识。在认识客观事物的同时对之产生情绪,发生情感,采取一定的态度,并进一步做出如何采取行动以改变现实的决定。

  2. 人的心理过程及其对安全的影响

  人的意识水平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和对人的安全的影响如下:

  阶段一——人处于没有意识的状态,如睡眠中。

  阶段二——人处于意识不清醒或朦胧状态,如酒肌、瞌睡、极度疲劳,从事单调工作时出现的无精打采等。这是一种不安全的意识状态。

  阶段三——大脑活动松驰的意识状态,如休息、进餐、从事很熟悉顺手的工作。人在这一意识状态下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消极,只能从事比较一般的工作。

  阶段四—— 大脑活动积极敏捷的意识状态,此时头脑清醒,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且范围宽广,反应迅速,决定果断,是较为可*的意识状态。

  阶段五——过度紧张,恐慌,如在出现意外危险情况时的意识状态。此时尽管大脑的活动高度兴奋,但注意力、判断力只集中于眼前,思维能力下降,很容易出现误操作,是一种不安全的意识状态。

  人的行为是人的有机体对外界事物刺激做出行为反应的过程,人的行为反应有时是无意识的,多数情况下是有意识的。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行为反应都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与这一心理过程的状况密切相关的。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