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管理>> 行业安全>> 电力安全>>正文

电力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和威胁行为分析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04月29日

  (1)系统探测和扫描

  描述:攻击者一般采用探针类程序,对目标系统进行系统信息收集,如:系统漏洞探测、无用用户名尝试等。

  危害:行为本身对目标系统并不构成危害,但是,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入侵行动作准备。因此,本行为之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严重的安全威胁。
  类型:欺诈盗窃(准备行为)、破坏(准备行为)。

  (2)网络信息截获和监听

  描述:攻击者主要通过使用网络信息监听程序(如:Sniffer)对网络上传输的信息包进行截获和监听。如果被监听的信息采用低强度加密甚至明文在网络上传输,那么,一些安全敏感信息就有可能被窃取,如:用户名、用户密码等。

  危害:客户级或者系统级的敏感信息被窃取,其中,客户级敏感信息被窃取,只对被窃取客户造成影响;但是,如果系统级敏感信息被窃取,则将引发进一步的主机入侵威胁,从而导致更大程度的安全危害。

  类型:欺诈盗窃

  (3)信息完整性破坏

  描述:通过网上信息截获手段,获得信息后,对信息进行篡改、插入、删除,然后再转发出去。
  危害:对于电力网络,最有可能的是对控制、调度、信息系统的信息进行完整性破坏,从而骗取系统控制模块和权限控制模块进行错误的处理。
  类型:欺诈盗窃

  (4)非法访问

  描述:利用系统的安全漏洞,绕过系统的安全控管机制,获得高级别的访问权限。例如:利用Web服务器的ACL机制的逻辑错误,访问服务器上的任意文件。
  危害:非法访问理论上可能访问各种系统资源和数据,但是,从实际情况上分析,最大的可能是通过系统的入口:通讯服务器、应用服务器,进行非法访问。另外,通过非法访问获得信息的分析,非法访问可以作为进一步升级入侵的跳板。
  类型:欺诈盗窃

  (5)身份伪造

  描述:攻击者伪造身份,欺骗系统的信任,获得非法的权限。
  危害:如果攻击者伪造的是客户级身份,则只对具体客户构成安全危害;但是,如果攻击者伪造的是系统级身份,则能够对整个系统构成安全危害。
  类型:欺诈盗窃

  (6)恶意代码攻击

  描述:恶意代码攻击是指在通过目标主机上运行一段特殊代码,从而达到控制主机或破坏系统的目的。在攻击方式上,又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缓冲区溢出攻击
  利用网络服务程序的缓冲区溢出错误,攻击者将恶意代码夹在长信息包中传送给网络服务程序,从而导致网络服务程序在溢出后运行这段恶意代码。这是网络上最为常见的攻击手段。
  特洛伊木马攻击
  伪装成正常程序,或隐藏在正常程序中,诱导管理员或操作员运行程序,从而获得控制主机或破坏系统的权限。
  病毒攻击
  病毒往往采用上述两种攻击手段,不同的是,病毒会自动进行自我复制传播。例如:“红色代号”病毒就是一个典型采用缓冲区溢出攻击的病毒。
  危害:恶意代码攻击一旦成功,恶意代码能够窃取、控制或破坏,运行时对应权限所能拥有的任何数据和资源,因此,危害性极大,危害程度难以估计,完全由恶意代码的逻辑决定。
  类型:欺诈窃取、破坏

  (7)拒绝服务攻击

  描述:拒绝服务攻击主要通过大量占用有限的系统资源(如:网络带宽、主机CPU/内存资源等),导致正常用户无法访问系统服务。拒绝服务攻击并不以侵入主机、窃取数据为目的,是纯粹的破坏型攻击。
  危害:拒绝服务攻击成功发生时,系统可用性急剧下降,无法为正常用户提供服务。
  类型:破坏

  (8)抵赖行为

  描述:抵赖主要指用户对一些网上操作行为事后进行否定,如:调度员对动作行为事后进行否认。
  危害:抵赖行为成功后,电力二次系统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类型:欺诈

  3.2客观因素导致的概率性事故分析

  客观因素导致的概率性事故,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关键组件失效
  关键组件包括系统内部组件(主机节点、存储、软件构件等)和系统依赖的外部组件(路由器、网络线路等)。关键组件失效可能是由于软件设计错误、硬件故障、人为误操作等原因引起。关键组件失效将造成服务中断、数据丢失等危害。
  据分析,2003年8月14日发生的美加大停电事故,原因是因为电力传输线路突然发生故障所致,这就属于关键组件失效造成的安全事故。
  (2)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如:火灾、台风、水灾、地震、海啸等)造成系统故障、数据被破坏,从而导致服务不可用。
  4.结束语
  在深入分析了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和威胁后,可以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系统、防病毒系统、数据备份、主机防护等技术和产品进行纵深防御,并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从而保障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优质运行。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