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管理>> 行业安全>> 消防安全>>正文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工程运用中的问题探讨

  
评论: 更新日期:2010年01月16日
的规定,最小排烟量不小于7 200 m3/ h。 
    在高层建筑的正压送风问题上,经常可以遇到此类情况:在地下室,只有一个防烟前室,在地上部分,防烟前室均可进行自然排烟,按照《高规》规定:
    8. 3. 2  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间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由计算确定,或按表8. 3. 2/ 1 至表8. 3. 2/ 4 的规定确定。当计算值和本表不一致时,应按两者中较大值确定。
    8. 3. 7. 1  防烟楼梯间为40 ~50 Pa 。
    8. 3. 7. 2  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封闭避难层(间) 为25~30 Pa 。
    按照实际工程的调试看,其每层前室的正压送风量为3 000 m3/ h 以下时,就能够达到高规规定的正压值,但是按照《高规》风量表的规定:最小送风量为15 000 m3/ h。也就是,只有一个前室正压送风的情况下,其最小的送风量也在15 000 m3/ h。按照此送风量,前室的压力将超过50 Pa 。
    另一方面看,在实际的工程的测试中,由于楼梯间的自垂百叶无调节装置,有的楼梯间的正压值超过了120 Pa ,但疏散门仍然可以较易打开(我们做了实验,叫了一个10 岁小孩推门,门依然被推开) 。
    因此,高规的规定应将特殊情况下的送风量和正压压力值作出说明。
    在有的高层建筑地下层,建筑高度大于7 m ,如作为仓蓄式的大型建材超市等。按照《高规》的规定:
    5. 1. 6  设置排烟设施的走道、净高不超过6. 00 m 的房间,应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0. 50 m 的梁划分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 m2 ,且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建筑高度大于了《高规》的需排烟的建筑高度要求,火灾条件下,排烟的作用只是将烟气在火灾完毕后的烟气排走,而不是在火灾发生的初期将烟气排走来保护人员的安全。
因此,这种建筑仅仅可以考虑通风换气即可,但是,某些地方消防局仍然要求设计院进行排烟设计,如果考虑排烟,其排烟量的确定还待规范确定。
    在《高规》的建筑篇里有下一条规定:
    5. 2. 7  设在高层建筑内的自动灭火系统的设备室、通风、空调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 00 h 的隔墙,1. 50 h 的楼板和甲级防火门与其它部位隔开。
    某些设计院和审图机关按照倒推法认为,高层建筑的承担地下通风系统的风机必须设置通风机房。我们按照实际火灾发生来考虑,通风排烟系统的目的仅仅是将火灾初期的烟气排走,如果到了火灾后期,通风系统的风管可能都已经燃损,不仅排烟已经不起作用,而且风机的保护也得到威胁,火焰可以通过风管或风管进入风机房的穿墙洞口进入风机房,设风机房来保护风机的意义就不明显了,另一方面,风机的造价很低,用设风机房的目的来保护风机是得不赏失;而且从建设单位出发,采用吊装风机的目的就是节约占地面积,如果采用了吊装风机而又去设置机房,是任何一个建设单位不情愿的。
    《高规》对防排烟的设计依据一般是只考虑一处火灾,不考虑两处同时火灾。           
    在通常情况下,若防烟分区1 发生火灾,由消防中心控制挡烟设施启动,同时打开防烟分区1 内的排烟风口,排烟风机启动,对防烟分区1 内的烟气进行排烟; 若防烟分区2 发生火灾,由消防中心控制挡烟设施启动,同时打开防烟分区2 内的排烟风口,排烟风机启动,对防烟分区2 内的烟气进行排烟。但是,由于我们的排烟风口采用的是电磁式的动作机构,只能启动一次,即一次动作。若排烟风口是常闭的,风口通过电信号开启后就不能在通过电信号关闭,同理,常开风口也不能关闭后重新打开,只能通过手动复位。在实际发生火灾过程中,若排烟分区处发生火灾,而且排烟风管兼做排风风管的地下空间,排烟风口是常开的情况下,消防中心根据烟感信号,依次关闭防烟分区1、2 的风口,则火灾区就不能进行排烟了。若风口是常闭的,则火灾排烟过程中,则可能造成每区的排烟量不够,无法达到设计排烟量,只能通过扩大排烟量来达到排烟要求。
    同理,如果在4 个防烟分区的地方发生火灾,其防排烟的控制就更复杂。 
    不管是《高规》条文还是地方消防局,都没有对防烟分区处的设施类型作出特殊规定,按照图2、3 所示,防烟分区处即挡烟设施的两侧一定的范围内应规定不能放置任何可燃的物品。这对于火灾发生后的防排烟的控制是有利的。
    因此,由于实际火灾的发生有不可预计性,上述特殊情况的处理还待从事暖通空调的工程、科研技术人员共同进行探讨。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