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展迅猛,城市中各种功能的大型建筑、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以及地下建筑不断涌现。特别是在兰州市,由于受地形条件限制,土地资源相对日益缺乏,高层建筑有日益增多的趋势,尤其是混合设立了商场、办公间、娱乐场所等的高层住宅建筑发展迅猛。在各种防火条件大体相同的情况下,高层建筑比多层建筑、单层建筑火灾危害性大,并且随着高度增加,其危害性会相应增大,容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
概述
高层建筑的范畴,一般是指高度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和层数超过10层(含10层)的住宅建筑。以24米为界,主要因素是从火灾扑救实践来考虑,登高消防车扑救24米以下的建筑火灾最为有效,美国、英国、前苏联等许多国家建筑规范划分高层建筑起始线也都在24米左右。高层建筑的这一概念说明,火灾扑救和防范,对高层建筑建设至关重要。
这一概念同时表明,高层建筑对火灾的防范和扑救,更多是依赖于建筑自身防护系统的完备和有效。
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现今中国,最显著、最普遍的莫过于高层建筑的建设和汽车工业的发展。高层建筑的建设被认为是一个地区科技发展、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的体现。建筑高度、造型、体量不断地创下新的记录,其规模和数量使许多专家学者都始料未及,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开始越来越困扰社会,火灾防范和扑救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以兰州市为例,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晴朗的天气里,站在兰山俯视城区,高层建筑的数量,从东往西尚可逐一数过来。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已建成高层建筑2000多幢,密集的楼群像一个水泥森林,建设、规划和消防部门早已没有了精确的统计。三县和城郊地带,高层建筑群也不断拔地而起。
高层建筑以节约土地、集约化工作和能体现城市建设繁荣而深受政府和机构的青睐。但是在消防安全方面,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诸如央视大火、上海胶州路高层公寓火灾等等各地不断发生的高层建筑火灾,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教训促使我们要更加认真面对和思考兰州地区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
一、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一)火势猛烈,火灾蔓延速度极快。高层建筑一般装修豪华,室内含有大量的可燃物质,如家具、窗帘、地毯、吊顶装饰等,发生火灾时燃烧猛烈。加之高层建筑的电梯井、楼梯井、通风井、管道井等竖向井道多,极易形成“烟囱效应”,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迅速火势越猛。据测定,初期的火灾,烟气水平扩散速度约为0.31m∕s,在火灾猛烈燃烧阶段,水平扩散速度为0.5~0.8m∕s,而竖向扩散速度高达3~4m∕s。如一座高度为100米的高层建筑,在无阻挡的情况下,半分钟左右,烟气就能顺竖向管井扩散到顶层。例如,美国希尔顿饭店8层起火,火灾蔓延到30层的顶部,仅用了20分钟。
(二)火灾扑救工作困难。目前,兰州市高层建筑总高度为50米至100米之间的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时从室外进行扑救相当困难,一般要立足于自救,即主要靠室内消防设施。但现场人员却对灭火设备不会使用或无力使用,等消防人员全副武装从驻地赶到现场、登上高楼,已经错过最佳扑救时间。由于热辐射强、烟雾浓、火势向上蔓延的速度快和途径多,消防人员难以堵截火势蔓延,当形成大面积火灾时,其消防用水量显然不足,需要利用消防车向高楼供水,消防队员往往因攀登高楼体力不够,不能及时到达起火层进行扑救。
(三)人员疏散困难。高层建筑的特点:一是层数多,垂直距离长,疏散到地面或其他安全场所的时间也会长些;二是人员集中;三是发生火灾时火势和烟雾向上蔓延快,增加了疏散的困难。普通电梯在火灾时由于切断电源等原因往往停止运转,因此,多数高层建筑安全疏散主要是靠楼梯,而楼梯间内一旦窜入烟气,就增加了疏散的难度,容易造成重大伤亡事故。
(四)火灾隐患多。一些综合性的高层建筑,功能复杂,可燃物多,消防安全管理不严,火灾隐患多。如有的建筑设有商业营业厅、可燃物仓库、人员密集的礼堂、餐厅等;有的办公建筑,出租给十几家或几十家单位使用,安全管理不统一,火灾隐患突出,一旦起火,容易造成大面积火灾,且火势蔓延更快,扑救疏散更为困难,造成后果也更为严重。
二、高层建筑自救灭火的主要措施
(一)消火栓灭火系统。该系统在我国被用为最基本的灭火设备,在每一个高层建筑中均有设置。消火栓系统实施灭火需要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消火栓设备,二是使用消火栓的消防队员,二者缺一不可。
(二)防火分区。防火分区的设置在我国几乎和消火栓系统一样普遍。它是采用相应耐火性能的建筑构件或防火分隔物,将建筑物人为地划分为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物的其他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防火分区必须要有其他灭火系统配合才能起到更大作用,否则火势会把该区内可燃物燃尽或破坏掉分隔物,向其他部分蔓延。