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心理调适就是采取一定的手段将容易引发事故的不良心理状态调节到有利于操作安全的心理状态。
安全心理学 是研究以如何减少生产事故为目的的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通过研究在生产过程中人的知觉规律和对发生事故时人的心理状态的分析,从而提出加强
,在组织制度和操作技术上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预防那些容易使人产生不正常的心理反应和错误操作行为的各种主客观因素,保证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不安全的心理状态
骄傲自大,争强好胜
自己能力不强,但自信心过强,总认为自己有工龄,有时也感觉力不从心,但在众人面前争强好胜,图虚荣、不计后果,蛮干冒险作业。
情绪波动,思想不集中
受社会、家庭环境等客观条件影响,产生烦躁,神志不安,思想分散,顾此失彼,手忙脚乱,或者高度喜悦、兴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导致不安全行为。
技术不熟练,遇险惊慌
操作技术不熟练,生产工艺不熟,面对突如其来的异常情况,正常思维活动受到抑制或出现紊乱,束手无策,惊慌失措,甚至茫然无措。
盲目自信,思想麻痹
特别是青年工人和一部分有经验的老工人,他们在安全规程面前“不信邪”,在领导面前“不在乎”,把群众提醒当成“耳旁风”,把安监人员的监视视为“找麻烦”。盲目自信,自以为绝对安全,我行我素。
盲目从众,逆反心理
看见别人违章作业,盲目照着学,对执行安全规章制度有逆反心理。如登高作业把安全帽系在腰间;看见领导来了赶快脱下手套,领导一走又戴上手套操作旋转机床。
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是许多违章人员在行动前的一种重要心态。有这种心态的人,不是不懂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安全知识,也不是技术水平低,而多数是“明知故犯”。在他们看来,“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伤我。”这实际上是把出事的偶然性绝对化了。在实际作业现场,以侥幸心理对待安全操作的人,时有所见。例如,干某件活动应该采取安全防范措施而不采取;需要某种持证作业人员协作的而不去请,自己违章代劳;该回去拿工具的不去拿,就近随意取物代之等。
惰性心理
惰性心理也可称为“节能心理”,它是指在作业中尽量减少能量支出,能省力便省力,能将就凑合就将就凑合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懒惰行为的心理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看到有些违章操作是由于干活图省事、嫌麻烦造成的。例如有的操作工人为节省时间,手手握住零件在钻床上打孔,而不愿事先用虎钳或其他夹具夹固后再干;有些人宁愿冒点险也不愿多伸一次手、多走一步路、多张一次口;有些人明知机器运转不正常,也不愿停车检查修理,而是让它带“病”工作。凡此种种,都和惰性心理有关。
无所谓心理
无所谓心理常表现为遵章或违章心不在焉,满不在乎。这里也有几种情况:一是本人根本没意识到危险的存在,认为什么章程不章程,章程都是领导用来卡人的。这种问题出在对安全、对章程缺乏正确认识上。二是对安全问题谈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比起来不要,在行为中根本不把安全条例等放在眼里。三是认为违章是必要的,不违章就干不成活。无所谓心理对安全的影响极大,因为他心里根本没有在安全这根弦,因此在行为上常表现为频繁违章。有这种心理的人常是事故多发者。
好奇心理
好奇心人皆有之。它是人对外界新异刺激的一种反应。有的人违章,就是好奇心所致。例如刚进厂的新工人来到厂里,看到什么都新鲜,于是乱动乱摸,造成一些机器设备处于不安全状态,其结果或者直接危及本人,或者殃及他人。有的人好奇心很重,周围发生什么事都会引起他的注意,结果影响正常操作,造成违章甚至事故。
工作枯燥,厌倦心理
从事危险、单调重复工作的人员,容易产生心理疲劳、厌倦心理。如某电工进行变压器避雷试验,当天已完成7台,在进行第8台时,心里疲劳,感到乏味,结果违章触电。
错觉,下意识心理
这是个别人的特殊心态。一旦出现,后果及为严重。一位配电工,自己在高压柜区域用绳子拉了一个禁区。在禁区外工作一会后,突然闯进禁区,把实际存在的危险区域错误地感觉为安全区域,结果触电身亡。
心理幻觉,近似差错
有些职工感到自己“莫明其妙”违章,其实是人体心理幻觉所致。有一个汽车司机因妻子刚生小孩,回家心切总希望沿途放行绿灯,到达交叉路口时竟将红灯视为绿灯,发生撞车事故。
环境干扰,判断失误
在作业环境中,温度、色彩、声响、照明等因素超出人们感觉功能的限度时,会干扰人的思维判断,导致判断失误和操作失误。
安全心理调适的方法
注意每个职工个人的心理特征
活泼型 表现为反应灵敏、适应性强、精力充沛。一般来讲表年人、男同志都属于这种类型。
冷静型 表现为头脑清醒、善于思考、工作细致、行动准确。一般中年人、女同志属于此种类型。
急躁型 表现为反应快、胆大,遇事求成心切,工作草率,一般情况下年轻的男同志、有一定技术水平者属于此种类型。
轻浮型 表现为喜欢轻举妄动、顾此失彼、工作忙乱、不重视学习,新工人中这种类型较多。
迟钝型 表现为反应迟缓、动作呆板、判断能力差,一般智能低的人属于此种类型。
根据事故统计分析,活泼型和冷静型人员的事故发生率较低,可以称为安全型;后三种中特别是轻浮型,其事故发生率较高,称为非安全型。所以需要在培养人的过程中,通过教育、作风培养、体育锻炼、文化娱乐活动做好心理状态的转化工作。危险作业时,应尽量选配安全型人员。
加强职工心理品质锻炼
心理品质包括一个人的感知觉、思维、注意力、行动的协调联贯,反射建立,反应能力等,这些素质都可通过教育培养得到提高,所以应将这些内容纳入全面培养每一个劳动者的计划之中,在组织学习,技术培养及实际工作中注意对人的心理品质的教育。
重视危险、单调、重复作业人员的心理疲劳
从管理上采取调整工作与休息时间,增加工作中的提醒次数等措施,在技术上设法改进工艺。此外,进行一定的模拟试验,统计分析不同人员心理疲劳的极限值,寻找一些防止人为失误的有具体针对的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个人情绪的控制与调节
语言调节法 语言对人的情绪体验与表现有着重要的作用。即使是不出声的内部语言也能起到控制自己情绪的作用。例如,当暴怒时默默提醒自己要“制怒”,在心情紧张时口中默念“要镇静”;在恐惧时心里念叨“别害怕”、“没什么好怕”等等。
注意转移法 遇到烦恼的事,可有意识地多想想高兴的事。当前一阶段工作取得成绩,在高兴之余多考虑一下下一阶段的安排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在非工作时间,看看电视、听听音乐、串串门、聊聊天等,对缓冲或消除不愉快心情是有益的。
精神宣泄法 个人的焦虑、若衷不要长期闷在心里,要用适当的方式,向自己的领导、朋友、亲属、同事等倾泄出来,以减少自己内心的痛若。
角色转换法 在和平和日常生活中,人和人之间难免会磕磕碰碰,采用角色对换法,多从对方想一想,当领导的想想“如果我是工人”,当工人的想想“如果我是领导”……双方就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体谅,就会化解矛盾,避免激情迸发,引起双方不愉快,妨碍生产,威胁安全。
辩证思考法 凡事要一分为二,这样无论碰到什么情况,都有心理和思想准备。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就可以做到乐而自持,哀而有节。
操作人员性格调节
人的性格与安全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技术怎样好的操作人员,如果性格不好,马马虎虎,也会常常发生事故。研究表明,具有如下性格特征的人容易出事故。
性格怪僻,固执己见,同事关系不好者;情绪不稳定,易于冲动者;精神过度紧张(抑郁、惊恐不安)。
上述特征表明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控制力。这类不良的性格特征,对操作人员的作业行动会发生消极的影响,对安全生产极为不利。而具有优良性特征的人,他们干起活来精力充沛;观察情况认真细致;思考问题全面周到;操作机器不莽撞、不蛮干。这种性格有利于作业的顺利进行,有益于安全生产。
虽然人的性格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但也是可以改变的。主要的调适方法是进行思想教育,加强职工自我修养,随着立场和观点的变化,性格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引导职工增强和巩固好的性格,改造和丢弃不良性格,使自己不断进步,做一个有着优良性格的操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