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作其目的就是保障职工在劳动(工作)过程中身体免受伤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发生,从而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稳步发展。安全工作的内容甚为宽广,如果我们将安全工作视作一个系统的话,其内容最终可归纳为两大类:就是硬件和软件。
要实现安全生产,最理想的状态是做到本质安全 ,最有效的办法是从硬件入手。理想的状态是要有一个先进的工艺流程,先进的设备以及完善的防护系统和良好的作业环境。
安全工作中的硬件配置首先是设备,因为安全工作的硬件的设置有其两重性:一是设备代替了大量劳动力,解决了作坊式生产过程中大量的人与设备、工作接触的问题,对安全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在另一方面,由于设备的特点,它能产生巨大的能量,若这些能量得不到控制而释放时,则对在波及范围内的作业人员构成威胁,极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这就需要一个完善的防护系统,比如在一定的范围内设警戒区 ,如使用防护栏杆、围墙以及运动部件的防护网罩必须有效可靠等。在一些工序作业中,人机接触频繁,就需要一些完善的防止失误动作的措施。我们曾经参观过中日合资的昭和减震器(机动车减震器)厂,他们在冲压作业中防止失误动作的措施主要有红外线检测系统。在冲压过程中,若操作人员的手靠近冲压设备,红外线检测系统会向冲压机发出停机指令而中止冲压作业,消除人机接触。
即使有先进的工艺和设备以及完善的防护系统,还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保障体系。人们就想到了最后一道防线——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即我们随时见得到的劳动保护用品,其作用在于,当设备、工件或其他物体能量释放波及我们的操作者时,劳保用品就能够起到一个缓冲保护的作用。
当然,我们也需要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例如在自然光不足或夜间作业时要有良好的照明,现场的原材物料堆放整齐有序,规范设置安全通道,作业场所清洁卫生,警示标识清晰可辨等。人在良好的环境下作业,精神状态较好,心境愉悦,不易疲劳。这些都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
安全工作中的软件则是看不见,摸不着而又客观存在且能通过某种现象反映出来的意识方面的问题。在一个生产组织系统的安全工作中,这些软件起到支配、左右的作用,软件的投入或者升级,是企业在现阶段安全工作中相当看重的问题。
安全软件的第一要素是安全意识,人都有需要安全的本能,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员工是在相同的环境和相同的条件下作业,周而复始,就会产生麻痹思想,当偶发事件出现时,则手足无措。另一方面就是利益的驱动,员工为增产量,争效益而盲目拼搏,往往忽视周围的危险因素,甚至明知存在隐患还冒险作业。
安全工作中的软件,包括管理制度、人员素质、信息、安全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实质并非固定,有很强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每个软件在不同的企业(或部门)可能会有较大的质量差异,使得在管理上有很大的难度。对软件的要求在各时期或各企业又有可能不一致,因而要在企业搞好安全工作,重要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软件。
在人员素质方面要加强培训,注重日常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信息是管理工作的基础,通常,安全工作实绩好的单位其资料管理工作也会是出色的。
内容丰富的安全活动,也是用以弥补硬件不足的重要课题,安全活动包括诸如公司开展的长短周期的安全活动、专项整治活动、安全检查、隐患整改、各类安全会议,安全培训等。安全活动的正常开展,能为安全管理奠下一个牢靠的根基。
安全工作的软硬件,各有特点,硬件的投入需要耗费较多的资金,但可靠、见效快,较好地解决人机接触的问题。软件的投入耗费的资金少,收效不直接,但在硬件投入不足的时候,软件却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如何平衡好软硬件的配置,就得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去寻找一个最佳的平衡点。当然,如果这两方面的投入都做足的话,安全生产就更有保障了。
需要说明一下,并不是所有的硬件投入都要花费大量资金。其中不乏一些投资少,见效快,作用大的项目。比如,设备的防护网罩,起挡隔作用的栏杆,原材、物料的堆放实行定置管理,设置安全通道,满足作业现场安全警示标识需要等等,都是一些花费不多、效果显著的硬件措施。
如何使得企业安全工作中软硬件得到最合适的搭配,如何寻找它们之间最佳的平衡点,达到一个最高的投入产出比,这将是我们一个长期研究的课题。
陈健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