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管理>> 行业安全>> 石油化工>>正文

溶解乙炔安全生产的体会

作者:柳鑫华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6月20日

 前言(1) 
 
    溶解乙炔生产是一种危险性大、事故发生率高的化工生产。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诸多危险因素,然而,冀东化工集团乙炔站在全体员工的努力下,克服了许多困难,于2002年实现了安全生产16年无重大、特大事故。下面将该站好的做法简单介绍一下,以资交流。

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2) 
 
    电石、漂液、丙酮是乙炔生产的三大原材料,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

    电石是最主要的原材料,据有关资料介绍,电石在发生中产生过多的PH3、H2S,其浓度达到乙炔气的0.15%时就可能引起自燃甚至爆炸,因此应对电石样品严格化验,保证发气量≥250L/kg,H2S、PH3≤0.08%方可验收入厂投入生产;另外,电石中硅铁杂质的含量也有明确规定。电石经破碎后,要求粒度在50-80mm才可以加料发生反应。

    次氯酸钠漂液的浓度控制至关重要。首先应将次氯酸钠浓溶液(有效氯≥45g/L)稀释至有效氯含量为0.08%-0.1%的稀溶液方可使用。次氯酸钠是一种不稳定盐,也是一种强氧化剂,如果其含量过高,有效氯>0.1%时,氧化能力很强,反应过于激烈,且其中的游离氯与乙炔反应即可发生爆炸。反之,若次氯酸钠浓度太低,则清净效果不佳。

    丙酮作为乙炔的溶剂也是一种主要的原材料,对其质量应严格按照GB6026-76标准执行,抽样对其密度、酸度、色度等项目逐一检验,达标放行。因为丙酮的水含量过高、酸度过高、残渣量过高都会使乙炔在丙酮中的溶解度降低,这样使大量乙炔在乙炔瓶中游离,导致压力过高,易造成爆炸事故。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3) 
 
    (一) 发生工序

    在此工序,首先将电石破碎时其粒度在50-80mm之间,如果电石粒度过小,反应速度过快易引起爆炸。破碎后我们采取间隙加料法,电石反应完毕后,要求坚持下料5分钟,以减少料斗内电石的残留量。停车时,用氮气置换,要求置换时间≥2分钟,否则,时间太短,置换不彻底,贮料斗内滞留乙炔,加料时电石摩擦生热或遇明火,很容易引起爆炸。

    (二) 净化工序

    这道工序主要任务是除去PH3、H2S杂质和为之产生的H+,这两种杂质含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因为:①PH3在100℃时可以自燃,使用中易引起爆炸;②在焊接中,PH3、H2S中的磷、硫会转移到焊口上,影响焊缝质量;③PH3、H2S使乙炔燃烧中亮度减弱;④在使用乙炔作为原料的有机合成中,硫、磷会使触媒中毒,从而使反应中断。故而采用NaClO溶液作净化剂除去PH3、H2S,其原理是:

    4NaClO+PH3=H3PO4+4NaCl

    4NaClO+H2S=H2SO4+4NaCl

    此过程中生成的H+再用NaOH溶液中和:

    2NaOH+H2SO4=Na2SO4+2H2O

    3NaOH+H3PO4=Na3PO4+3H2O

    经上述两步净化,便除去了硫、磷杂质。

    在净化工序,要求每15分钟测NaClO溶液浓度一次,每30分钟测NaOH溶液浓度一次,当有效氯浓度<0.02%时,立即更换漂液。当中和塔内溶液碱浓度<5%、Na2CO3%>13%,立即更换。因为NaClO遇光热易分解,所以要求漂液避免在强烈日光下照射,以保证其浓度,进而保证良好的除杂效果。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