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管理>> 行业安全>> 矿山安全>>正文

煤矿井下放煤(渣石)工安全生产要求

  
评论: 更新日期:2017年03月24日

  为避免放煤(渣石)工之间因交接不清扯皮,对放煤(渣石)工作如下要求:
  1、 上一班不能将-煤(渣石)仓内的煤(渣石)全部放干净,必须留一车以上在仓内挡煤(渣石),并将仓门锁牢,下一班因上一班放干净或仓门未锁牢而造成煤(渣石)大量漏在巷道内,下一班对漏在巷道内的煤(渣石)进行装运,由上一班按每车5元支付装车费,由当班安全员、计量员监督执行。
  2、 仓门在哪一班出现问题,当班必须修好,若下一班上班时发现仓门损坏,要及时报告当班安全员,如查证属实,由上一班赔偿下一班损失20元。由当班安全员、计量员监督执行。
  3、 放煤(渣石)工必须按时上班并参加班前会,无故不参加班前会的按矿规定处罚。上班后应及时入井,在矿车空闲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多放煤(渣石),矿车紧张时,应先保证生产用车,一人一次限推一辆车。放煤(渣石)工必须保证仓内不堵塞,无故造成堵塞的,对当班人员每人罚款10元。由当班安全员、计量员监督执行。
4、 工作时必须注意安全,班组人员要熟练配合,防止漏煤(渣石)伤人。推车至岔尖时必须减速,坚持喊话,观察确认两边无来车时,搬动岔尖过车,过车后,搬回岔尖。从车场推车到溜煤眼,搬动岔尖后要及时复原,确保底大巷推车安全。由安全员监督执行。
安全知识
  处理煤炭开采关系“十六字方针”:以采定掘,以掘保采,采掘并举,掘进先行。
  开采一般顺序:采区前进,区内后退。
  开拓巷道分为:平峒,斜井,立井,井底车场,石门,主要运输及回风大巷,风井。
  准备巷道分为:采区上山,采区下山,联络巷,溜煤眼。
  回采巷道分为:回风巷道,运输巷道,切眼。
  矿井主要生产系统:通风系统,提升、运输系统,供电系统,供排水系统,压风系统等。
  “一通三防”:指通风,防瓦斯,防火灾,防煤尘。
  矿井“五大灾害”:指井下火灾、水害、瓦斯爆炸、顶板灾害、煤尘爆炸。
  井下自救“五字原则”:灭、护、撤、躲、报。
  井下急救“三先三后”原则:对窒息(呼吸道完全堵塞)或心跳、呼吸刚停止不久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对出血的伤员,必须先止血,后搬运;对骨折的伤员,必须先固定,后搬运。
  采煤法两大体系:壁式采煤法和柱式采煤法。
  矿山机械分为煤矿固定机械和煤矿采、掘、运机械。
  矿山固定机械(四大件):排水设备,通风设备,空压设备,提升设备。
  煤矿供电基本要求: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什么是安全:指消除能导致人身伤害、疾病或死亡,或引起设备或财产损失或危害环境的条件,就是安全。
  矿井透水预兆:煤壁挂红,发潮发暗,毒气增生,新面冒汗,巷道变冷,雾气盘旋,淋水增多,水质突变,片帮底鼓,矿压显现,钻孔漏水,水叫不断。
  “三专两闭锁”:指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电缆;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
  采煤工作面最高风速为4米/秒,最低风速为0.25米/秒。
  探放水的原则:有疑必探,先探后掘。
  触电事故分为:电击和电伤。
  照明、煤电钻供电电压不超过127V,控制线路电压不超过36V。
  井下电器“三大保护”:过流保护,漏电保护,接地保护。
  井下36V以上电器设备都要设接地保护装置,并构成接地网。电缆的超长部分应放在呈S型的架上,不应盘成O型或8字型。
  采空区处理方法:全部垮落法,全部充填法,局部充填法,煤柱支撑法,缓慢下沉法等。目前,我矿主要采用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巷道支护种类按结构可分为棚式支护,混凝土支护,锚杆支护,料石砌碹支护等。我矿目前主要采用棚式支护。
  “一炮三检”:装药前、放炮前、放炮后都必须由瓦斯检查员检查瓦斯,只有瓦斯浓度在规定范围内才能放炮和放炮后进入现场作业。
  “三人连锁放炮制度”:指每次放炮,都必须有放炮员、瓦检员、班(组)长三人在场并按规定放炮的制度。
  采煤工作面至少要保持两个畅通的安全出口,一个通到回风巷,另一个通到进风巷。
  采煤工作面必须及时放顶或充填,空顶距离不得大于5米,炮眼深度小于0.6米,不得装药放炮。
  “三违”:是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回采工艺过程:破煤 装煤 运煤 支护 处理采空区,简称破、装、支、运、处。
  “三直一平两畅通”:煤壁、刮板运输机、支柱各成一条直线,输送机平整,上下出口畅通。
  “三不伤害”:指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井下“三条线”(又称生命线):指井下通讯系统,压风系统和防尘供水系统。
  处理安全事故“四不放过”原则:指事故原因没查清不放过,没有采取相应安全防范措施不放过,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对事故责任人没有处理不放过。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