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职工个人在劳动场所的安全程度(以下称职工安全度),不能仅仅评价劳动场所的危险程度,或者仅仅评价职工的安全素质。因为危险程度高的岗位,职工不一定就受到事故伤害,而职工安全素质高的岗位不一定就不发生事故。要评价职工在劳动场所是否安全,就必须综合考虑这两方面因素。
进行职工安全度的研究,目的在于,研究劳动场所的危险程度和职工本人的安全素质对职工安全度的影响,并建立职工安全度评价模型,以此提出一种简单实用的评价方法。通过评价,确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重点对象,加强对职工的保护。
1 基本概念
所谓职工安全度,就是职工在劳动场所的安全程度。它是对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危害风险和对这种风险抗御能力的综合评价。
劳动现场存在着各种危险,在一定条件下,就会发展为事故,导致职业危害。在未来一定时间内,职工可能承受的职业危害,称为职业危害风险,简称职业风险。
对某一职工而言,职业风险越高,职工可能受到的危害越重,职工安全度越低。即,职业风险与职工安全度成反比。
另一方面,在相同职业风险条件下,职工抗风险能力越强,职工的安全健康越有保障,安全度越高。即,职工抗风险能力与职工安全度成正比。
所谓职工抗风险能力,就是职工在劳动现场预防、控制事故,避免或减少伤害的能力,它包括辨识、控制和排除危险的能力,危险状态下的紧急处理能力,事故状态下的急救、互救、避险、逃生能力。
2 评价模型
因为职工安全度与职业风险成反比,与职工抗风险能力成正比,故:
A= α(K/F)
式中:A——职工安全度;α——常数;
K——职工抗风险能力值;F——职业风险值。
2.1 职业风险值F
依据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方法,劳动现场的职业风险值F可用(2)式确定:
式中:Li——第i种危险因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指标值;
Ei——职工在第i种危险因素下暴露的时间指标值;
Ci——第i种危险因素发生事故伤害严重度指标值;
i——危险因素的序数;
n——危险因素的总数。
表1~表3分别为Li、Ei、Ci的取值标准,表4为职业风险分级标准。
表1 Li取值标准
见表
注:事故发生概率以一年为观察期。例如,“完全可以预料”的发生概率是:一年内几乎肯定会发生事故,即P≥0.9
表2 Ei取植标准
见表
表3 Ci取值标准
见表
注:1:因职工安全度是指某个人的安全度,故省去原表中“许多人死亡”和“数人死亡”两个项目的取值标准。
2:伤害后果除死亡、受伤以外,还有职业中毒、窒息等其他伤害。评价时可参考工伤评残标准。
表4 职业风险分级
见表
2.2 职工抗风险能力
职工能否抗御职业风险,减少或避免职业伤害,不仅取决于职工能否预防事故,使其不发生或少发生,而且取决于事故发生时能否避免伤害或减轻伤害严重程度。两种能力都具备才能有效降低职业风险,因此,职工抗风险能力K为
K = yJ (3)
式中:y——职工预防事故的能力;
J——职工降低事故伤害严重度的能力。
职工预防事故的能力y是由其安全素质决定的,而安全素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1)文化素质
一般,职工文化素质高,安全素质就高,因事故而受到伤害就少。相反,文化素质低受事故伤害就多。我们从各地伤亡事故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现在,伤亡人员中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工占了大多数,而他们在职工总数中却是很少数。原能源部黄毅诚部长曾讲过,美国采煤量和我国差不多,可美国每年煤矿事故只死70多人,我们则8000多人。原因是美国下矿的工人文化程度都在大专以上,而我们是文盲、半文盲的农民工。从而证明,文化素质对安全素质的影响起着决定作用。
(2)业务素质
通常,业务素质好、技术熟练的职工很少出事故。而这种业务素质的提高又往往受文化素质的影响。文化素质高的职工接受能力强,业务素质也应当较好。因此,文化素质对专业素质起着主导作用。
这就是说,文化素质对安全素质的影响起着决定作用,文化素质决定着职工预防事故的能力。这样,就可简单地以职工受教育时间作为评价职工预防事故能力的参数,即
y = t/T (4)
式中:t为受教育时间(年),T为常数,以9年义务教育为参照标准,则(4)式为
y = t/9 (5)
(3)式中:职工降低事故伤害严重度的能力J,可根据劳动现场配备的应急设施完备情况,职工个体防护用品的完好,使用状况,以及职工在事故状态下自救、互救能力,分别取1,1.5,2。事故发生后,不能降低伤害程度的,J=1,伤害程度能减轻一半的,J=2。
2.3 评价模型
综合上述各式,
设α=150(根据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160~320为“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级,取α=150是考虑职业风险等级小于150在我国是可以接受的),则
据此,职工安全度A≥1表示该职工处于安全状态,A<1则表示处于不安全状态,需要采取措施,提高职工安全度。
3 职工安全度的测评和调整
3.1 职工安全度的测评
职工安全度的测评过程如下:
(1)测评劳动场所职业风险指标值F
例如,已知某岗位具有易燃易爆、冒顶片帮、透水、有毒等4种危险因素,其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小,属完全意外,事故后果为死亡。这样,一个在该岗位作业的工人所承受的职业风险值F为:
(2)确定t值
若该岗位职工文化程度为高中,则t=12。
(3)确定J值
这四种事故一旦发生,个人作用有限,但也不是必死无疑,防护、逃生能力得当,还是有可能获救的,因此,J取1.5。
(4)计算A
3.2 职工安全度的调整
A<1就需调整,根据(7)式,调整途径为:
(1) 彻底消除某种危险因素,使n减少;
(2) 降低危险因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i;
(3) 减少职工在劳动现场停留的时间Ei;
(4) 降低事故危害严重度C;
(5) 提高劳动者文化素质y;
(6) 提高职工降低事故伤害程度的能力J。
4 可行性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实践,在我国已有20年的历史,被公认为方法简单易于掌握的评价方法。以这种方法为基础提出的职工安全度评价并未增加烦琐的评价参数和过程,应当说,它也具有相应的可操作性。经过我们在北京北化精细化学品公司(原北京化工厂)和首钢公司的试评,其结果已完全证实了它的可行性。结论如下:
(1)职工安全度评价结果是与公司安全生产现状吻合的。职工安全度指标真实地反映了现场职工的安全程度;
(2)这种方法既能评价作业现场存在的全部职业风险,又能衡量职工现场作业是否安全;
(3)该法提供的六种提高职工安全度的基本途径是可取的;
(4)该法最突出的特点是简便易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基于此,可以认为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是不成问题的。
孟艳华 王一平 崔国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