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理论>>正文

生产现场不安全行为起因分析与控制

作者:宋燕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5月08日

  五、“临场动作错误”

  生产作业过程中直接由于操作错误引起的事故也是多见的,它的起因往往归咎于操作者的临场动作错误或疏忽大意,比如:在有许多开关或阀门排列的情况下,操作者选错了需要操纵的开关或阀门。这类操作错误的起因从表面看来具有不确定性,但如果深入探究一下就能发现:是由于人机工程设计有缺陷,造成了开关或阀门没有明显的区分标志,不易分辨或者没有锁闭功能。因此,大部分操作错误都能从管理上或设计上采取措施予以消除或降低。

  六、疲劳状态下的失误

  操作人员在疲劳时生理及心理反应都处于不稳定状态。这时,感知器官对外界刺激不敏感,有时甚至会产生错觉。肢体动作发生紊乱,缺乏准确性。因此操作人员在疲劳时会增加发生事故的概率。为了减轻操作人员的疲劳程度,应尽量缓解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精神压力和减少体力上的劳动量。在技术措施上,尽量采用机械作业代替手工作业。在管理措施上,应合理编制作业计划,实施均衡生产并严格执行法定的工作时间制度。

  七、异常状态下的失误

  操作人员在受到外界异常刺激时,由于内分泌出的激素成份和含量与正常时相比有显著不同,能表现出紧张、喜悦、愤怒、兴奋、忧愁、悲哀等生理性的情绪表象。同时说明此时人的心理已经处于失常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在不良刺激影响下(如紧张、愤怒时),人的获得信息及信息处理的能力下降,判断的准确性降低,自身理性的约束力也随之降低,因而出现行动上的失误。这种失误在安全心理学理论上虽然属于不可控的失误,但是随着对操作者培训力度的加大,操作者熟练程度的提高和经验的积累,异常的不良情绪造成的失误率能够大大降低。

  综上所述,尽管生产作业现场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具有心理或生理上的个性因素而较难控制,但并不是不可控制。通过分析出不安全行为的起因后,对其采取相应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措施,消除或降低引发不安全行为的基本因素才能使不安全行为得到控制。从而达到控制事故发生的目的。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