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管理>> 行业安全>> 建筑安全>>正文

如何加强安全监管工作的问题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03月08日

        (三)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通过责任制的形式建立起来的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领导以及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对安全生产工作层层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我国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是由政府、职能部门、中介服务机构和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构成的体系,其具体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如下:
        1.落实政府安全责任制。
        各级政府要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总体战略部局,与经济和社会稳定工作同时安排、同时部署、同时总结、同时考核,制定安全生产政策规定和安全准入条件,建立事故控制指标体系和监督考核机制,加大安全投入,组织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应急救援工作。要把安全生产工作情况作为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各级领导“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区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其它负责人对分管业务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领导责任,形成领导班子齐抓共管的合力。坚持和完善安全生产会议制度,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安全生产工作,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和事故隐患。
        2.落实部门安全责任制。
        政府有关部门具体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监管职能。各具有行业管理职能的部门要设立或明确负责安全生产管理的机构,配备与安全生产工作相适应的人员,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能。各部门行政一把手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承担起本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确保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措施制度和投入政策落到实处。要掌握本部门、本系统、本行业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重点企业的安全状况,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快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开展不同层次的安全知识培训。
        3.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责任制。
        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法人代表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要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全面负责,依法落实安全生产保障措施。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制订完善以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操作规程为主要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层层落实到车间、班组、岗位和每一位员工。要加强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的排查、报告、监控和整治,及时消除事故隐患。要制订事故抢险预案,并定期组织模拟演习,提高企业和职工抢险自救能力。要积极采用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要重视、尊重和保障职工群众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职工群众对安全生产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4.严格责任追究制。
        责任制是事故责任追究的法律依据和基础,责任追究制是落实责任制的措施和手段,落实责任是目的,二者相辅相成。严格实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是大量的实践经验所证实必须建立的一项制度,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各项事务中,对发生事故的,必须强调责任的追究,没有责任的追究,责任制度的建立便流于形式,安全事故的防范更松驰无力,监管执法的权威便无法树立。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政府承担起安全生产监管主体的职责,确保企业承担起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职责,确保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承担起安全生产监管的职责,要认真查处安全事故,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一是强化行政问责。各级政府、各部门的行政一把手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必须对本区域、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履行好各项职责。二是推动司法介入。在对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的处理中,司法手段是最严厉的惩戒工具。近几年来,各级检察机关不断加大了对安全事故职务犯罪案件的查办力度。最高人民检察院先后下发了《关于积极参与对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的调查预防工作、严肃查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犯罪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大查办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背后的渎职犯罪案件力度的通知》,并会同公安部、国家安监总局等十个国家部、委、局联合制定了加强配合案件移送制度。三是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对于违法行为和事故责任要严格执法,按照《安全生产法》、《行政处罚法》等规定,不徇情,不包庇。四是规范中介组织行为。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机构接受委托进行有关的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机构要对自己作出的安全评价报告和检测、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科技兴安,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
        安全是企业管理、科技进步的综合反映,需要科技的支撑。“科技兴安”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最基本出路。企业要采用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推行现代的安全技术,选用高标准的安全装备,追求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化。国家要积极支持安全生产科学理论研究,发展安全科学技术,组织重大安全技术攻关,研究制定行业安全技术标准。
        1.加大安全科技投入,努力推行安全生产科技进步。
        要组织对安全生产领域重大的工程技术、管理问题开展科研和攻关,并列入国家科技重大项目攻关计划。建立国家和省级安全专家组和专家库,充分发挥其在重特大事故调查、隐患评估和整改、重大危险源监控等方面的作用;在严肃追究事故责任的同时,重在分析事故原因和落实防范措施。
        2.积极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和科学成果。
        跟踪国际安全生产领域科技发展动向,引进、推广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促进安全生产领域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培育和发展安全生产产业,使职业安全健康仪器、设备、防护用品等产品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同时加快高技术和新技术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应用。如新材料、高敏度检测技术、远程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基因技术、生物工程等技术在安全检测、监控、防护等方面的应用。还要发展和完善安全科技的学科体系,提升安全科技的学术地位,吸引更多的科学家进入安全科技领域。
        3.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科学保障水平。
        重视企业安全生产的科技应用研究和成果推广,促进安全科学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政府要重视安全科学技术产业政策,建立安全科学技术产业体系。
        4.促进保险业与安全科学技术研究相结合,与事故预防相结合。
        形成安全科学技术支撑下的安全产业,并提供相关的政策条件。其中包括安全业务及包括工伤保险在内的各种保险间的相互支撑条件。
        5.形成安全科技发展的良好的机制和政策环境。
        着力强调安全事务的社会公益性质,争取对发展安全生产事业及安全科学技术的优惠政策。建立安全科技科研成果推广中心。 建立用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来促进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出台,大力推进科研体制改革,促进新型科技队伍的建设,吸纳、兼容国内乃至国际最优秀、最先进的技术力量参与我国的安全科学技术发展,造就高水平的技术保障体系。
        (五)强化安全监管执法能力
        安全监管执法主体的执法能力主要涉及机构配套、队伍建设、执法手段等方面。
        1.健全安全监管执法机构
        2005年,国家安监总局和国家煤监局机构、职责调整后,全国各级安全监管部门以落实“三定”方案为契机,大力推动各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的建设,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建立了安全监管机构。但是,我国基层各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尚不健全,而恰恰是基层安全监管任务最为繁重。到2005年年6月,全国市、县两级机构设立的比例为93%和82%。已建立的机构,其管理形式、独立程度和内部机构设置也有很大差别。有行政机构,也有事业单位;有直属机构,也有二级机构。而且,全国还有近三分之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大部分市、县两级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还比同级政府的部门或单位低半格,很多还是政府部门管理的二级机构。以浙江省为例,到2005年5月,全省有64个县(市、区)设立了独立的安全监管机构,只占应建总数的63.4%,其中,作为政府组成部门的有43个,列入政府直属机构的21个,但机构人员全部到位的仅有19个,仍有37个县(市、区)安全监管机构尚未组建。为此,中央应统一部署,加大力度,根据中央的调整和方案规范地方安全监管机构建设,确保安全生产监管力量的到位。县级以上政府要依法建立健全能够独立履行《安全生产法》执法主体责任的安全监管机构,尚未组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的地区,应限期组建。
        同时,安全监管执法机构的配套设备和经费使用也应得到加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现有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日常工作经费总体不足。相当部分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没有足够的办公场所,没有交通工具,没有录像、照相设备,传真通讯设备等,个别地方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的有关人员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只能骑摩托车或乘出租车赶到事故现场等,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的效能受到很大影响。以河北省为例,到2005年3月,全省县级安监机构人员平均不到6.5人,然而,他们仅直接监管的高危行业企业就2万家;全省172个县(市、区)的安监机构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缺少安全监察专项经费,存在车辆、通讯工具匮乏等问题。为此,应制定相关政策解决各级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的专项监察设备和经费等问题,也可考虑安监部门与人员统一标识、统一着装等补充立法。
        2.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队伍建设
        当前我国多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执法人员不足,超负荷运转。我国安全生产监察人员与每万名职工的比例小于0.83,而英国为4.5,德国为3.5,美国为2.1。而且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配置自上而下呈倒三角形、逐级衰减的状况,地(市)、县(市、区)两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力量十分薄弱。在质量上,英、美、日等国家对监察员的专业背景、培训经历和实际能力都有严格的考核、选拔、监督制度,并具备现代化的监察和管理手段。我国现有的安全监管人员中,多数来自其它部门或单位抽调的非本专业人员,法律、建筑、化工、交通、矿山、机械及综合方面等急需的人才又不太愿意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来工作,所配的人员有相当部分并不适应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需要,相当部分人员对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对监管行业和领域的基情况及相关规定和相关知识,对进行综合监督管理工作应把握的角度、内容及方式,对组织事故调查处理的相关规定、程序及应有的技巧等还不够了解和熟悉,普遍存在专业素质较差、法律素质较低、知识结构不合理、年龄偏大等问题,直接影响安全生产监管水平和执法能力。
        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队伍建设。在市、县一级要设立监察大队,相应扩大监管执法力量,监管执法人员要实施严格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法律素养,从严执法,公正执法,建立行政执法绩效评估和考核制度;要重视和加强队伍廉政建设,自觉抵御腐朽思想和不良风气的侵蚀,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执法队伍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更好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职责;要借鉴成熟市场国家的经验,建立全国统一的安全生产监督监察员队伍:安全生产监督监察员统一由国家任命,代表国家履行监督监察职责,并纳入国家公务员及其行政级别序列进行管理。可在各级政府相关机构、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部门和社会上公开招考,录取后参加监督监察员和公务员初任资格的培训,获得资格证书后上岗。同时要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监察员的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等一整套规章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
        3.改进安全监管执法方式
        一是在常规安全生产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的基础上,尽可能开展重点行业的专项检查,提高安全检查的针对性。实践经验表明,在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和水上交通、人员密集场所、建筑、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航空客运等方面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整治,对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安全生产形势好转起到了重要作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应作为贯穿于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全过程的一项重要任务,依法整治、标本兼治,突出重点,在集中整治的基础上实现规范化管理。在检查过程中,一是要以促进企业自查自改为基础;二是检查人员应是行业专家,也可以组织中介机构参与;三是必须落实限期整改,避免安全大检查走过场。
        二是强化联合执法。联合执法符合国情和行政、司法等资源配置现状,是提高监管执法效力、打击非法违法行为、加强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安全生产涉及面广,工作复杂,需要各部门,各方面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及其它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切实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发展改革、财政、工商管理、公检法、纪检监察等部门,要各司其职,积极参与和支持安全生产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和相关专项监管部门的联合执法,这既符合《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也可以减轻企业责任主体的负担。另一方面,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密切与公安、检察、法院、监察、国土资源、工商管理等部门的联系,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和公检法、纪检监察机关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互相支持,形成合力,提高安全执法的威慑力和实效性。比如,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淘汰安全隐患较多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对重大安全事故的抢救组织工作及事故的调查处理等安全生产监管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仅靠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或其它有关部门自身还难以解决,需要由有关政府出面,统筹协调,依法解决。2004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已向全国各级法院发出通知,要求加大对涉及重大公共安全事故等案件的审判力度。2004年1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表示,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参与和同步介入重特大安全事故的调查。在2005年6月开始的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中,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五部委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严厉打击煤矿违法生产活动的通知》,探索建立了联合执法工作制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强化联合执法,有利于增强安监部门的权威性和执法力度,保障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的有效贯彻落实。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系统科学,安全管理的对象是生产中的一切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与控制,因此是一种动态的管理。安全管理的水平高低与成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关系到国家和集体财产以及职工生命的安全。因此,我们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只有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加强管理,不断创新,才能最终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宏伟目标。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