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北京 100761)
〔摘 要〕 通过对我国电力工业实践的总结,强调了国家立法对确保电力安全的重要性,指出严格执行电力有关规程,加强电力企业管理,不断实施电力工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将电力安全管理与电力可靠性管理有机结合,认真分析电力事故,接受教训,是提高电力安全水平的几个要素,是多年实践行之有效的经验,同时通过对美国"8·14"大停电事故的分析,提出了中国电力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电力安全;立法;规程;管理;技术改进;事故分析;可靠性
电力安全供应是现代社会重要的基本条件之一。中国电力工作者长期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及教训,电力运行和电力供应的安全水平越来越好,电力安全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实现电力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过程重视安全工作。从2002年底开始中国电力管理体制开始步入重大改革之路,已组建两大电网公司和五大发电公司及其他有关公司。新体制和新机制对电力的安全供应和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和任务。为了提高电力安全水平,应不断结合电力工业实际,加强对电力安全的研究和交流,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要积极地为电力安全论坛提供平台,促进这种研究和交流,为提高中国电力安全水平做出贡献。总结我国电力工业的实践,应该坚持以下几方面行之有效的经验。
1 国家立法,强调确保电力安全的重要性
电力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电力安全的重要性,国家一系列立法中对电力安全提出了明确要求。在《电力法》和电力法规如《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电网调度管理条例》和《供用电管理条例》中都强调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安全供应的重要性。
国家电力管理部门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不但把国家对电力安全的要求具体化,而且针对安全方面的问题,适时地提出改进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水平的要求和措施,总结确保安全的经验,例如电力企业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再如企业要实行安全责任制,企业一把手是企业安全第一责任人。能源部、电力部和国家电力公司每年召开两次会议或电话会议,研究和布置安全工作。前不久,国务院明确由电力监管委员会负责中国电力改革后电力安全的监管,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将出台一系列的规定和要求,确保电力的安全。
2 执行电力规程是电力安全的必要条件
电力安全规程是电力工业战线长期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应当在生产现场得到认真落实。电力安全的管理性规程如事故调查规程,关于事故的调查程序和事故的认定,需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管理机构的改革而修改。而现场的安全作业、运行和检修等规程,需要随着设备的改造、系统改动而修改。不言而喻,规程对保证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电网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也要制定新规程。《电力系统稳定导则》的制定和执行,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1981年,当时的电力工业部主持制订了《电力系统稳定导则》,有效地减少了电力系统的稳定破坏事故。据统计在未制订稳定导则之前的上世纪70年代,中国电力系统每年发生的稳定破坏事故达20多次,造成巨大影响和损失;开始执行导则的前10年即80年代,平均每年发生10次稳定破坏事故;90年代以来,电网稳定破坏事故进一步大幅减少,1997年以来,全国再没有发生电网稳定破坏事故,《电力系统稳定导则》对中国电网的安全运行,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 电力企业管理工作是电力安全的基础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水平普遍得到切实提高是经过达标、创一流工作来实现的。电力企业达标工作开展之前,领导去一些电厂的生产现场,需要穿雨衣、雨鞋,机组运行也不稳定,"安全第一"未得到落实,当时有一个日本电力代表团参观一个发电厂的现场后,到办公室看到一系列的规程时说"看了你们的现场,不知道你们还有如此完备的规程"。当时有不少规程规定都是贴在墙上,放在柜子里,而没有落实到现场。电力工业的达标和创一流工作有全面的总结,只说其对安全的巨大作用,达标、创一流彻底扭转了生产不稳定的被动局面,改变了火电厂昔日"脏、乱、差"的面貌,电力设备泄漏情况基本得到根治,夯实了安全工作基础,电网安全运行得到了保证,涌现出一大批长周期安全无事故的企业。如今厂区整洁干净,管理有序,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工厂"遍布电力行业。可以实事求是地说,电力企业开展安全文明生产达标和创一流工作缩小了中国电力工业的生产现场管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效地提高了中国电力工业的安全水平。
4 电力工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是进一步提高电力安全水平的保证
电力工业以新技术改造老设备的技术改造是从200 MW汽轮机改造开始的。近10年来,电力企业对电力设施进行了彻底的、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使我国电力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设备的环保、效率和安全性得到了改善,大大缩短了与国际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提高安全性的主要工作是:
(1) 采用世界新技术对老的大中型火电厂的控制系统进行了改造,从而实现了电厂的集中监控,提高了机组的效率和可控性;
(2) 城乡电网改造和建设工作,不但提高了供电水平,实现了设备无油,而且在优化网架结构的基础上,加快了配网自动化建设。目前城市供电企业基本实现集环网自动化、负荷管理、配变监测、载波抄表等为一体的配电综合管理系统;
(3)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不断改造和完善,基本上与国际水平接轨。自动发电控制系统网络分析等功能基本实现,完善了电能自动计量系统,为实现电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技术手段,同时正在全国一批城市中构建GIS地理信息系统;
(4) 电力通信网已建成并覆盖全国主力电厂,初步实现了电力通信的现代化,由于现代通讯和计算机的采用,使得对大电网的稳定监视成为可能;
(5) 微机保护广泛采用,不但有效降低调试工作量,而且提高了保护的正确动作率。
5 认真分析电力事故,接受教训,是提高电力安全水平的重要途径
中国电力工业长期以来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对事故进行分析统计,使事故真正成为安全之母。去年美国"8·14"停电以后,在中国电力界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也在北京组织了专家座谈会,提出了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关于事故的分析以及中国电力应如何加强管理和从事故中接受教训的意见。
5.1 必须联系我国电网实际吸取教训
(1) 专家们认为,跟踪美加8·14大面积停电事件,吸取教训,防患于未然,必须深入研究中国电网的特点。由于我国一次能源和负荷中心分布的不均衡,实施"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是必然和正确的选择。
(2) 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中国电网互联的规模将不断扩大,电网之间的联系将越来越紧密。电网在经历由当前比较薄弱到将来比较强固,电网互联由当前弱联系、弱阻尼到将来的强联系的发展过程中,是最容易引发不稳定问题的。因此必须从电网规划、运行管理、技术手段的配置和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应用以及防止输电设施的外力破坏等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防止类似事件在中国电网发生。
5.2 电网建设必须实行统一规划、科学规划、适度超前
电网结构是否合理,运行是否安全可靠,调度能否灵活,能否适应电力市场发展的需要,规划建设是基础,是前提。必须强调统一规划、科学规划。
(1) 统一规划是指电源建设和电网建设要统一,输电网的建设和配电网的建设要统一,一次系统的建设和二次系统(通信、自动化、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要统一,电源项目和电网项目的建设在时间和空间上要统一。
(2) 科学规划是指要符合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要求。既要考虑有功功率的平衡,还要充分考虑受端电网的电压支撑,保证其在系统故障情况下有充分的动态无功供给,重视研究和防范受端电网的电压崩溃问题。在主要跨区联络线上配置实时、在线的快速解列装置,以便一旦电力系统出现失稳迹象时,及时有效解列故障点,保证电网迅速、可靠地过渡到稳定状态。
(3) 适度超前就是在电力建设中,电网的建设(包括配电网的建设)要适当超前于电源的建设,这样做既有利于提高输电和供电的可靠性,也有利于电源送得出、落得下、用得上。
(4) 专家们提出当前统一规划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尽快提出全国电网2010年、2020年的目标网架,研究确定同步电网的合理容量和区域电网之间合理的联网方式。
专家们建议在跨大区联网中优先采用超高压直流或直流背靠背的联网方式。认为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一个电网的事故影响到另一个电网的运行,有效地防止大电网事故的发生。
专家们还建议要有计划地尽快解决部分电网中的500 kV和220 kV电磁环网问题,尽快合理优化、调整、加固电网结构,切实提高电网的输电容量和稳定水平。
专家们认为,统一规划、科学规划、适度超前建设电网对于发展中国家建设不断发展的大电网来讲尤其重要。
5.3 坚持统一调度
(1) 在实施厂网分开,建立发电侧电力市场的条件下,电能不能储存,电能的发、供、用瞬时完成,产、供、销同时实现的技术特征和市场特征并没有改变,电力系统的整体性没有改变。因此与此相适应的"统一调度"在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方面,尤为重要。电网高度的第一要务应当是协调好发电、输电、配电和用户之间的关系,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保证向用户可靠供电。
(2) 电网各级调度机构要严格执行《电网调度管理条例》。这个条例和有关统一调度的要求是全网所有并网成员的共同意志的体现,并不是调度机构的权利。各级调度机构只不过是在运行中代表并网成员的意志而承担执行的责任。因此,各级调度必须按照厂网分开和建立区域电力市场的要求,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定期披露有关的调度信息,保证高度透明。
(3) 统一调度的内容应当包括对全网继电保护、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电力系统稳定控制器(PSS)等装置的统一配置、统一管理和统一整定,对其在故障情况下的动作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不断完善的要求,各并网单位应当按照统一的要求来配置和改进。专家们指出,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装置和安全稳定控制装置对保证系统安全稳定是一道有效的屏障,因此,必须加强和严格规范这方面的管理。
(4) 必须严格执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坚持加强第三道防线建设。专家们认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是我国电力系统多年运行的宝贵经验的总结,是引导我国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指导性文件。经过修改后的《导则》,更加符合我国电网建设和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严格执行。导则中关于第三级稳定标准的要求体现了我国电网安全稳定策略的特色。即在电力系统故障、开关拒动、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误动或拒动、自动调节装置失灵、多重故障、失去大容量发电厂等偶然事故导致稳定破坏时,必须采取果断措施,防止系统崩溃,避免造成长时间大面积停电和对重要用户的灾害性停电,使负荷损失尽可能减少到最小,使电力系统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专家们建议,在全国联网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和落实上述要求,在各级调度机构的统一部署下,有组织地统一配置联锁切机、切负荷、低频减载、自动投切电容器、电抗器及振荡解列、过负荷解列等装置,并定期进行检查和复核。专家们认为,这一措施是保证不发生大电网瓦解、大面积停电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保证自身的可靠。
(5) 采取措施切实防止大容量发电厂和重要枢纽变电站全厂(站)停电事故的发生。在电力系统受到扰动而开始振荡时,大机组的正确运行或停用,可以有利于使振荡收敛,而大机组的不当运行方式,可能导致或加速系统的稳定破坏。在我国电力发展过程中,一大批大型水电厂、核电厂、火电厂已经或即将投入运行,变电站的容量也在不断扩大,因此应当有组织地统一协调各发电机组低频自动退出运行的要求,要采取措施,努力做到既保护大机组的安全,也有利于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建议各电网公司要具体研究大型枢纽变电站母线的合理布局,防止母线的容量过大,过于集中。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大型发电厂和枢纽变电站内的厂用电系统、消防系统等公用系统的可靠性,加强安全管理,完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防止公用系统的不可靠引发全厂(站)停电进而造成系统失稳问题。
5.4 坚持技术创新,促进技术进步,进一步完善电网安全的技术手段
专家们建议,应当尽快研制开发并推广应用实时-在线快速解列装置,在系统换稳初期即将故障点解列,保证系统稳定。
专家们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适当加快推广应用灵活交流输电(FACTS)技术,促进本土化的步伐,以便实现对交流输电功率潮流的灵活控制,大幅度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水平。
5.5 政府部门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为电力行业创造宽松的经营环境
专家们建议,在电力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有关政府部门在加强对电网企业严格监管的条件下,应为其创造一个适当宽松的经营环境,使其有条件、有能力加强电网的建设和改造,加强对电网的维护,更多地采用新技术,以改善电网的安全性,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建议一些要害部门配置自备电源,并时时处于正常备用状态;建议加强城市公用系统包括水、煤气、地铁以及社会治安和交通管制方面建立重大电网事故的应急处理系统。
6 电力安全管理与电力可靠性管理相结合
电力安全管理与可靠性管理相结合,这是电力部时期主管生产的部长向当时的生产司长提出的要求,也是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可靠性管理是发达国家对电力设备管理的主要手段,中国电力管理部门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80年代开始建立可靠性管理系统,并逐步投入使用,90年代初开始进入达标考核并一年一度进行全国发布。根据电力部主管生产部长的要求,当时的生产司组织修改了事故调查规程,把大量的属于可靠性管理的内容,从事故调查规程转入可靠性管理的有关规定中,同时在工作上积极支持可靠性管理中心的工作,并且在达标、创一流工作中,把重要的可靠性指标作为必备指标予以考核。通过安全管理和可靠性管理的结合,不仅使管理工作与国际接轨,而且使发供电设备的健康状况普遍提高,发电机组性能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有了显著提高。我国发电机组平均等效可用系数已基本接近国际同业先进水平。
以上6点经验是电力系统长期积累总结的结果,坚持以上6点经验,可以基本上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对用户的安全供电。但是要不断提高安全和经济水平,必须对一些从生产实践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另一方面,电力进行市场化改革必然给电力安全带来新的课题。为了在市场化条件下提高安全水平,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成立了"电力安全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在电力监管委员会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下工作,日常工作接受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会的技术指导。主要任务是:接受委托参与重大电力事故的技术调查与分析工作中重大技术问题的研究与协调;组织专家提出开展重大电力事故技术调查与分析的建议;接受委托组织专家参与审查和制定有关重要技术规范、制度和防范措施等;接受委托组织专家进行并网发电厂的安全性评价等工作。相信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和全体会员,一定能为中国电力安全水平的提高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