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动机-报偿-满足模型
劳勒和波特在期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完善的激励模型。他们认为,努力取决于报偿的价值、报偿的概率和个人认为需要的能力。好的经验会影响个人价值体系和在今后付出类似努力的倾向性。
第四节群集行为与群集事故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工业生产过程中,往往聚集成群,形成群集。在面临危险需要紧急疏散时,群集中的人们可能相互拥挤而跌倒、相互践踏,发生伤害事故。
一、 群集的一般行为特征
1、 步行参数
研究群集行为一般从研究步行开始。
群集的步速取决于人群的密度。群集密度小于1.5人/m2时,群集的步速等于走得慢的人的步速,即1m/s;群集密度大于1.5人/m2时,群集步速将更低。一般取1.5人/(m·s)为通过公共建筑物门口的群集流动系数;取1.3人/(m·s)为通过楼梯的群集流动系数。
2、 步行时的行为特征
(1)靠右侧通行
(2)左转弯
(3)抄近路
(4)按原路返回
根据上述行为特征,在设计紧急疏散路线时必须考虑符合人的习惯。
二、 群集行为与伤害事故
1、 成拱现象
群集自宽敞的空间涌向较窄的出入口时,除了出入口正面的人流外,许多人往往从两侧挤入,从而阻碍正面的流动,导致谁也不能通过。当拱突然崩溃时,人群突然移动,很容易失去平衡而被挤倒。
2、 异向群集流
十字路口、交叉路口处不同方向来的群集相互冲突、相互堵塞,部分群集停止前进,以及前进的群集受到折返回来的群集,也会造成阻塞、拥挤和混乱。也有相对前进的两股群集狭路相逢的情况(对抗群集流)。异向群集流之间相互冲突很容易造成踩踏伤害事故。
3、 异质群集流
当群集中的每个人都以相同的步速向相同的方向前进时,群集的流动是稳定的流动。通常情况是,群集中有走得快的人,也有走得慢的人。每个人都按自己认为是最短的路线前进,就免不了相互干扰、阻碍或碰撞。造成一连串的跌倒和踩踏。
4、 群集中的恐慌
第五节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途径
一、 建立与维持对安全工作的兴趣
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劳动者的个性心理建立和维持其对安全生产的兴趣。
1、 自卫感
2、 人道感
3、 荣誉感
4、 责任感
5、 自尊心
6、 从众性
7、 竞争性
8、 希望出头露面
9、 逻辑思考力,即理解的特殊能力
10、 希望得到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二、 作业标准化和执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根据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原因的调查,下列3种原因占有相当比例:①不知道正确的操作方法;②已知正确的操作方法,但为了快点干完而省略了一些必要的步骤;③按自己的习惯操作。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认真推行作业标准化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作业标准与安全操作规程不同,安全操作规程只规定了作业人员应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而作业标准化则具体规定了应该怎样做和怎样做的更好。
三、
与训练
详见第七章第四节
安全技能训练应按照标准化作业要求来进行。
技能是人为了完成具有一定意义的任务,经过训练而获得的完善化、自动化的行为方式。技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具有了高度的自动化和精密的准确性,便称为技巧。
技能的形成可分为3个阶段:掌握局部动作的阶段;初步掌握完整动作的阶段;动作的协调和完善阶段。
训练计划注意事项:
① 要循序渐进,可分解动作。
② 在开始阶段可以要求慢一些,而对操作的准确性要严格要求,使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随着练习的进展,要适当增加速度,逐步提高效率。
③ 要正确安排练习时间。开始阶段,每次时间不宜太长,间隔可以短一些。随着技能的掌握,可以延长间隔,每次练习的时间可以延长一些。
④ 练习方式要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