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纵深设防吵
所谓纵深设防,简而言之就是层层设防,就是根据监狱的戒备等级和所确定的防护级别,对整个监狱实施分区域的分层次的设防。一般而言,分区域设防指监狱应包括周界、禁区、防护区、监视区四种不同性质的防区,周界对应于监狱围墙,是监狱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是最高级别的防护;监狱围墙内侧5米、外侧10米为警戒隔离带应设置为禁区;禁闭室、仓库等重要部位为防护区;监舍、教室、家属会见室、餐厅、罪犯劳动及其他活动场所为监视区。对不同性质防区应实施不同级别的防护措施。
防护的纵深性通常分为整体纵深防护和局部纵深防护两种类型。整体纵深防护,是对整个监狱实施纵深防护;局部纵深防护,是对监狱的某个局部区域,按照纵深防护的设计思想进行分层次的防护,它是指在监狱的某个防区内,根据地理位置纵深设置几道防线,比如,在严管监舍楼可以从监舍内部、监舍门、走廊、监舍楼门口,分别设立防线,尤其是在周界和禁区等重点防范部位更应设置多道防线,在异常情况发生时,多道防线的阻挡作用,可以增大延迟时间,并且监控中心可根据电子地图上多道防线间的准确位置,迅速组织力量赶赴现场,减小反应时问,使T反应≤T探测+T延迟,及时制止违法、犯罪行为。
监狱的四种分防区的设置并不是绝对的,监狱可根据自己具体所处环境和狱情、犯情而定,必要时可以合并或增加。
(三)均衡设防@
所谓均衡设防,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整个防范系统在总体布局上不能存在明显的设计缺陷或防范误区,如各分防区的设置是否合理、各子系统的集成是否有效等;二是指监狱内同层防护区的防护水平应保持基本一致,不能存在薄弱环节或防护盲区。
在监狱安全防范工程领域,安防系统的有效性遵从“水桶效应”原则。就是说,一个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其总体防护水平的高低不由高防护部位决定,往往由系统的最薄弱的环节来决定。比如,一个周界防护系统,如果在周界防护的某个局部存在盲区,它就可能是入侵者入侵的方便之门,其余部分防范得再好,也失去意义;一个监控系统不仅要可靠性高,还要无盲区、无死角、无漏洞,否则就会发生漏报警,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再比如,如果一个防范系统的中央控制室不是设置在安全地区,严加防范,而是放在一般防区,就极易受到攻击或破坏,导致整个防范系统的失控甚至瘫痪。
(四)提高防护系统的可信性蛸
可信性是描述系统的可用性及其影响因素(可靠性、维修性和维修保障性等性能)。提高可信性主要指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维修性、维修保障性以及组织管理工作水平。系统的可靠性越高,可信性就越高,维修性、维修保障性、组织管理水平等同样亦然。
可信性对监狱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是对安防系统最好的概括。提高可信性就是要提高技防系统的内在质量,不能因资金等问题,降低对系统设备、器材的质量要求,否则,安防系统在关键时刻漏报警或误报警,不仅可能导致财产损失,而且可能危及监狱人员生命安全,不能起到预防损失和遏止犯罪的作用。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几个原则是互相联系的,戒备等级决定防护级别,防护级别决定了系统的纵深、均衡、可信性等要求,其中可信性是对设备、器材的要求,均衡性是对各层防护或系统的要求,纵深性则是对整个系统的总体要求,只有以上几个原则统筹考虑,全面规划,才能实现监狱的高防护水平。
安全防范系统防护的纵深性、均衡性、可信性要求,是安全防范三个基本要素在工程中的具体体现。之所以要求系统具有防范的纵深性、均衡性、可信性,都是为了保证探测、延迟、反应的有效性。只有这样,系统才能防范相应的风险,保障监狱的安全。
(五)预防、阻挡为主,打击、报警相结合
监狱安全防范技术要从“打击为主”向“预防、阻挡为主,打击、报警”相结合转变,防控体系由“单兵作战”向“整体联动”转变。
技术防范系统的智能监控,体现了系统的预防功能,它不仅仅对罪犯实施全天候的监视,而且利用模式识别技术,把原来的目视解释转变为强大的自动图像监控、解释系统,使目标在进入安防范围后,即受到中央控制系统的监视、跟踪和录像,并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当预测会发生违纪、违法事情时,及早报警,提前预防,妥善处置,确保监狱人员生命、财产的安全。
利用高压脉冲电子围栏和高压脉冲电网组合防范监狱周界,就体现了“阻挡为主,打击、报警相结合”的国际先进周界安防理念。围栏带有非致命的高压脉冲,它具有威慑(降低作案欲望)、阻挡(制造入侵障碍)、报警(声、光报警并可与其他安防系统联动)三重功能,克服了交流高压电网致命的缺点。传统的红外对射、泄漏电缆或微波探测器等系统,只具有报警功能,而没有阻挡功能,入侵者往往能毫无阻挡地跨越警戒线,在系统报警之前,就可能已进入(逃出)防范区域,这会使得事件处理变得复杂化@。
(六)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⑩
要真正做好监狱安全防范工作,单靠某一种防范手段是完不成任务的,因为任何一种防范技术、防范手段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其局限性。
监狱采用了某种级别的技术防范系统之后,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对所遇到的威胁进行准确无误的探测和报警,可以有效的预防损失和遏制犯罪。但是,技术是不断进步的,任何技术设备和系统,都不可能真正做到万无一失,其可靠性概率是遵从一定统计分布规律的,加上它的运行
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特别是人的因素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技术防范系统都存在着局限性。
物防设施是技术防范系统的物质载体和实物基础,它是延迟风险发生和预防犯罪的基础手段,它在安全防范中的“延迟”作用是其他手段难以代替的。但是,物防设施“延迟”作用的有效发挥,需要高科技的支撑,需要人来维护和管理,离开技防和人防的有效配合和积极支持,物防的延迟作用是难以发挥的,传统意义上的“物防”之所以被淘汰,就是这个道理。
人力防范是安全防范的基础,技术防范也好,物质防范也好,都离不开人的作用。但是,人的自然能力的局限性限制了人防功能的发挥和发展。这里所讲的人力防范,已不只是人的自然能力的展现,而是科技人与科技群体有组织的防范行为。它一方面指监狱干警本身,需要高科技
知识的武装和高科技物防的保护;另一方面是指具有高水平防范反应能力和高水平的决策、指挥与群体快速反应能力。要做到这些,单靠人海战术是不行的,传统的“人海战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防”,相反,是人防工作的一大误区。
总而言之,监狱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防范,只有实施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的方针,建立探测、延迟、反应的有效机制,才能确保监狱安全。
四、技术防范系统的展望
(一)制定技术防范系统的标准
安全技术防范行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日新月异,可以说几乎所有的高新技术都将或迟或早的移植、应用于安全防范工作中。所以,应该在变化的形势下,制定监狱安全技术防范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规划,加强行业指导,制定监狱的安全技术防范标准,引导监狱安防工作向有序、高效的方向发展。
(二)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是技术防范系统发展的方向⑩
视频数字化、监控网络化、系统集成化并最终形成智能化是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发展方向。数字化是网络化的前提,网络化又是系统集成化的基础,智能化是这“四化”的最高境界。
数字化是21世纪的特征,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电子技术发展的必然。数字化是技术防范迈向成长的通行证,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技术必将完全取代模拟技术。视频监控系统的数字化首先是视频监控中的信息流(视频、音频、控制信号等)从模拟状态转换为数字状态,这使得视频监控系统与安防系统中其他各子系统容易实现无缝连接,并在统一的操作平台上实现管理和控制,这也是系统集成化的意义。
网络化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布控区域和设备扩展的地域和数量界限,实现上级部门在计算机终端上可全方位监督检查下级落实规章制度的情况,检查操作、值班记录、安防系统的运行状况,快速维护异地系统故障,查询、收集数据库资料,达到高效快捷方便的目的。系统网络化将使整个网络系统硬件和软件资源共享以及任务和负载共享,这也是系统集成的一个重要概念。
集成化不仅体现在上面数字化和网络化两方面,无缝集成的安防系统将赋予系统比各子系统简单相加更强的功能,能够使各子系统真正形成统一的整体,真正实现自动管理和智能联动,真正达到为监狱提供更安全、更便捷、更经济的服务,是安防系统发展的方向。
智能化是监狱安防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一个好的安全防范系统,如果没有预警作用,这个系统就有缺陷。智能化主要特征是采用计算机视觉的方法,在几乎不需要人为干预的情况下,通过对摄像机拍录的图像序列进行自动分析,来对动态场景中的目标进行定位、识别和跟踪,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判断目标的行为,从而做到既能完成日常管理,又能在异常情况发生的时候及时做出反应。当系统能够预测一些事件或者事态发展趋势的时候,而且对它出现临界的状态能做判断的时候,系统便自动发出报警信号并自动与其他安防子系统联动。伦敦爆炸案出了以后。几天之内锁定了四个人,这就是要装监控设备的一个佐证。但是仔细一想,监狱建立一个大的视频监控系统,绝对不是为了出现事情后,锁定几个嫌疑人,监狱是希望能够做到事前防范,把原来对图像信息由目视解释转变为自动解释,预测事态发展,使监控系统从被动的监视录像系统提升至实时自动监视及主动报警系统,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及时制止违法、犯罪行为。这也正是“预防为主”防范理念的体现。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传统的安全技术防范产业正逐步融合到高新技术产业中,如何在变化的形势下制定监狱安全技术防范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规划,构架基于监狱自身特色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方式,运用国际先进的安防理念,优化配置设施资源,促进安全防范技术向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方向发展,最终实现安防系统的智能化,是监狱部门应该进行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