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煤矿生产的天字号工程,它精确到以天计数,500天、1000天……在实际生产中,对一个生产井来说实现安全生产500天司空见惯,但实现1000天、1500天、2000天以至更长的安全生产,则象登山一样,愈来愈难,愈来愈险。据统计(以我公司为例),生产井的安全生产最长连续时间为2000天,矿的安全生产最长连续时间500天,公司的安全生产最长连续时间不足500天。为什么同样的管理手段,随着安全生产周期的延长,而效果却不一样?周期与安全生产存在着什么关系?这应该是置身于煤矿生产中的人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我们应该辨证地去研究它、认识它、利用它,从而更好地做好安全工作。
首先,我们先认识一下周期的概念。“周期”是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某些特征多次重复出现,其连续两次出现所经过的时间。从概念上来看,安全生产存在着周期性,周期性势必有一定的规律,规律是什么?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这种联系不断重复出现,在一定条件下反作用于事物,使事物向着某种趋向发展。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们能够通过实践认识它利用它。
我们可以看出,安全生产与安全生产周期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在煤矿安全工作中,如果管理不到位,教育不及时,如果员工的生理、心理、思想意识影响其安全操作与自主保安,如果员工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由于多种原因达到非安全临界状态,安全生产的连续性,就可能被破坏,体现出周期性特征发展,导致周期的产生。因此,找出破坏安全生产连续性的因素,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安全工作远离非安全临界状态,避免或减少周期性现象,实现安全生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从思想教育上,把安全思想教育分为若干阶段,实行“起步教育”
安全生产到了一定的时间,比如2000天,无论是生产井的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思想上大都会出现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担心,担心下一个安全奋斗目标2500天是否能实现。因为连续安全生产时间愈长,难度就越大,从思想上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与紧张情绪。另一种倾向是粗心,粗心的产生是由于已经2000多天没有让人心悸的血的教训了,以前的案例已经成为模糊的回忆,粗心、麻痹、大意思想就会随之产生,这担心与粗心,互不协调,互不相容,直到下一个安全周期的来临,松懈的弦再次绷紧,随之一个安全思想教育的高潮也来临了。
在日常的安全思想教育中,如果以一段时间为一个阶段,比如二个季度,进行一次全员全方位的有步骤的
,从零抓起,把员工当做新入井的工人一样,假设新的安全生产周期来了一样,走出形式主义的束缚,让他们的安全意识真正受到冲击,使领导者和员工同时绷紧安全弦,保持安全思想教育的高潮,这样反复循回,紧密衔接,使员工思想上始终保持新工人那样的清醒与警惕,甚至是恐慌,安全生产才可能得到保障。
二、在现场安全管理上,保证“限度”与“力度”,做到持之以衡
在实际工作中,要对质量标准化建设、现场的管理常抓不懈,不可犯“亡羊补牢”的错误。应注意把握两个方面的“度”,即“限度”和“力度”。“限度”是指井下各种设施设备的服务年限及落后程度。通过对这些设备的合理调配使用和定期、不定期的精心检修与维护来把握这些“限度”,避免或减少因这些因素给安全生产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力度”,是指管理力度与教育力度。管理力度首先要求管理者要有一定的素质和经验,要有超前的安全管理意识,善于利用和挖掘员工在安全方面的潜能,如联保、互保、自保等。要正确运用制度、包括处罚来强化管理。对违反安全生产的“三违”现象要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应严肃处理的一定严肃处理,该严厉处罚的一定严厉处罚,决不姑息迁就。如对趴、蹬、跳采取下岗的惩治措施,比如古山二井采取的“丢面子、丢票子”相结合的方法就比较好。让违章员工“丢面子”丢到了“家”,违章人员站在亮相台上做检查时,把他们家属请来旁听,接受教育,发挥家属在
方面的重要作用,拓宽教育的时间与空间,使家庭教育与单位教育相结合,达到加大力度,事半功倍的效果。
“限度”与“力度”相结合,并持之以恒,就为营造一个稳定、牢固的安全生产氛围、避免或延长安全生产周期提供了可能的环境与条件。
三、从情商角度出发,实行“精神减负”法
情商即情绪智力商数,公式化就是情商=情绪控制+调节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成功要素中,智力商数占20%,环境、机遇占20%,情商商数占60%左右,可见情商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在安全工作中,一提到安全生产周期,人们自然会想到安全生产的天数,比如2000天以后,从领导到员工都有一种如履溥冰的紧张意识,应该说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但同时这种意识也是影响安全生产的不利因素。如果实行一种叫做“精神减负”的办法,即把已经实现的安全生产时间强制性地从记忆中抹去,不大张旗鼓地搞实现安全生产的庆祝形式,如第一个安全生产500天后,从零开始另一个500天,尽量减小奋斗目标的难度,从感性思维上使员工得到减负与解脱,让人们以一种冷静的平常心态走过安全生产的每一天,这无疑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并易使员工接受的精神工作环境。
当然,煤矿生产消灭安全周期只能是人们的良好愿望,但通过积极的工作,克服诸多不利因素,延长安全周期却是可能的、实际的,这也是本文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