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管理>> 行业安全>> 矿山安全>>正文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风险管理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02月03日

        1煤矿风险预控管理概述
        什么是风险?
        2、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
        1煤矿安全风险预控 概述
        2煤矿安全风险预控 工作流程
        相关术语
        1、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2、风险: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组合。
        3、危险源辨识:对煤矿各单元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危害因素的识别,并分析其产生方式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
        4、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估计和衡量。此过程往往伴随着对风险的排序、分级。
        5、风险预控: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结果,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控制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危险源,预防风险出现的过程。
        6、危险源监测:在生产过程中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监测、检查,并及时向管理部门反馈危险源动态信息的过程。
        7、风险预警:对生产过程中已经暴露或潜伏的各种危险源进行动态监测,并对其风险大小进行预期性评价,及时发出危险预警指示,使管理层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的活动。
        8、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又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指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员工的违规行为;而广义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既包括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也包括可能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管理者的违章指挥行为、不尽职行为。对煤矿的安全管理来说,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属于狭义的不安全行为,而管理者的不尽职行为则属于广义的不安全行为。
        9、煤矿本质安全文化:煤矿本质安全文化是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精神,并为广大员工所接受的安全生产价值观、安全生产信念、安全生产行为准则以及安全生产行为方式与安全生产物质表现的总称,是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灵魂所在。
        10、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在煤矿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系统中已知的危险源进行预先辨识、评价、分级,进而对其进行消除、减小、控制,实现煤矿人-机-环系统的最佳匹配,使事故降低到人们期望值和社会可接受水平的风险管理过程。
        11、管理对象:是管理对象单元的一种划分,是对危险源的总结和提炼,是通过管住管理对象实现对危险源的控制或消除。
        12、管理标准:是一种标尺,是管理对象管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消除或控制危险源的风险的最低要求。管理(对象)标准可以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行业有关标准和企业标准从严制定。
        13、管理措施:是指达到管理标准具体方法、手段。
        14、PDCA:是戴明提出的一种循环管理模式,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从管理的计划到改进是一种闭环的管理。
        煤矿本质安全 组成
        主要包括:
        1、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2、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3、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与控制;
        4、组织保障管理;
        5、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和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2.1.2 煤矿风险管理的内涵
煤矿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煤矿生产或生活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风险评估、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危险源实施有效的控制,达到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由此定义可以看出煤矿风险管理由危险源识别、评估、控制等环节组成。其中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关键和目的。
2.1.3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目标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理想目标是实现煤矿生产的本质安全化,将风险降到最低,最终达到杜绝责任事故,减少非责任事故的目的。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流程
    2.2.1 危险源辨识
  2.2.2 风险类型的确定 2.2.3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 2.2.4 事故类型的确定
  2.2.5 风险评估
  2.2.6 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
  2.2.7 危险源监测
  2.2.8 风险预警
2.2.1 危险源辨识
煤矿危险源辨识是对煤矿各单元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危害因素的识别,并分析其产生方式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
2.2.1 危险源辨识
一、危险源辩识主要采用的方法
二、煤矿危险源辨识的依据
三、煤矿危险源辨识的内容
四、煤矿危险源辨识的步骤
一、危险源辩识主要采用的方法
  1、工作任务分析法
 具体操作:以清单的形式列出本岗位所有的业务活动、活动场所及每项业务活动具体工序。
 实施步骤:对照相关的规程、条例、标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综合考虑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工作中存在或潜在危险源。
 主要用途:辨识生产活动中的危险源。
 优点:简便、详尽、易掌握。
 缺点:受工作人员主观因素影响。
2、事故致因机理分析法
具体操作:根据煤矿生产系统中可能发生的或已发生的事故,寻找与事故有关的原因、条件和规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分析辨识出系统中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因素。
 适用范围:分析生产系统中各类事故产生的原因、条件、规律。
 优点:针对性强。
 缺点:专业性强,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四、煤矿危险源辨识的步骤
(1)单元的划分(全面性)
  按照空间进行划分: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
  按照生产组织划分:综采队、准备队
  按照专业进行划分:采掘专业、洗运专业、机电专业
(2)成立矿井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应包括:矿领导、安监员、内审员、有关科室、区队或车间的相关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班组长、工作经验丰富的不同工种的现场员工等。矿属各单位、承包商成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小组。
 人员素质要求
      a.熟悉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
      b.熟悉各工种的所有工作任务及每项工作任务的作业工序。
      c.熟悉各作业工序中存在的危险源及其后果,危险源管理的主要责任人、监管部门。
      d.熟悉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
      e.工作认真踏实、态度端正,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3)对风险管理小组进行培训。
       a.熟练掌握危险源辨识、分级分类方法。
       b.熟悉煤矿事故类型及其内涵。
       c.能正确使用风险矩阵法对危险源进行分析,
          确定各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4)收集危险源辨识依据
      a.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条例、标准和其他要求。
      b.相关的事故案例、技术标准。
      c.本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相关信息。
      d. 其他相关资料。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