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力的投入不足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对下级专业队伍选择上的侧重点不同,在下级专业分包队伍的选择上,全分包单位首先考虑的的不是专业程度、人员配置、业绩而是报价,只要报价足够低,其他的都是次要的,这就造就了分包队伍的专业素质低下,为后续的施工留下了安全隐患;二是在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上,在材料的选择上分包单位考虑的是价格而不是品质,有时候为了节约资金甚至购买劣质材料,在材料使用上能省则省,甚至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所有这些直接造成了物的不安全状态。
2、缺乏安全管理体制,安全管理是一门系统的工程,需要专门的部门和专业的人员来进行管理,而全分包单位往往连单独的安全管理机构都没有设置,即使有也要么是人员配置不足,要么是身兼数职,根本不可能科学而实际的制定符合自己单位的各种安全管理规定和制度,列出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加之对施工现场缺乏了解,导致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或失控。
改善不足的对策:
强化总包单位的职能和权力总包单位要从分包单位的选择上和经济上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控制力度,另外,还要利用社会现有的各种资源加强对分包单位的控制力度。在分包单位的选择上,总包单位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模式即收集和建立各种分包单位的档案,其中包括该企业的资质、安全许可证、专业化程度、人员配置、机械设备配置、企业业绩和过去几年的安全生产状况等,对安全不达标、不遵守合同等有劣迹的分包单位要首先排除在外,而不是单单看分包单位的报价和领导的个人喜好。
在经济上加强控制是指在签定分包合同时,从总造价中提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安全备用金,一旦分包单位不能按要求履行安全责任时,总包单位可以直接动用这笔资金进行安全投入,保证安全生产,而不需要得到分包单位的同意,工程完工后根据实际情况将多余的备用金返还给分包单位。利用社会资源指的是利用安全监督部门、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媒介等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视察和暴光等促进分包单位自觉的重视安全管理。
提高分包队伍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在分包施工中,安全生产的真正主体是分包单位,要想真正控制和减少事故发生,必须从根本上改善分包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规范分包单位安全生产行为,明确和落实分包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
首先,分包单位要将自己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度层层落实,并在和总包单位沟通后制定适合本项目施工的相关教育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检查制度、奖罚制度等各项安全制度,明确各层安全管理考核目标,严格要求员工不能只凭主观感觉估计是否有危险,一切行为必须照章办事,养成尊章守纪的良好的劳动习惯。
其次,组织员工开展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安全文化、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和安全技能等系统安全培训,增强全员的安全意识和素质,特别是是要提高农民工的安全意识,把建筑安全政策法规与安全行为准则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规范,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率。
同时还要加大对安全技术研究的投入,提高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等复杂问题的危险预测和预防能力。建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处理预案,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减少人员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