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管理>> 行业安全>> 其它行业>>正文

水环境安全的研究进展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02月01日

  当前人们对水安全研究较多的是从一种资源安全的角度来进行研究,水安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指水资源安全。水资源安全通常指水资源(量与质)供需矛盾产生的对社会经济发展、人类生存环境的危害问题,水资源承载力是评价水资源安全的一个基本度量。也有学者认为,水资源安全是水安全的一个层面。如夏军(2002)认为水安全问题通常是指相对人类社会生存环境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发生的水的危害问题,而水资源安全问题是其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洪阳(1999)指出水安全问题就是水给人类带来的危害。陈家琦(2002)、方红松(2002)、闵庆文(2002)等考虑水资源的安全同时注重了水量与水质的问题,方子云(1998)从可持续角度论述水资源的安全保障问题。水资源安全有人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水多、水少、水脏的问题。
  但是,水不仅仅是一种资源,同时也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方子云、汪达(2001a),彭盛华、袁弘任等(2001)学者提出水环境不是只与水有关的水体,而是一个与水、水生生物和污染等有关的综合体,是储存、传输和提供水资源的水体,也是水生生物生存与繁衍的空间和各种污染物的最终归宿。廖文根(2002)也指出水环境是一个以水体为核心的动态空间系统。在研究水资源承载力的过程中就有人提出了水环境承载力的说法,认为水环境承载力是在一定的水域,其水体能够被继续利用并仍保持良好生态系统时所能容纳污水及污染物的最大能力(汪恕诚,2001)。在对水环境安全的研究上,不少作者认为水环境安全就是指的水质污染问题,如张磊(2001)在叙述华北地区水环境生态,李旭春(2002)分析辽宁省水环境现状,王红琨(2002)论述小城镇可持续发展中的水环境问题,张燕(2002)谈我国水环境,杨家明(2002)、董维红(2002)、熊正为(2001)等都就仅以水质恶化、水体污染作为水环境安全的衡量标准 >。也有有关对水量水环境安全的研究,如苏德荣(2002)分析甘肃水安全战略时强调水量,王西琴在有关生态需水研究与河道生态需水研究方面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谈到…………,丰华丽(2002)也在河流生态用水研究进展上有所探索。生态(环境)需水已渐渐的引起广大专家的关注,且在尝试由定义层次上升到如何计量保证的高度,成为在水环境的安全问题上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当然,也有不少学者是将水量和水质统一起来作为水环境安全的构成内容。目前还没有形成对水环境安全比较公认的定义,有关水环境安全的文献对其说法都很模糊而笼统,或者就是想当然。笔者认为,水环境安全是有别于通常所说的水资源安全,虽然水环境安全的主要内容也是指水多、水少、水脏的问题,但它更强调的是把水作为一个环境要素,强调水环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水量与水质的统一体,包括地表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是从环境学角度的动态的概念,而不是资源学角度的一种为人类的利用程度的概念。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水环境安全的概念应该定义为:水体保持一定的水量、安全的水质条件以维护其正常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保障水中生物的有效生存,周围环境处于良好状态,使水环境系统功能可持续正常发挥,同时能较大限度的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使人类自身和人类群际关系处于不受威胁的状态。
  3.2水环境安全的内涵与外延水环境安全的内涵主要包括自然型水环境安全,如干旱、洪涝、河流改道等,以及人为型水环境安全,如水量短缺、水质污染、水环境破坏等。其外延指的是由水环境安全引发的其他安全,如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等(洪阳,1999)。
  3.2.1水环境安全的内涵水环境安全是水域生态和人类发展协调的过程。由于自然的原因,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导致的干旱与洪涝灾害,降雨变化等导致的断流等等都属于自然型的水环境安全。对于人类系统而言,人类在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不顾及水环境承载力,过度开发,挤占生态用水,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了水环境的破坏,引起水量短缺、水质污染等问题,属于人为型的水环境安全。
  3.2.2水环境安全的外延
  3.2.2.1水环境安全与粮食安全粮食生产离不开水,农业是最大的水消费部门,一般占用水量的70%左右。随着人口的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也在增加;与此同时,工业用水、城市用水也在增长,而满足未来食物需要的大多数粮食生产要取决于灌溉面积的扩大,可见这面临着严重的制约。地下水位下降,河水流量枯竭,快速增长的城市需求,均挤占或限制了农业用水。在世界上大部分重要的农作物生产区域,现在正过分地抽取地下水,以至蓄水层枯竭,从长远来看,这部分粮食供应是靠不住的。农民抽取地下水的速度不能超过地下蓄水层的灌注速度,所以农民不可能无限的提取地下水。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源要么变得成本太昂贵以至不能继续抽取,要么是含盐量过大以至不能用于灌溉,要么是地下水耗尽。另外,一些可灌溉田地正开始减产(王小民,2001)。同时,水质污染的加重更是严重威胁着粮食产品品质安全。水环境安全成为保证粮食安全的主要因子之一。
  3.2.2.2水环境安全与人类健康水质问题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仍有20%的人口缺少安全的供水,有50%的人口缺少卫生的饮水,每年有700万人死于各种与水有关的疾病,有14亿人没有洁净的饮用水,23亿人缺乏足够的公共卫生设施。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与水环境遭受污染的程度密不可分。因此,安全、卫生的饮水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2.2.3水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由于水量的短缺,水质恶化等问题,在一国之内各部门之间,各地区之间面临着水资源的争夺。在许多国家,由于水源不足,农业越来越面临与其他行业“争水”的困境,城乡之间争夺水的局面将会越来越激烈。国家之间的水冲突也频繁发生。世界上大约有200多条河流流经两个以上的国家,国际性河流由于流经国家多,在水资源分配、利用和管理等方面容易发生纠纷和冲突,下游国家特别关注能否得到足够的干净用水。特别对缺水国家而言,水是国家的战略资源,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这些国家也更容易因水资源问题与他国发生争端,或爆发因争夺水资源而引起的战争。
  3.3水环境安全的特性
  3.3.1全球性
  淡水是一种基础资源,对所有生命支撑系统和人类本身以及经济活动的存在起实质性作用。近年来,人类对水的消耗以空前的速率增长,全球用水量增加了近十倍。人类开发水资源的同时,也给水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水量短缺、水质污染等水环境问题不是一个局部性的问题,也无法以人为划定的疆界为限,涉及几乎所有国家和全人类的安全,必须通过国际协作来确保。
  3.3.2综合性水环境成为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以及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而且来自水环境的威胁已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出现,水环境安全也已成为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水环境安全问题的研究不可避免的融入了政治、经济等因素,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综合性问题。
  3.3.3动态性水环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所有自然系统的平衡都只是一种相对稳定状态。水量、水质等情况的变化都是围绕着中稳定状态在自然波动,只是在不同的时段偏离在不同的平衡位置。一旦施加的外力或自然因素使水质、水量、生态的偏离超出了这个平衡阈值,水环境就极可能处于危险状态,不再保障水环境安全了。因而,水环境生态系统的动态性决定了水环境安全的动态特点。
  3.3.4系统性水环境包括地表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是二者的统一体,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不顾水环境的承载力,过量开采地下水或过量开发地表水,都会造成水环境这个整体的破坏,都是不足取的,应该将其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平衡利用系统组分。
  3.3.5两重性水环境安全兼具有自然和人为两重性,水环境安全既是自然的水环境安全,又是人类生存环境的水环境安全,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有机结合。人类从关注其社会属性,注重对自身生存的安全保障开始,慢慢的关注其自然属性,在保护水环境的自然生态系统上有所探索,探求合理的生态用水量,将水环境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共同考虑,力求达到可持续利用的境界。
  4结语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水环境是每一个地球人的责任,也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确保人类安全的根本问题。水环境安全研究是在全球面临水危机的严峻形势下产生的,是最近科研的热点。在此问题上,研究刚刚起步,还存在很多难点,比如有关生态用水的计量,地下水开采程度、地下水环境的研究以及水环境安全的评价体系都是正在研究的前沿问题,需要学者们不懈的探讨和研究。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