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能源产业对非国有资本的开放,民营(个体)钻井队伍进入非常规油气资源施工作业领域,随之而来的安全监督管理问题如何面对,如何实现有效的安全监管,避免重大责任事故,达到业主和钻井承包商的双赢。这是不能回避的安全问题,应从监管实践回答这个棘手的问题。
[关键词]民营;钻井队;安全;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X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0-0091-01
随着华东分公司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川南工区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的突破,煤层气产量达到工业化开采量级,2011年的扩大勘探、2012年试验井区建设、2013年五亿立方米产能建设会战的逐步展开,一大批煤层气井需要钻井施工,由于煤层气、致密砂岩气、页岩气等非常规资源不同于常规的油气资源,受制于地质、地层、储藏、贮存条件影响,具有低压、低?B、低产、低效缺点,对应的是高投入、高风险特点,由此,决定着勘探开发必须走非常规之路,实行低成本策略。由于在起步阶段,投资有限,每米进尺综合定额低于油气田钻井标准。因此,国有油气田钻探企业无利可图,放弃竞标。不得不降低准入门槛,引入蜂拥而至的民营、挂靠、个体钻井队参与投标,分食煤层气钻井市场。
中标的钻井队,基本上使用国有企业报废、淘汰的杂牌钻机,几经转手,破败不堪,经过改装、改造、拼接,进入工区。
这些钻井队在硬件上,钻机性能落后,安全装置老化、缺损,安全功能部分或者全部丧失:没有配备液压大钳,使用机械猫头绳与B型大钳装卸钻杆丝扣,极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没有安装防碰撞报警功能,极易造成游动滑车提升钻具过程中碰撞天车,造成上碰天车,下砸钻台的恶性事故;没有系统的防火防爆防喷装置,一旦井口失控,造成井喷,遇到一丁点火星,后果不堪设想;没有井架、油罐等避雷针与接地线,一旦雷击,次生灾害接踵而来,人财物难以幸免,业主也逃不了干系。
在软件上,没有与中国石化系统接轨的HSE(安全、环境、健康)
,缺乏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应急救援预案以及HSE作业指导书、HSE作业计划书、HSE检查表(两书一表),无章可循,缺少可以追溯的各类关键设备(装置)、要害部位以及各个岗位操作规程的台账、资料、记录。
在组织上,采用包工队形式,不是以制度和规程约束人的行为,简单的人管人形式,以打工者获取包工头报酬维系关系,组织结构和形式极不稳定,呈现原始的、低级的、松散的劳动生产组织。
在管理上,基本上采用人治,有章不循,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领导者安全管理上的疏忽造成的事故隐患、苗头、征兆层出不穷。例如在井架二层平台作业不系安全带、钻台作业不系安全帽,活动房内使用电炉或者煤炭炉烧水取暖,搬迁安装作业野蛮施工,禁火区动火电焊、气割、烤火、吸烟等不一而足,说明在民营钻井队里,也存在着“低标准、老毛病、坏习惯”。
在生产与安全上,重进尺、轻安全,与进尺相关的舍得投入,与此无关能省则省等,当安全与生产矛盾时,进尺第一,安全次之。
在人员资质上,钻井工大多数来自农村,没有经过正规的、系统的学习和培训,缺乏安全知识、防护意识、自我保护技能,为了生计,即使没有上岗证,也硬着头皮走上钻台,什么电工证、井架工证、井控证、硫化氢培训证、HSE合格证等几乎不全。
针对民营钻井队的上述问题,安全监督管理责任迫使我们采取有效手段和措施,缩小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的差距,平息对抗情绪,调整消极情绪,调动积极情绪,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把民营钻井队的安全管理纳入业主的
,把其当成自己的队伍,把中国石化行之有效的安全监管模式移植到民营队伍,当然,不是简单的移植与复制,而是脱胎换骨的改造、嫁接。
一是经常地、不断地、不懈地、持之以恒地宣传我们的安全监管制度、规范、规程、规定、禁令、章程、标准,使之明白我们的监督责任、检查目的、安全目标、监管范围、考核手段、奖惩措施,使双方责任明确,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形成凝聚力。
二是帮助民营钻井队建章立制,建立钻井安全技术规范、钻机安全操作规程、劳动保护规定、搬迁安装规程、作业票制度等。指导编制应急管理程序、应急救援预案,示范应急救援演练。
三是利用我方高级教师学院技能培训中心教育培训资源,为民营钻井队通过申报钻井资质,提升队伍整体水平,为员工举办井控、硫化氢、HSE、电工、焊工、井架工、安全员、井队长培训班,提高农民工钻井基本技能、安全知识、专业技术等整体素质。
四是不断进行关键时间窗口、节点的专项检查,查处隐患,督查整改,以便预防潜在的、隐蔽的、萌芽状态的事故征兆和苗头。
五是光有监管规定不行,开口说白话、空对空无济于事,需要有严格的考核、奖罚分明,实实在在地兑现。对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典型事故,现场通报分析、剖析事故原因、落实事故责任,这还不够,需要处罚。民营钻井队天不怕地不怕,怕就怕罚款和被驱逐出煤层气钻井市场。因此,罚就要罚得他心惊肉跳,以儆效尤;奖就要奖得鼓舞人心,争相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