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基因工程技术于1983年诞生以来,这项新兴的生物技术浪潮席卷了整个世界。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生物物种中去,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性状或产物,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生产和加工的食品,称为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又称基因工程食品或基因修饰食品(简称GM食品)。
于是,各种各样转基因食品、药品和实用基因工程技术相继呈现在我们面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大国,我国积极发展转基因食品的研究与生产,在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发展上成果显著。目前我国正在研究的转基因作物品种已达50种以上转基因农作物田间试验和商品化的面积居世界第4位(第1为美国第2为加拿大第3为阿根廷)转基因作物主要集中在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番茄五种作物上其中转基因抗虫棉已进入大规模商业化生产阶段。出于对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考虑,我国进行大规模商业化的品种并不很多,但人们通过进口渠道直接间接地在食用转基因食品,特别是加入WTO后,中国农产品和食品市场逐步对外开放,转基因食品正在悄悄地走向人们的餐桌。
尽管转基因技术发展如火如荼,转基因食品的生产与使用日益增多,但是对转基因食品的批判也同样不绝于耳。在基因工程的产品中,引起关注最多的要数转基因食品。对于转基因食品担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毒性问题,一些学者认为,对于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可能在达到某些人们想达到的效果的同时,也增加和积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
(2)过敏反应问题,对于一种食物过敏的人有时还会对一种以前他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比如,科学家将玉米的某一段基因加入到小麦和贝类动物的基因中,以前吃玉米过敏的人就可能对小麦和贝类食品过敏;
(3)营养问题,科学家们认为外来基因会以一种人们目前还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4)对抗生素的抵抗作用,当科学家把一个外来基因加入到植物或细菌中去,这个基因会与别的基因连接在一起。人们在服用了这种改良食物后,食物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的细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
(5)对环境的威胁,转基因植物对环境的威胁是指它作为一个新物种进入生态系统,对生态平衡可能产生负面效应。那些不在改良范围之内的其它物种有可能成为改良物种的受害者。这种基因在物种间的横向漂移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
由于转基因食品在推出市场前都没有经过长远的安全评估,人类长期食用是否安全仍然成疑,而科学界对这些食品是否安全也没有共识。但是,迄今为止,尚没有一人因为食用转基因食品而发生安全事故。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从根本上决定了研究和应用转基因技术、转基因食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因此,科技应该“以人为本”,将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防止为了经济利益、政绩利益而出现技术异化现象,使转基因食品真正造福于人类。
面对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的安全性、风险性问题的担忧: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应该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既不能过分夸大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的风险而忽视了它的潜在利益,也不能鼓吹它所带来的利益而视风险于不顾。
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应该从: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体系与相关的检测方法和数据库建立;完善与转基因食品相关的法律体系;并加大对转基因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监管;转基因食品相关方面知识的科学普及与传播;放眼世界,总结各国在转基因食品监管政策和法律法规方面的经验总结,在结合本国国情,确立一个对转基因食品的正确态度等方面来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管制以及研究。
转基因食品仍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自1983年获得第一株转基因烟草以来 转基因技术发展很快,因为转基因技术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而且转基因食品的优点很多:第一,转基因食品能抗病虫和抗除草剂,可减少农药残留,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和人畜伤亡,降低投入成本;第二,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的植物具有耐贮藏等良好性状,可延长转基因食品保存时间,此外还能抗干旱、耐盐碱、抗重金属,这些高产量转基因品种能提高土地利用率,缓解我国不断增长的人口对食物需求的矛盾;第三,转基因食品可改变口味,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也可满足不同人群的膳食需求,增加其附加价值等;第四,转基因食品的生产技术具有独特的垄断性,能够享受巨大的经济利益。
转基因食品是新的科技产物,尽管现在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它会愈来愈完善。我们相信,只要按照一定的规定去做,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会是健康、有序的,我们的生活也会因生物技术带来的转基因食品而变得更加丰富精彩。但在我们未了解转基因食品之前,还是不要过分乐观,因为转基因食品毕竟不是自然植物,很有可能打乱生物链。所以要加快发展脚步,建立健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机制,这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