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管理>> 行业安全>> 石油化工>>正文

HSE管理典型经验介绍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06月05日

        3、标准定位,严把考核关。引入和推行标准化操作管理机制,培养员工标准化操作习惯,将实现生产全过程受控作为提高员工安全执行力的切入点,全力加快标准化作业程序编制及投放应用。同时,制定《违章行为记分管理细则》,建立员工违章档案,严肃违章责任追究力度,提高各级员工反违章的自觉性,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努力实现个人无违章、岗位无隐患。结合ACT卡奖励,对违章举报、制止他人违章等行为给予正向激励和正面引导,进一步提高员工反违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 突出节点控制的的关键性--实现高位达标 为避免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通病,确保年终各项既定目标的顺利实现。坚持“安全是领导干部的第一职责、是企业最大的效益”。将安全工作作为第一要务抓实、做细,把安全工作全面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与生产建设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以领导安全承诺目标管理为主线,以月度考核为节点,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定期、定量的履行安全环保责任,充分发挥领导的带头示范作用。
        1、加强指标分解,逐级传递压力,进一步明确安全环保工作责任主体,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保障生产及产建平稳运营。一是以落实一线员工岗位责任制为基本点,树立“岗位员工是本岗位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理念,在与主要工种在岗员工签订采气工《安全生产合同书》的基础上,针对电工、危险化学品押运、车辆驾驶等特殊工种的风险差异,签订相应的《安全生产合同书》,提高安全承诺的针对性,从机制上解决安全生产责任的归属问题;二是继续层层签订安全环保责任书,强化各级主要负责人要对安全环保管理全面负责。经理与主管副经理、基层单位,基层单位一把手与副职和基层站队分别签订《安全环保责任书》,做到一级对一级,层层落实直线责任,做到“谁组织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谁执行谁负责”;三是推进属地管理,落实“前线指挥部及产建项目组每个领导对分管领域、分管业务、分管系统的安全环保管理工作负责”;落实“每个员工对自己岗位涉及的生产作业区域的安全环保负责”,包括对区域内设备设施、工作人员和施工作业活动的安全环保负责。从而做到“谁的领域谁负责、谁的区域谁负责、谁的属地谁负责”。2、亲历亲为,认真践行有感领导。主要领导每月亲自主持召开每季一次的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大家进行安全环保形势分析及上级安全文件和精神的传达。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管生产谁管安全”的原则,由主要领导及主管领导定期带队下基层检查安全生产工作,通过第一手材料的掌握,及时解决影响生产的主要矛盾。同时各级领导严格重点要害部位联系点管理规定,按期进点,帮助基层查找隐患、解决问题,发挥安全工作领导的带头示范作用,通过可视、可感、可悟的个人安全行为,引领全体员工做好安全环保工作。
        3、加强安全生产承诺的目标管理,充分发挥考核体系的科学管理作用。要求各部门、基层单位在制定当月工作计划的同时,制定相应的安全工作计划,明确保障措施。并由统一根据分管范围,制订量化指标,完善HSE绩效评估考核体系,实行月度考核及通报制度,把安全计划完成情况作为奖金的考核尺度,做到该奖则奖,该罚则罚。 四、 保持风险识别的连续性--激发动态管理 为了确保 HSE风险的重点控制,杜绝重大事故,有效遏止较大事故。始终将HSE风险管理作为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风险识别及削减上,做到全员参与,措施具体;在员工操作上广泛推广“五想五不干”做法,(即:一想安全风险,不清楚不干;二想安全措施,不完善不干;三想安全工具,未配备不干;四想安全环境,不合格不干;五想安全技能,不具备不干。)使安全工作真正做到“预防为主、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1、组织开展“风险大辨识、隐患大排查”活动。积极发动一线员工对身边的人、机、料、法、环方面的风险源点进行识别,通过ACT卡奖励机制,激发员工填写ACT卡的积极性,使自下而上的风险识别系统,逐渐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2、以同行业历年发生的险肇事件和事故为风险识别重点,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每年夏冬两季专项风险辨识活动。利用专业化优势,通过集思广益、科学论证,更加有效的找出削减风险的措施和对策。
        3、加强风险评估力度,对已识别评价出来的危害因素,按照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和后果程度两个方面进行评价,确定风险级别,并同步做好《风险危害因素清单》的整理与更新工作,及时下发到基层单位,作为运行控制和应急预案的依据。
        4、认真做好《风险危害因素清单》的分级管理。以危害因素接触程度、作业人员协作水平、作业人员能力要求为风险识别的重点要素,将作业项目风险划分为轻微风险、一般风险、较大风险、重大风险、特大风险五个等级。同时编写各项作业的层级控制清单,使日常操作和风险管理一体化,防止管理失误、防止不安全行为,保障安全作业。五、 强化车辆管控的严肃性--遏制交通事故发生 随着用车数量扩大,交通风险同比增长。为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不断探索适宜的管理办法,升级管理制度,理顺管理程序。
        1、应用GPS车辆监控信息系统,对所有机动车辆加装GPS信息终端,对违章超速行为及时叫停。每天组织人员收集、分析、处理GPS信息,建立信息数据库。每周进行一次信息公布、处理、分析,对存在的违章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2、持续开展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一是用图表绘制施工区域的风险路段和车辆行驶路线图,规定各种道路的行驶速度;二是结合《六条禁令》,重点整治超速行驶、酒后驾车、疲劳驾驶、乘车人员不系安全带、私自搭载无关人员等突出问题,全面推行乘车人员职务最高或年龄最大安全负责制。
        3、坚持抓好不良天气状况及节日期间的车辆管制,随时掌握道路、天气和驾驶员动态情况,对外出执行任务的车辆,严格按程序合理调派,对车辆、人员的动态要做到“三清”(任务清、路线清、动态清)。
        4、严格执行车辆交通安全例会制、车辆“三检制”、驾驶员准驾管理、长途和特殊天气出车审批、风险管理、驾驶员能力动态评估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构建交通安全长效机制。六、 严格特种作业的程序性--确保全过程受控
        随着项目产建规模的扩大,动火、吊装、动土等特种作业频繁,特种作业管理已成为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为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作业项目的顺利开展,始终坚持“严”字当头,完善缜密的管理制度,下移工作重心,充分发挥三级安全监控机构的监管作用,加强外来施工人员的现场管理,认真落实建设项目HSE“三同时”制度,强化安全环保源头管理和过程监控。从2006年至今,共累计完成大型吊装作业18次;II级动火182次、III级动火作业 153次;动土、登高等特种作业300余次以上,期间未发生一起工业伤亡事故。同时,在作业管理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较多的实战经验。
        1、外来施工人员管理到位。严格履行外来施工人员管理制、施工许可证制度,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的技术交底、 及出入证管理。特别是抓好施工作业前的技术交底,严格交底程序,先交底、后签字。交底过程中做到清晰、面,力求使作业人员全部理解。并在施工过程中全面推行“八个不准施工”。(即没有作业许可证不准施工;作业前没有进行安全检查不准施工;技术交底不彻底不准施工;没有进行开工 不准施工;没有对作业过程进行有效监管不准施工;风险控制措施不落实不准施工;问题隐患没有消除或有效控制不准施工;关键工序未经验收不准施工。)
        2、特种作业过程管理到位。将动火、动土、吊装作为特种作业管理的焦点,严格措施方案的编制和审批把关,认真做好“三坚持”工作(即坚持施工作业前先识别风险、再制定措施、后组织实施的管理程序;坚持履行多人确认制;坚持作业现场、基层单位、基层班组的三级监管机制),严禁超范围、超时限、降等级、简程序等违章或违规现象出现。特别是集气站工艺管线动火,提高监护级别,由主管领导亲自负责,相关部门负责带队进行全程监护,严格按照10步安全确认法来落实各种安全防范措施。(即动火票核实确认、作业人数核实确认、阀门状态核实确认、卡隔点核实确认、动火点位置确认、安全防护设施完好齐全确认、逃生路线畅通确认、动火作业坑是否标准确认、是否有交叉作业确认、保障措施是否实施确认)。任何一项措施不到位、不达标,都禁止动火,就地整改,避免盲目开工现象的发生。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