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我国各行业、各地区的安全生产保障水平,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的战略目标,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多元的安全投入作为基础,即付出充分、必要的劳动或经济成本。安全的成本既是代价,更是效益。
从经济学的角度,安全投入一是包含活劳动的投入,即专业人员的配备;二是物化劳动或资金的投入,即用于安全工程、技术、管理和教育措施的费用。安全的投入既有硬件方面的投入,也有软件方面的投入。如何使安全生产的投入科学、合理、高效,这需要树立科学的认知和观念,遵循科学的投资原则和保障机制,合理确定投资规模及结构,统筹安排与规划,严格项目管理和评价。
如何使有限的安全生产专项资金或资源使用合理、高效,发挥最大效能和作用,笔者从如下方面谈谈看法,供相关部门和决策人员参考。
科学厘清现实问题
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在不断强化和增长。但是,据笔者调查分析,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的投入行为存在不科学、不合理、效能低的问题。笔者认为,一是有些人的安全经济理论和认知存在问题;二是安全资金的投入模式和管理存在问题。
第一,政府和企业的安全投入保障责任不清。安全生产投入活动具有公益和非公益的双重性质。显然基于政府的公共服务性质,其设立专项资金要更多地倾向于满足非生产经营性的需求,为公益性、公共性、基础性(研究性)的安全项目或产品提供支持。要做到社会公平、区域公平、行业公平。
第二,安全生产投入目标不明。根据责任与获益对等、安全社会资源效益最大化的理念与原则,各级政府的安全生产专项资金需要建立统筹规划或系统协调的机制,明确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安全生产保障目标。各级政府的安全专项资金资助的项目要定期、适时地公布,使项目信息资源共享,为项目的规划决策提供帮助,防止项目的重复、低效。制定差别化的地方安全发展和激励政策、实施项目资金统筹分类管理。
第三,系统安全与安全系统的概念模糊。这是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的价值取向命题,即,究竟是为了实现系统安全的价值取向,还是为了安全系统的价值取向。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的价值取向应该是后者,即为安全系统保障发力。当然,二者对安全生产都有作用和意义,但是,所谓“安全生产专项”要重视安全系统、安全技术、专业监管的责任和作用,把有限的专项资金用于增强安全生产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外部溢出效应,而非相反。
设计合理的投入结构
安全生产投入的项目常常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安全经济学一般称为安全投入的分类。安全项目的投入结构可依据如下分类方式合理设计。
根据安全项目的功能作用划分,安全投入可分为:预防性投入,指为了预防事故而进行的安全投资,包括安全科学研究、安全技术工程、安全管理活动、安全文化建设等。控制性投入,指为控制事故后果程度的投入,如隐患治理、整改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