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管理>> 行业安全>> 防火防爆>>正文

防爆技术基本理论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5月10日


  
  三、燃烧和化学性爆炸的关系

  分析和比较燃烧与可燃物质化学性爆炸的条件可以看出,两者都需具备可燃物、氧化剂和火源这三种基本因素。因而,燃烧和化学性爆炸就其本质来说是相同的,都是可燃物质的氧化反应,而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氧化反应速度的不同,例如,1kg整块煤完全燃烧时需要10分钟,而1kg煤气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时,只需0.2秒,两者的燃烧热值都是2631kJ左右(1kg物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即为该物质的燃烧热值。物质的燃烧热值见表1—2)。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燃烧和爆炸的区别不在于物质所含燃烧热的大小,而在于物质燃烧的速度。燃烧速度(即氧化速度)越快,燃烧热的释放越快,所产生的破坏力也越大。根据功率与作功时间成反比的关系,可以计算出一块含热量2931kJ的煤块燃烧时发出的功率为47807W,合同样热量的煤气燃烧时发出的功率为1471×105w.功率大,则作功的本领大,破坏力也就大。
  由于燃烧和化学性爆炸的主要区别在于物质的燃烧速度,所以火灾和爆炸的发展过程有显著的不同。火灾有初起阶段、发展阶段和衰弱熄灭阶段等过程,造成的损失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加重,因此,—旦发生火灾,如能尽快地进行扑救,即可减少损失.化学性爆炸实质上是瞬间的燃挠,通常是1秒之内;爆炸过程已经完成。由于爆炸威力所造成的人员伤亡、设备毁坏和厂房倒塌等巨大损失均发生于倾刻之间,猝不及防,因此爆炸一旦发生,损失已无从减免。
  燃烧和化学性爆炸还存在有这样的关系,即两者可随条件而转化。同一物质在一种条件下可以燃烧,在另一种条件下可以爆炸。例如煤块只能缓慢的燃烧,如果将它磨成煤粉,再与空气混合后就可能爆炸,这也说明了燃烧和化学性爆炸在实质上是相同的。
  由于燃烧和化学性爆炸可以随条件而转化,所以生产过程发生的这类事故,有些是先爆炸后着火,例如油罐、电石库或乙炔发生器爆炸之后,接着往往是一场大火;而在某些情况下会是先火灾而后爆炸,例如抽空的油槽在着火时,可燃蒸气不断消耗,而又不能及时补充较多的可燃蒸气,因而浓度不断下降,当蒸气浓度下降进入爆炸极限范围时,则发生爆炸。又如危险品库的着火也会发生这种现象。
  
  四、燃烧和化学性爆炸的感应期
  可燃物质的温度在达到自燃点或着火点之后,并不立即发生自燃或着火,其间有段延滞的时间,称为感应期(或诱导期)。
  如前所述,可燃物质的自行着火,并不能在图1—3的曲线所示自然点T0时发生。而是在较高的温度T0’才出现。图中的T0’至Tc’的间隔,即是物质发生自燃之前的延滞时间,以T感表示。感应期的这种现象可以在测定可燃物质的自燃点时观察到,将测定的容器加热到某一物质的自燃点,但该物质导入后并不立即自行着火,而要经过若于时间后才出现火焰。
  可燃物质与火源直接接触而着火时,也存在感应期。但由于火焰的高温,使感应期大大地缩短了,所以一般人不易察觉到着火以前的时间延滞。可燃混合物的爆炸实质是瞬间的燃烧,因此,任何这类爆炸的发生也都有时间上的延滞。
  可燃物质的燃烧和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之所以存在感应期,是因为要使化学反应的活性中心发展到一定的数目需要一定的时间,也就是说,这类燃烧和爆炸都需要经过连续发展过程所必须的一定时间才能发生。
  感应期在安全问题上有着实际意义。例如煤矿中虽然有甲烷存在,但仍可用无烟火药进行爆破,这就是利用甲烷的感应期。因为甲烷的感应期为8—9秒,而无烟火药的发火时间仅为2—3秒,故可保证安全。又如应根据可燃气体或蒸气的感应期来选择防爆型电气设备等。
  
  五、防爆技术基本理论

  防止产生化学性爆炸的三个基本条件的同时存在,是预防可燃物质化学性爆炸的基本理论.也可以说,防止可燃物质化学性爆炸全部技术措施的实质,就是制止化学性爆炸三个基本条件的同时存在。我们知道,现代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可燃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而且生产过程情况复杂,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条件采取各种相应的防护措施.但从总体来说,预防爆炸的技术措施,都是在防爆技术基本理论指导下采取的。例如为了消除可燃物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采取的惰化措施,即利用惰性介质氮气、二氧化碳和水等,排除容器设备或管道内的可燃物,使其浓度保持大大小于爆炸下限。防止泄漏也是防爆的重要措施,除了预防可燃物质从旋转轴滑动面、接缝、腐蚀孔和小裂纹等处的跑、冒、滴、漏之外,特别需要注意预防从阀门、盖子或管子脱节等处的大量泄漏.又如为预防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可采取措施严格控制系统的氧含量,使其降至某一临界值(氧限值或极限含氧量)以下。为了保证上述防爆条件采取的监测措施和报警装置,以及消除着火源的各种措施等等都是在防爆技术基本理论指导下采取的措施。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